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strong>
2017年初,武亦姝奪冠《詩詞大會》沖上熱搜,國人迅速被她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優(yōu)雅的談吐實力圈粉。
彼時16歲的她成為“國民女神”,再次引發(fā)了國人對傳統(tǒng)文化的追捧:原來詩詞可以這么美。
貼在她身上的標簽除了學霸之外還有:
“生女當如武亦姝”。
“美人當以玉為骨,雪為膚,芙蓉為面,楊柳為姿,詩詞為心”。
“滿足了我們對于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
這次,高考結束的她帶著613分的成績進入清華新雅書院,再度占據(jù)熱搜榜首。
截止25號下午,有關她的微博閱讀量達到5.6億次。
與粉絲的期望相反的是,武亦姝選擇了新雅書院——清華理科實驗班,一處文理兼收,提供通識教育而后再選擇具體方向的學院。
大家驚訝于一個理科生可以對文科如此有才情,如此有天賦,最后還是義無反顧的選擇了清華,而拒絕掉了北大伸出來的橄欖枝。
面對采訪,她說:“能在這樣一所踏踏實實做事、認認真真讀書的大學求學,在這里涵養(yǎng)自己的品行、開闊自己的視野,是我長久以來的夢想?!?/strong>
可以看到她手里的選擇面是非常廣的,文理兼修,這讓她不光在高考,在人生的很多層面都擁有更多的選擇權。
令人感動的是,畢業(yè)前夕,她作為復旦附中2019屆10班的一名高三畢業(yè)生,填詞作曲了一首復旦附中2019屆原創(chuàng)畢業(yè)歌《紅墻邊》。
歌詞是這樣唱的:
時光今晨忽然悄悄來叩我門
說將要起航
一切可都收拾妥當
我慌忙起身
細打點行裝
一共恰好是三年長……
最美好的時光,要用最動人的旋律,最精彩的歌詞來譜寫。
我手寫我心,是成績之外,還可以表達感情的獨特的方式。
當一個人可以有豐富的選擇的時候,選擇=自由。
這是文字的魅力,寫作的魅力,文科的魔力。
一個人深厚的人文涵養(yǎng)和情感的體察與表達,是實驗室和驗算紙上密密麻麻的公式與結果給不了的。
即便包下上海外灘的幕墻來表達:I 復旦附中,這一行為背后本身的動力還是來自于情感+創(chuàng)意。
只能說,那些對文科生提出質疑的人,你們對文科的魅力一無所知!
貳
6月8日高考結束時,安徽十中的門口,一個穿黃色T恤的男生在考完最后一科英語后,大步來到考場外守候的媽媽面前跪下了:媽,這些年您辛苦了。
在場的人忍不住鼓起掌來。
23號高考成績放榜,這個給媽媽下跪的男生,考了635分,高出安徽理科一本線139分。雖不是狀元 ,但無論是成績還是品德上,依然可以堪稱優(yōu)秀。
更優(yōu)秀的是,男孩和他媽媽的故事。
下跪男生叫王恒杰,來自單親家庭。父母離婚后,父親的關愛沒有落下,但承擔起生活重擔的媽媽太不容易了。
他坦言,高考完之后的一跪,不是炒作不是策劃,是不論成績?nèi)绾味家o媽媽的禮物。
媽媽李姝在接受采訪時,也是一樣令人溫暖又動容。
她說,離婚的時候,身邊的人也很擔心孩子會變成她的負累,但她不能允許自己病倒或者生活狀態(tài)變差,要保持健康和美麗,提供更好的環(huán)境陪伴兒子考上大學。更沒有過孩子是負累的想法。
令人欣慰的是,擁有這樣心態(tài)的媽媽,培養(yǎng)出的兒子共情能力很強,遇見人遇見事兒總會力所能及的幫一把。
王恒杰如今已經(jīng)考上大學,單身的她也要去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
真是一對了不起的母子。
生活的真相是什么?是平淡無奇的生活里,藏著的溝溝坎坎。要邁過這些才最不易。
如果說母親李姝證明了家長的生活態(tài)度與觀念對孩子的正向影響,那給媽媽下跪又考了635分的王恒杰,則替同齡人道出了這樣一個真相:
學文學理也許并不絕對重要的。一個人活在世間,擁有和體味情感的能力,卻是不可或缺的。
怎樣愛人,如何愛自己。都是人生中特別重要的命題。生活中是否感到幸福,往往不在于掌握了多少創(chuàng)造性的知識,而是如何處理好自己與世界的關系和情感。
而這些早已被寫在中外的無數(shù)人文社科典籍里:弗洛姆《愛的藝術》是哲學和心理學;《詩經(jīng)》是藝術和文學;莎士比亞的悲喜劇……
情感,是人文社科領域很基礎的部分,也是人類除了智商之外與動物分別最大的地方所在。
有人愿意活成一個沒有感情的殺手嗎?可能真的沒有。
叁
人大附中的網(wǎng)紅老師李永樂,在他近期“如何報專業(yè)”的視頻里說:
北大的學生常常是知道為什么,但不知道怎么做;清華的學生是知道怎么做,但不知道為什么。而他自己在北大清華都上過學,兼具兩者,既不知道怎么做,也不知道為什么。
這當然是正話反說。
但長久以來人為制造文理分科,導致學生知識貯備不夠豐富,直接影響之后大學學習的效果倒是事實。
為什么國內(nèi)這么多孩子選擇理科不選擇文科,最簡單的理由就是以后文科再也學不了理科專業(yè)了,發(fā)展會受到局限。
拿德國來說,主修文學歷史然后修個生物物理拿個第二學位是個很普通的事,但是對于國內(nèi)的文科生來說,這幾乎是件不可能的事,個別做到的人會被我們奉之為“大神”。
倒不是因為國內(nèi)的文科生比不過異邦的高中生,而是因為國內(nèi)文科生高中開始就沒有接觸過理化生,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學科障礙了。
這無論是對于人的發(fā)展還是國家的科研進程都不是件好事。
其實文理科的稱呼是不嚴謹?shù)摹?/strong>數(shù)學和語文一樣,是基礎學科,通識教育。而很多專業(yè)領域,在研究方法和內(nèi)容上也是文理兼顧的,比如心理學需要的統(tǒng)計、證偽等。
武亦姝火了之后,復旦附中的校長吳堅說,“教育培養(yǎng)人就要構筑影響人一生的文化根基。我們不反對有些學科是功利性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能影響學生一生的知識。
無論是在人生的哪個階段,無論是在生命的順境還是逆境,都可以從積淀的文化當中獲取能量、正確地面對。
中學教育尤其是高中階段,傳統(tǒng)文化作為非常豐富的寶藏,不僅不能丟掉還應該好好挖掘。
現(xiàn)在所學不一定是現(xiàn)在能有什么用處,更主要的是學生能夠從中獲取養(yǎng)料、獲得心靈的愉悅,滿足更高境界的追求?!?/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