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
根據《晉書.郭璞葛洪傳》中記載,郭璞使用過“陰陽望氣論”。由此可以知道魏晉時期,風水學說已經有了望氣的理論。氣論認為:環(huán)山抱水,這時陰陽風水好的宏觀地理條件,還必須是氣、光、山、水方位齊備,而氣是陰陽風水學中最重要的決定性因素。因事物的興衰都是氣在起主導作用。氣,意指氣場好,氣流通暢,藏風聚氣。
氣有氣運與氣勢之分。宇宙有大關合,氣運為主;山川有真性情,氣勢為先。這是堪輿風水學家之論氣者第一機竅也。有云:“有地非人不下,有人非時不下?!笔且詺膺\論之。又云:“察以眼界,會以性情,若能了此,天下橫行?!边@便是以氣勢而言了。地運隨時間變換而推移轉換,而天氣亦隨之變換;天運隨飛星流轉而改變,而地氣亦與之相應發(fā)生變動。所以說,“天氣動于上,而人為應之;人為動于下,而天氣從之”。因此,宇宙氣運,天地人皆相與于有成,一有轉旦跡測克爻久詫勛超魔移舉動,氣即隨之變換。這是適時觀變者必須要考慮到得重要元素,也是氣論學說所要研究的根本。
楠溪江古村落
不論對何種環(huán)境的選擇,古人的目的在 于聚氣。郭璞在《葬書》中說道:“葬者,乘生 氣也?!睔馐侨f物之源。各種事物皆為氣的 變化客體,聚氣則吉,故能喜旺富貴,失氣則 兇,故衰敗貧死。聚氣的關鍵在乎風和水。 《葬書》說:“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 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鼻迦朔兑速e注云: “無水則風到而氣散,有水則氣止而風無,故風水二字為地學之最重,而其中以得水之地 為上等,以藏風之地為次等?!贝思达L水得名 的由來。
氣論的出現,使風水學上升到了將宇宙 空間萬物與人結合為一體的高度,并使風水學家們認識到人只是成為自然的一部分,才能達到天人合一的和諧境界。因此,氣論成為風水學的重要理論支柱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