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愛情嗎?你相信相愛的兩個人能夠白頭到老,地老天荒嗎?你是否認為,沒有愛情的婚姻就一定不會幸福?
關于愛情你了解什么,關于婚姻,你又懂得多少?有人說過:“這個世界上沒有純粹的愛情,但有純粹的婚姻?!?/span>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作為一部愛情婚姻家庭生活的百科全書,給年輕的朋友們上了很好的一課。
一、關于愛情的模樣
愛情都有哪些模樣呢?有兩情相悅的,有一廂情愿的,有一帆風順的,也有坎坎坷坷的。有相互溫暖的,還有相互折磨的。
在愛情中,你處于什么模樣呢?是相愛且平等的,還是卑微的乞求愛情?是傲慢的施舍愛情,還是盲目的尋找愛情?
你認為愛情有多重要?是在人生中占據第一位的,還是有沒有愛情不重要?是沒有了愛情就不能活,還是沒有愛情生活依舊會燦爛?
愛情僅僅靠感情的沖動來維系呢,還是愛情一樣需要理智和智慧來維護和保鮮?
二、愛情中的幾種模樣
《知否》中有幾種愛情,代表了愛情中的幾種形式。愛情的形式不同,獲得結局自然不同,如何看待愛情,維護愛情,這是許多正在戀愛中的年輕男女需要學習的。
1、兩情相悅的愛情,生活幸福美滿。
《知否》中有兩對自由戀愛的情侶,結局都很幸福。這兩對情侶就是盛家大房的盛紜姑媽和胡二牛姑父,以及如蘭和文炎敬。
01、兩情相悅,美滿幸福的愛情和婚姻。
盛紜和胡二牛是自由戀愛,兩情相悅,盡管有盛家三房的人搗亂,差點害死胡二牛,但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兩人結為夫妻,生活美滿,家庭幸福。
這一對是愛情婚姻結局最美好的一對。主要原因,除了兩人是自由戀愛之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兩家門當戶對。盛家大房是宥陽當地首屈一指的富豪,而胡家也是當地的富戶,兩家知根知底。所以,兩家結親,利上加好。再加上兩人性格的因素,盛紜大方豪爽,胡二牛性格溫和老實,不愛說話,形成了互補,兩人感情又好,自然婚姻美滿了。
這是《知否》中,最美滿且結局最好的愛情了。
02、兩情相悅的愛情,婚后也需要經營才能獲得幸福。
如蘭和文炎敬的婚姻也算是美滿了,兩人也屬于自由戀愛,結婚自然是因為感情的推動,才喜結良緣。
但是比起盛紜姑姑和胡二牛姑父,還是差一點。原因有二:一是兩家門不當戶不對,這就難免造成文炎敬在心理上有落差,尤其是文炎敬的母親偏心狹隘,經常刁難如蘭,而如蘭的母親王氏又經常以勢壓人,這些問題都對兩人的婚姻多少有些影響。
第二個原因是,文炎敬是官場中人,官場打交道,上司或同仁贈送小妾通房是常有的事,文炎敬作為古代的男人,自然不可能完全做到潔身自好。這一點也影響到了兩人的婚姻。
雖然有愛情,但是愛情在日常生活中是會被消磨掉的,也會逐漸褪色的。此時,其他因素就會影響到兩人之間的感情。這時候,就要靠智慧解決這些問題了。
好在文炎敬本身人品不錯,加上岳父家強勢,所以,對于小妾通房的問題,文炎敬還是把握的比較好,沒有做出過分影響夫妻感情的事。
另外是如蘭在婚后漸漸的學會了生活,開始用頭腦和智慧處理家庭事務,這才聰明的解決了兩人之間的危機。
比如,和婆婆搞好關系,即使是搞不好關系,也不和婆婆作對,心理強勢,但表面上示弱,讓婆婆不至于太過分。同時獲得丈夫的支持,與自己站在同一陣線上,避免了婆婆的介入毀了兩人之間的感情。
此外面對小妾和通房問題,不是大吵大鬧,而是在懷孕的情況下,在雨中哭泣走了一夜,以楚楚動人的柔弱姿勢獲得了丈夫的憐惜,鞏固了和丈夫的感情,大獲全勝。
所以在婚姻中,只有愛情沒有智慧,愛情遲早會被婚姻的瑣碎消磨掉。聰明的做法是,用智慧為愛情保鮮,將愛情轉化為兩人共同的利益,這才是必勝之道。
2、一廂情愿的愛情,最終是自食苦果。
這種愛情的典型代表,不用說,就是盛家老太太與探花郎盛老太爺,以及曼娘和顧廷燁。
01、一廂情愿,強勢獲得的愛情最終帶來的是慘烈的失敗。
當初盛老太太是勇毅侯的獨生嫡女,盛纮的父親盛老太爺是新晉探花。從盛纮與三個兒子的長相,就可以想象盛老太爺這個探花郎也是風度翩翩。所以盛老太太一眼相中他,不顧家人反對,一廂情愿的要嫁給他。
這種一廂情愿的愛情,帶來的苦果幾乎就是家破人亡。
結婚后最初的激情退卻后,盛老太太的剛烈性子不是探花郎所喜歡的類型。而探花郎和小妾自然是情投意合,兩情相悅的,盛老太太這個正妻就成了絆腳石。
盛老太太過于強勢的性格,使得她和探花郎的婚姻大戰(zhàn)極其慘烈,孩子被害流產,自己被冷落,夫妻反目成仇,最后家破人亡。
在這一種愛情關系中,盛老太太的一廂情愿和強勢做派,成為了制造她自己慘烈婚姻的首要原因。你認為他是你的真命天子,他卻和別人濃情蜜意,一廂情愿堅持來的婚姻,往往帶來的都是自食苦果。
在愛情關系中,最忌的就是一廂情愿,即使最后勉強走到了一起,往往因為對方心中另有所愛,造成的結果,弱勢者在婚姻中被冷落,強勢者夫妻反目成仇。
02、對愛情抱有幻想,卑微的祈求留住愛情,最終是害人又害己。
顧廷燁對曼娘并沒有愛情,只有憐惜,所以他并沒有娶曼娘做妻子的想法。而曼娘卻是對顧廷燁一廂情愿的抱有愛情的幻想。
所以她不顧一切的跟隨著顧廷燁,算計顧廷燁身邊一切的人,卑微的、不辭辛勞的跟隨著顧廷燁在江湖上流浪。她用柔弱,也用堅強,更用卑微的祈求希望能留住顧廷燁。
她活在自己想象的愛情中,幻想著顧廷燁對她有感情,有愛情,也幻想著即便是顧廷燁不愛她,如果兩人能結合,有朝一日,自己一定會打動他,獲得他的愛。
但是,幻想的愛情終歸是幻想的,卑微的祈求得來的愛情終究也不是真實的。曼娘越是幻想,越是為此而努力到瘋狂,而越是這種努力,將顧廷燁推的就越遠。
最終,她的行為不僅害了自己,害了自己的兩個孩子,害死了自己的兒子,也差點害死了明蘭。同時,也徹底斷了顧廷燁對她的憐惜,只剩下了厭惡。她的幻想和執(zhí)著,把自己逼上了絕路。
愛情是不能抱有幻想的。不要幻想你會用真情打動他(她),你也許最終可以做到,但是這個時間也許很漫長,也許一生都做不到,會讓你終生痛苦失落。

