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煙霞三洞即煙霞洞、水樂洞、石屋洞,位于南高峰下的煙霞嶺上。
水樂洞深60多米,有兩個入口,中間有巨石支撐。還沒來到洞口,就聽見流水聲,接近洞口,聲音更隆。入得洞去,地下傳來泉涌聲,漸進漸弱。蘇軾《水樂洞小記》:“錢塘東南有水樂洞,泉流巖中,皆自然宮商?!庇形恼抡f這里曾是古人的私家園林,是可能的,大約院子借洞生色,而洞借人工部分整葺,成了現(xiàn)在這個樣子。
水樂洞自然以水勝,洞口敞亮,四壁整飭,故多摩崖石刻。北宋熙寧年間,杭州知州鄭獬來此,對這“洞中有水,聲如金石”的景致有感而發(fā),名之“水樂洞”。
兩年后,蘇東坡慕名來到水樂洞。南宋權(quán)臣賈似道也看上了水樂洞,將水樂洞斥資買下。又在洞外修筑規(guī)模宏大的“水樂園亭”,還建造了“聲在”“愛此”“留照”“獨喜”等亭榭,并開渠鑿池,將洞內(nèi)水引出,迂回于諸亭之間,利用自然落差,形成飛瀑。
蘇東坡作《水樂洞小記》,水樂洞早期應(yīng)該有宋人摩崖題刻,只是歲月的原因而泯滅不存了吧。洞中有民國間任甘肅郵政管理局郵務(wù)長水瑞元魏碑錄《金剛經(jīng)》句題字:“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yīng)作如是觀。中華民國二十三年水瑞元敬書?!毕氲綗熛级匆灿兴鹪碾`書刻石,但比水樂洞晚了一年。此先生書法甚佳,應(yīng)是一位風(fēng)雅人物。水樂洞右邊洞口的上方,刻有隸書“漢安張虎癡及其弟麗誠、文修、大千、君綬五人來游于此”。張氏兄弟頗會選位置,不僅顯眼、還讓人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