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茶網(wǎng) 茶文化】茶食佐茶的好處,一言以蔽之就是為了滿足吃貨們的口腹之欲。茶與茶點就像是一對默契的情侶,喝茶吃東西概莫能外,一直以來都是這樣做的。在春節(jié)的農(nóng)家小院,你經(jīng)常可以看到手里摩挲的是一把炒花生,手執(zhí)一杯茶聊天的父老鄉(xiāng)親。
這茶食可是南北都有,又有著一定的分別。南方人偏清淡,杭州人喝龍井茶,配一碟水晶蝦仁,蘇州人喫茶,來一點點心水果,聽著評彈,在亭臺樓格里,享受著古韻之美,到長江北岸的安慶,吃茶除了瓜子楊梅,還可聽聽黃梅戲,實在是茶香戲雅食醇。
不信?你可以翻看一下汪曾祺的《尋常茶話》:“我的家鄉(xiāng)有“喝早茶”的習(xí)慣,或者叫做“上茶館”。上茶館其實是吃點心、包子、蒸餃、燒賣、千層糕……茶自然是要喝的。在點心未端來之前,先上一碗干絲。我們那里原先沒有煮干絲,只有燙干絲。干絲在一個敞口的碗里堆成塔狀,臨吃,堂倌把裝在一個茶杯里的作料——醬油、醋、麻油澆入。喝熱茶、吃干絲,一絕!”
干絲屬于清淡的茶食,非常像南方小橋流水以及當(dāng)?shù)厝说男愿?。與之相比較的北方,茶食偏濃儼,吃的時候需要格外的注重感覺。
就像周作人在《北京的茶食》中所說:“我們于日用必需的東西以外,必須還有一點無用的游戲與享樂,生活才覺得有意思。我們看夕陽,看秋河,看花,聽雨,聞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飽的點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雖然是無用的裝點,而且是愈精煉愈好??蓱z現(xiàn)在的中國生活,卻極端地干燥粗鄙,別的不說,我在北京彷徨了十年,終未吃到好點心。”
由此可見,茶與茶食相伴的日子總是有些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