與其花時間感動一個不愛你的人,不如去尋找更合適自己的那個人。這樣,你會有更多獲得幸福的機會。更何況,人生有很多可以為自己帶來幸福和快樂的事,不是只有愛情。
3、先結婚后戀愛,沒有愛情的婚姻一樣可以最終美滿幸福。
這種情況的典型代表是華蘭和明蘭兩對婚姻。他們的婚姻都是從沒有愛情開始,最后收獲了愛情和美滿的婚姻。
01、先苦后甜,獲得愛情,也獲得婚姻的幸福。
華蘭嫁給袁文紹后,兩人雖然不是自由戀愛,但是還算甜蜜。但是有一個婆婆從中作梗,袁文紹又是個愚孝的男人,這給他們的婚姻幸福帶來了很多的障礙。
好在華蘭比較聰明,能夠忍耐,慢慢的用自己的善良和容忍讓丈夫看清了自己母親的自私偏狹。經過十年漫長的忍耐和等待,華蘭真正的讓袁文紹醒悟過來了,開始拋開愚孝,轉回頭經營起自己的小家。
袁文紹一經回頭,就認識到了妻子的種種好處,兩人開始感情越來越好,越來越甜蜜,甚至開始了婚后真正的戀愛,婚姻生活自然是越過越幸福。

