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松
碾粉是榨油的一道重要工序,就是將曬干的茶籽放入大碾槽中碾成粉末。磨碾以水車作為動力,用水碓碾粉。碾碎后的茶粉要過篩,篩是特制的。過篩后的茶粉倒進特制的平鍋(呈四十五度斜角)里烘炒,去除水分。烘炒是一道十分講究的工藝?;鹛?,茶粉容易燒焦,影響茶油的色澤和清香度;火太嫩,水分不能完全散發(fā),同樣會影響茶油的純度和品質。只有技術過硬的師傅,才能將茶粉炒得松而不焦,香而不膩。這是真功夫呢!——靠日積月累練就出來的。
接下來,就是蒸粉和包餅了。蒸粉的蒸籠是專用的,外形如蜂筒,將炒好的茶粉倒入其中,蒸熟蒸粘,為包餅做好準備。包餅不但要求有良好的腰力、臂力,還要有相當的巧力、準力。包餅師傅事先將三個鐵匝疊放在平地上,扭一個叫“千金稈”的稻草結,呈放射狀鋪在鐵匝上,作為包餅底襯,然后將熱氣騰騰的茶粉倒進鐵環(huán)中,赤著腳飛快地將茶粉踩平踏實,形成一個圓茶餅。包餅的過程有講究,如果稻草結沒扭好,茶餅一拎就散。餅包厚了不行,影響出油率;餅薄了也不行,餅粉藏在鐵匝里榨不干,出油率更小。一般人不知道,包餅師傅的一雙手就如同一桿秤。每一百斤茶籽包十二塊塊餅,每塊餅榨干后重六斤半,上下不得差三兩,這是有嚴格要求的。包好的茶餅,疊放在一起,就可以統(tǒng)一放到木龍榨里榨油了。這是茶油制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俗稱“打油”。傳統(tǒng)的木龍榨,重超千斤,用一根或兩根大硬木鏤空制成,橫擺在榨油坊的顯要位置,看上去活像一條長龍,當地人稱其“木龍榨”。一般來說,每家油坊至少有兩架木龍榨,每架木龍榨可放四十塊餅。
油匠師傅們沉默寡言,只是埋頭做事。
一切準備就緒,即以硬木專門制作的油槌大力撞擊扦頭,不斷擠壓茶餅榨出油來。為了消除疲乏,增強干勁,油匠師傅編創(chuàng)了許多勞動號子,一邊用力撞擊,一邊喊著號子。
嘿嚕呀!——安嚕也!
加把勁?。 箘旁野?!
龍神肚出油啦!——哎嗨吆!
撞頭重重打??!——呀啦嗨!
茶油噴噴香??!——嗨呀嗨!
那號子鏗鏘有力,排山倒海,氣壯山河。那號子伴著撞頭重重的撞擊聲,奏出了山村最樸素的交響樂。清香明亮的茶油從龍榨口慢慢滲出,隨著號子的越來越響,油流淌得更歡了。油匠師傅在枯燥勞累的榨油過程中,創(chuàng)造出許多技巧動作,那可是真正的民間舞蹈呀!油匠師傅單膝跪地,讓油槌的槌頭朝天而立,然后“呯”的一聲狠狠打下去,這招叫做“一枝香”;兩個師傅背靠背來回打油較勁的,這叫做“鯉魚穿梭”;油匠師傅突然猛地向后退幾步,手中油槌凌空飛起,在號子聲中撞向扦頭,整個“木龍榨”被撞得前后搖晃,這就是所謂的“老虎撞”……渾厚整齊的號子聲撩撥人心,像是從遙遠的地方穿透層層阻隔而來,粗獷瀟灑的榨油動作,自始至終傳承著山民勤勞樸實的寬厚情懷。聽說衢州市群藝館的男子群舞《山中那座油坊》曾經拿過全國金獎,導演的靈感便是源自木榨油坊的勞動場面。
恰巧,當我在黃塘村木榨油坊拍油匠師傅勞作的照片時,一輛大巴車上下來一批光著大白腿穿著長筒黑皮靴的模特前來參觀。那些美女不放過任何上鏡的機會,抄起油槌就做表演狀,其中一個失手險些敲掉一個旁觀者的腦殼,令眾人大驚失色。
木榨,拒絕一切矯揉造作和虛情假意。
木榨老油坊是黃塘村的標志性符號。有老油坊在,有“木龍榨”在,就說明黃塘村的歷史還喘著氣,血肉和精神還活著。
如今,在南方的許多小街巷里,常能見到一種全新的袖珍榨油機,只需幾分鐘——將茶籽倒入榨油機漏斗槽內,打開電源開關,金黃的茶籽油就源源不斷地流出來了。新型電力榨油機出油率高,耗損少,工序簡單得僅剩幾個抬手就能完成的動作。何況,價格便宜。一個小老板告訴我,一臺質量上乘的袖珍榨油機不過一千余元。省時,省力,省錢,實在是好。何況,那些大型的現(xiàn)代化的油茶加工企業(yè)正在崛起,更令“木龍榨”無可奈何花落去。高速發(fā)展的社會,效率的喪失便意味著被淘汰。由于“木龍榨”工序繁多,過于耗費時間和體力,因而最終不得不面臨著消亡的結局。
一些山村的老油坊已經很破敗了,不成樣子了,但我可以肯定,關于鄉(xiāng)村的記憶和靈魂還在“木龍榨”的肚子里眨著眼睛。在現(xiàn)代化的進程中,許多古老的生命受到無情的沖擊,性格沒了,年齡沒了,個性記憶被刪除得干干凈凈,我們已經無法感知和認定鄉(xiāng)村的文化性格和精神歷程了。而黃塘村的“木龍榨”則為我們保留了一份難得的記憶。看到“木龍榨”,就像看到了慈愛而溫暖的老祖母,踮著小腳,捧一把米,“咕咕!——咕咕!”丟給小雞。在老油坊里,在“木龍榨”的近前,浮躁的心,會得到片刻安歇。
經歷了歲月的淘洗,古老的“木龍榨”以其特有的生命力延傳至今,它榨出的茶油散發(fā)著醇厚的油香,沁人心脾,綿久悠長。
撫摸著那古老的“木龍榨”,我忽然想起日本手工藝大師柳宗悅說過的一句話:“好的器物當具謙遜之美,誠實之德,堅固之質?!焙寐铮凑樟趷偟臉藴?,也許,“木龍榨”就是這樣的好器物。
傍晚,“木龍榨”安靜下來了,老油坊安靜下來了,黃塘村安靜下來。只是偶爾傳出一兩聲狗吠。這和白天相比,形成巨大反差。黃塘村有足夠的自信對抗外部的誘惑。它不在乎外界的議論和評價,也不太需要市場經濟的燭光照亮這里。因為,它有自己的準則,自己的規(guī)矩,自己的秩序。不浮躁,不慌亂,不盲從。
黃塘村的“木龍榨”固執(zhí)地保持著自己的本色,秉持著自己傳統(tǒng)和精神。許多東西并不需要改進,只需要固守。多少年來,我們是改進得太多,固守得太少。在民間文化日漸消失的今天,固守是多么的不容易??!
也許,機器榨出的茶油就是茶油,看不到人的身影,沒有體溫,也沒有趣味。而“木龍榨”榨出的茶油則不僅僅是茶油了,它還賦予了茶油更多的故事,更多的時間和更多的心情?!∨c其說,“木龍榨”是一種傳統(tǒng)守舊的榨油方式,倒不如說“木龍榨”表現(xiàn)了黃塘村人對待生活的一種態(tài)度。我喜歡。續(x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