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對應脈診的部位為關,胃脘脹滿多有脾胃虛弱所致,其反應在關的脈象亦比較有特點,臨床上通過脈診基本上可以判斷患者脾胃之氣的強弱,同時也為辨證處方提供了依據。胃脘脹滿的脈象基本上有以下幾種類型。
1、
關沉
很多情況下,沉脈多主里,細多主不足,關脈沉或沉細,往往有脾胃虛弱的表現(xiàn),患者要么沒食欲,要么食納少,要么想吃不敢吃,吃完就難受,要么飯后胃脘脹滿不適,感覺食物一直在胃里面,下不去,要么反酸呃逆,有些嚴重的可經常胃脘隱痛。
關脈沉細的患者,你給他說,“你是不是胃不好?”有些會說:“我的胃沒問題,吃的可多了?!边€有些會說“我的胃從來不疼,沒問題。”這個時候不要被患者的主訴所迷惑,脾胃的好壞不是以“吃得多”或“胃不疼”為標準,中醫(yī)講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脾胃有兩個基本的功能,一是消化吸收營養(yǎng)物質,一是排泄痰飲水濕等廢物。
通過脈象,我所說的“脾胃不好”,主要是脾胃的這兩個基本的功能減退,機能在下降,處方時我就會注意到患者的脾胃。
(1)寸尺皆沉
寸關尺三部脈皆沉,尤以關脈沉顯著,多提示脾胃虛弱,而且多有痰濕內停這時可參考患者的舌質以及舌苔來判斷濕氣的輕重和有無化熱的跡象。平胃散和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是治療脾胃虛弱、痰濕內停的基本方,只要患者以脾胃不好為主訴來就診的,均可加減應用?!夺t(yī)宗金鑒》里講平胃散:“一切傷食脾胃病,痞脹噦嘔不能食,吞酸惡心并噫氣,平胃蒼樸草陳皮”。
《傷寒論》第66條:“發(fā)汗后,腹脹滿者,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主之。”
但二者略有差別,平胃散對于舌苔厚膩,食欲差或吃飯少的患者療效較好,而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多用于舌苔比較薄,飯后腹脹滿的患者,對于既有食納差又有飯后腹脹滿、心下痞硬的患者,二方常可合用。以上兩方的大便往往正常,若大便偏稀,或貪涼后大便偏稀,或飲食稍微不注意就腹瀉,多為中焦虛寒,可用理中湯,若關尺脈特別沉細,患者胃脘又有怕涼,可用附子理中湯。
若患者以呃逆明顯者,可用旋覆代赭湯加減。除了胃脘脹滿、食納少等中焦脾胃癥狀外,患者又有心悸、胸悶、氣短等上焦癥狀,大便偏稀、下肢涼等下焦癥
狀,以及舌苔白厚膩,多為三焦?jié)駸嶙C,可用三仁湯。如患者在上述癥狀的基礎上又是有反酸燒心,可加用煅瓦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