華蘭用善良、忍耐、堅韌和聰慧最終贏得了丈夫的愛情,屬于先結婚后戀愛,最終過上了幸福的婚姻生活。
在這個過程中,袁文紹的人品和有頭腦是一個關鍵。如果袁文紹一直愚孝下去,只注重對母親的孝道,而忽略妻子和自己的小家,他們是不可能最后獲得幸福的。
02、冷靜理智,獲得真心,幸福一生。
在《知否》小說中,有兩個最冷靜和理智的人,就是盛老太太和明蘭。盛老太太是因為失敗的婚姻讓她清醒過來,而明蘭有著現代人的思維,看問題很通透,自然是從頭到尾都很冷靜理智,不容易敞開心扉。
小公爺齊衡對明蘭一見鐘情,傾心多年,但是明蘭毫不為所動。是因為她很清醒的知道,她和齊衡不僅僅有身份地位的巨大差距,還有思想意識和性格上的差別。
小說中,明蘭也曾明確的對齊衡提出了這一點。齊衡與自己的母親平寧郡主是一個類型的人,都是完美型性格。如果明蘭與他結婚,以平寧郡主和齊衡兩個人的完美要求,明蘭在這個家庭中,為了滿足他們的完美要求,只會越來越孤獨,越來越壓抑,最終,兩人的婚姻很有可能分崩離析。

即使是明蘭的智慧讓她能很好的處理這些問題,但是這也會耗費明蘭大量的心力和智力,明蘭就會難以真正享受愛情的甜蜜和婚姻的幸福,這一點是明蘭不愿意的。
所以她寧可選擇平實的賀弘文,平平淡淡但是自由自在的過完一生,也不會選擇齊衡的愛情,在委曲求全中度過漫長的一生。
正因為如此,明蘭在婚姻之前,沒有愛過任何一個男人,不管是齊衡,賀弘文,還是顧廷燁。
所以在婚姻中,她表現得很冷靜,很自然,這引起了顧廷燁的不滿。
顧廷燁也是對明蘭很傾心的。他對明蘭的傾心是因為從明蘭所做的一些事情的表現上,他了解了真正的明蘭,相信明蘭是和他能夠幸福一生的伴侶。
顧廷燁也是一個成熟冷靜的人,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樣的終生伴侶。而比較起來,齊衡的愛情雖然美好,但齊衡其實并不知道自己將來的婚姻生活應該如何經營,自己需要一個什么樣的伴侶,自然,他對明蘭的愛情只能是愛情,不一定能夠獲得幸福的婚姻。

顧廷燁算計了明蘭,卻是因為了解明蘭,也了解自己,更知道自己今后婚姻的走向。明蘭雖然不了解顧廷燁,不知道自己今后的婚姻生活會怎樣,但是她是一個認真生活的人,是會用頭腦和智慧經營生活,創(chuàng)造生活的人,顧廷燁正是看準了這一點,才設計娶回了明蘭。
而明蘭也果然如顧廷燁所想,與她在一起的生活,雖然外來的風波很多,但是驚喜也不小。明蘭的所作所為都讓顧廷燁著迷,而顧廷燁的所作所為,又始終讓明蘭獲得了完全的安心。
所以兩人的心越走越近,越近越深,直到互相交出了自己的真心給對方,獲得了真正的、兩情相悅、彼此坦誠、互為依賴的幸?;橐?。
所以,誰說沒有愛情的婚姻不會幸福,只要會經營婚姻,會創(chuàng)造生活,那么,婚姻美滿幸福是可以得到的。
4、長不大的人,愛情也只是過家家的樣子。
這種情況的典型代表是顧廷燦和韓琦
顧廷燦,一個沒有長大就結婚的女子,一個才華很高,但心智很幼稚的女子。
顧廷燦和韓琦是在一次詩會上認識的,韓琦被顧廷燦的美貌和才華所傾倒,而顧廷燦也看上了韓琦的人和家世,所以,兩人也算是兩廂情愿的結合。

