命案發(fā)生后,長得一副壞人相很快就被眾人懷疑的一定不是兇手,哪怕他有動機有指紋有在場證明還恰好帶著兇器,也請放過他,因為進度條不同意,真正的兇手一定另有其人。
刑偵劇一向以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劇情被眾多觀眾所喜愛,但當觀眾積攢了一定的觀影量,也免不了在不同的劇里遇到似曾相識的場景。我們整理了在刑偵劇中出現(xiàn)率較高的幾種老套路數(shù),以供編劇在創(chuàng)作前參閱,避免精彩的刑偵劇走入老套的路數(shù)。
披著偵探劇的外衣演瑪麗蘇愛情故事
美國的刑偵劇通常是講述偵探如何恪盡職守、犯人如何高智兇殘、破案過程如何曲折;日本的刑偵劇通常借用案件來揭露人性復雜陰暗、社會丑惡無情;而國產(chǎn)刑偵劇的主角通常會用四分之三的劇情來談戀愛。
故事也許是這樣的:每個劇里會有一個警校剛畢業(yè)的天真浪漫女主被男主看輕,不久展現(xiàn)過人的本事讓男主刮目相看并深深愛上。結(jié)局可能是女主被綁架,即便有一萬個機會被殺死,也會一直等到男主來拯救,并成功地被救。
在男主和反派的大對決中,通常會有一個幫著擋子彈的女士,這位自我犧牲的女士往往是參與到男女主三角戀中的女配,在一番癡情后,為了給男女主提供一個 happy ending 而勇敢地去世,令人唏噓(或者把為男主犧牲的女配,換成女主犧牲的男配)。
看臉猜兇手
命案發(fā)生后,長得一副壞人相很快就被眾人懷疑的一定不是兇手,哪怕他有動機有指紋有在場證明還恰好帶著兇器,也請放過他,因為進度條不同意,真正的兇手一定另有其人。
如果你對看劇猜兇手還沒上手,也許可以試試注意一下這幾種人:左撇子、身上某處有胎記/痣、死者最親最愛的人、跟劇情沒啥關(guān)系但是短暫出境了的路人鄰居甲、那個看上去最無辜最老實的人,那個單純可愛的少女或英俊善良的少年,基本上不是什么好人。
但是這些人總會有一個讓聞者傷心聽者落淚的犯罪動機,圣母主角通常會代表月亮原諒他,并將其繩之以法。
臺詞和BGM暴露劇情走向
“如果男女一號在第一集就掐架成了冤家那結(jié)局肯定在一起了,第一集就在一起的情侶最后肯定會分開”。除此之外,暴露劇情系列的還有臺詞和BGM,
“等我回來,我們就結(jié)婚”,看到這樣的萬年 flag 就可以知道結(jié)不了婚了;
說“別殺我,別殺我”的,一定會死;
聽到“你殺了我吧”,就知道他死不了了。
反派死于話多,是眾多公式化電視劇的一種約定俗成,怎么讓雙方延長對話的時間,就是主角在最終決戰(zhàn)時需要努力的唯一事了。
最后,反派被主角開了一槍后,往往不會心甘情愿地去世,總喜歡在背后偷偷地用盡最后一口氣爬起,來把槍對準主角,給男配或女配騰出擋子彈的空擋。
或者,砰地一聲槍響,舉著槍的最終 boss 自己倒下了,原來后面還有人??偠灾?,有九十九條命的男主即便被擊中心臟也還能發(fā)表一篇三千字的演講,并且最后不是被救回來就是改造成半機器人了。相對的,那些反派的小嘍啰一般在亂戰(zhàn)中被打到腿就算法定死亡了。
沒有理由,就是想讓你意外一下
為了不讓你猜中,制作人往往會費盡心思玩反轉(zhuǎn),比如:
毫無征兆地讓大反派洗白,盟友卻叛變了;
往往壞人在擺明身份前總是神秘高智幾近萬能,一旦現(xiàn)身立刻智商驟降不堪一擊(被揭穿后總喜歡后退一步站不穩(wěn)表示震驚);
前期埋的坑太多,不知道怎么填,不如就讓兇手有人格分裂或者精神病吧,這樣一切都說得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