婚后兩人剛開始也是甜甜蜜蜜,形影不離,兩情相悅的。然而,蜜月期結束后,兩人性格中的問題就出來了,矛盾重重,吵鬧不止。越鬧兩人的距離越遠,最終反目成仇,婚姻的結局慘淡。
作為古代的男人,韓琦很快就抬了一門良妾進門,而且身邊不缺通房,而作為女人的顧廷燦就很慘了,不僅與丈夫反目,被婆婆嫌棄,最后被關進陰暗潮濕的偏遠房間,離死也就不遠了。
顧廷燦和韓琦的愛情最終在婚姻中暴露出了所有的缺點,走向了終結,究其原因,大部分原因在顧廷燦的身上。
而顧廷燦的問題,又是由家庭教育導致的。
顧廷燦的悲劇在于,從小到大,她是被畸形的教育著長大的,這造成了她心智不成熟,只會模仿別人,從來沒有學會活成自己。
顧廷燦的姨母大秦氏夫人,自小體弱多病,但是才華很高,與顧廷燁的父親顧偃開一見鐘情。顧偃開為了她遠離家族,對她一生都呵護有加,這引起了顧廷燦的母親小秦氏的羨慕。
在大秦氏死后,小秦氏因為家庭的原因,同時也羨慕自己的姐姐,所以嫁給了自己的姐夫顧偃開。然而婚后才發(fā)現自己不過是姐姐的替身。她心有不甘,不僅算計沒有母親的顧廷煜和顧廷燁,更是把自己的女兒顧廷燦教育成了下一個大秦氏。

可悲的是,小秦氏拼命暗示自己的女兒模仿大秦氏的為人行事,但卻沒有教給她成熟的思想和心智。所以,顧廷燦并不知道自己身上的問題。再加上,由于顧廷燦與大秦氏從相貌到才華都很相像,所以父親顧偃開很疼惜她,這就養(yǎng)成了她驕縱的性格,以為天下人都應該時時容忍她,縱容她,憐惜她,以為這才是正確的生活方式。
她不明白,大秦氏的柔弱、才華是她讓人憐惜的心計和手段,她學到了柔弱和才華,但是沒有學到心計和手段。所以她一直長不大,活在自己縱容自己的夢里。她的母親不會去喚醒她的夢,因為這是她母親用來籠絡她父親的手段,她的父親也不會去喚醒她的夢,因為這是她父親懷念大秦氏的方式。
在這樣的畸形的家庭教育下,顧廷燦人是長大了,但是心智沒有跟著長大,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嫁人了。她以為全天下的人都會和她的父母一樣對待她,卻不料,除了她的父母,人人都需要她長大成熟。一旦看不到她長大成熟的心理,她就只有被人、也被她自己拋棄的結局。

韓琦的問題在于,他愛上的只是一個他自己用理想塑造出來的女子,卻不是真實的顧廷燦。而面對真實的顧廷燦,他既沒有認真的去了解她,也沒有用心去理解她,更沒有花時間和耐心去幫助她成熟和長大,與她一起去克服兩人之間的種種矛盾。他最后在她無休止的哭鬧中失去了對愛情的耐心,與她反目成仇。
所以,在愛情中,所有的人都一樣是需要智慧,需要成熟的心態(tài)的。沒有人喜歡一直撒嬌長不大的孩子,沒有人有耐心一直去哄哭鬧的孩子。過家家的愛情也只會是過家家,永遠過不成真正的婚姻。
愛情在人的一生中固然重要,但不是人生的全部,而且是需要用智慧來不斷完善和保鮮的。在愛情中,兩個人最需要的是平等的對待對方,一廂情愿也好,強勢也好,卑微也罷,都不是愛情的本來面目。愛情真正需要的一樣是經營和創(chuàng)造,就如同我們的事業(yè)一樣,不斷經營,不斷創(chuàng)新,才能常保常新,才能走得更遠。

更何況,即使沒有愛情,如果能夠經營和創(chuàng)造,一樣可以獲得快樂和美滿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