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六月综合激情婷婷|欧美精品成人动漫二区|国产中文字幕综合色|亚洲人在线成视频

    1. 
      
        <b id="zqfy3"><legend id="zqfy3"><fieldset id="zqfy3"></fieldset></legend></b>
          <ul id="zqfy3"></ul>
          <blockquote id="zqfy3"><strong id="zqfy3"><dfn id="zqfy3"></dfn></strong></blockquote>
          <blockquote id="zqfy3"><legend id="zqfy3"></legend></blockquote>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常用經(jīng)外奇穴
             常用經(jīng)外奇穴          Jīngwàixu? 
                       Extra points,EX 一、頭頸部穴  T?ujǐngbù Xu? 
          Points of Head and Neck,EX-HN.  
          1.四神聰   Sìsh?ncōng  EX—HN1.       【定位】  正坐位或仰臥位。在頭頂部,當百會前后左右各1寸,共4個穴位(圖3-118)。   【局部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帽狀腱膜→腱膜下疏松結(jié)締組織。布有枕動、靜脈,顳淺動、靜脈頂支和眶上動、靜脈的吻合網(wǎng),有枕大神經(jīng),耳顳神經(jīng)及眶上神經(jīng)的分支。   【操作】  平刺0.5~0.8寸;可灸。 
            【主治】  頭痛,眩暈,失眠,健忘,偏癱,癲狂,癇證。   【文獻摘要】 
            1.理頭風目眩,狂亂風癇。(《太平圣惠方》)   2.主治中風,風癇。(《類經(jīng)圖翼》)       2.當陽  Dāngyáng  EX—HN2 
            【定位】  正坐位或仰臥位。在頭前部,當瞳孔直上,前發(fā)際上1寸(圖3-119)。   【局部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枕額肌額腹或帽狀腱膜→腱膜下疏松結(jié)締組織。布有眶上神經(jīng)和眶上動、靜脈的分支或?qū)僦А?      【操作】  沿皮刺0.5~0.8寸;可灸。 
            【主治】  偏、正頭痛,頭昏目眩,目赤腫痛,鼻塞。      
          3.印堂  Yìntáng  EX—HN3 
            【定位】  正坐仰靠位或仰臥位。在額部,當兩眉頭之中間(圖3-120)。     
            【局部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降眉間肌。布有額神經(jīng)的分支滑車上神經(jīng),眼動脈的分支額動脈及伴行的靜脈。 
            【操作】  向下平刺0.3~0.5寸,或點刺出血;可灸。   【主治】  頭痛,頭暈,鼻淵,鼻衄,小兒驚風,失眠。   【文獻摘要】     
            1.刺瘧者,必先問其病之所先發(fā)者,先刺之。先頭痛及重者,先刺頭上及兩額兩眉間出血。(《素問·刺瘧》) 
            2.孩子慢驚何可治,印堂刺入艾還加。(《玉龍歌》)      
          4.魚腰  Yúyāo  EX—HN4     
            【定位】  正坐或仰臥位。在額部,瞳孔直上,眉毛中(圖3-119)。 
            【局部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眼輪匝肌→枕額肌額腹。布有眶上神經(jīng)外側(cè)支,面神經(jīng)的分支和眶上動、靜脈的外側(cè)支。   【操作】  平刺0.3~0.5寸。 
            【主治】  眉棱骨痛,目赤腫痛,目翳,眼瞼瞤動,眼瞼下垂,口眼喎斜。        
          5.太陽  Tàiyáng  EX—HN5   
            【定位】  正坐或側(cè)伏坐位或側(cè)臥位。在顳部,當眉梢與目外眥之間,向后約一橫指的凹陷處(圖3-120)。     
            【局部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眼輪匝肌→顳筋膜→顳肌。布有顴神經(jīng)的分支顴
          面神經(jīng),面神經(jīng)的顳支和顴支,下頜神經(jīng)的顳神經(jīng)和顳淺動、靜脈的分支或?qū)僦А?  【操作】  直刺或斜刺0.3~0.5寸,或點刺出血;禁灸。   【主治】  頭痛,目赤腫痛,目眩,目澀,口眼喎斜,牙痛。   【文獻摘要】   1.兩睛紅腫痛難熬,羞明更澀最難睜,須得太陽針出血,不用金刀疾自平。(《玉龍歌》)   2.偏頭痛。(《針灸集成》)      
          6.耳尖  ěrjiān   EX—HN6 
            【定位】  正坐或側(cè)伏坐位。在耳郭的上方,當折耳向前,耳郭上方的尖   端處(圖3-120)。   【局部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耳郭軟骨。布有顳淺動、靜脈的耳前支,耳后動、靜脈的耳后支,耳顳神經(jīng)耳前支,枕小神經(jīng)耳后支和面神經(jīng)耳支等。   【操作】  直刺0.1~0.2寸,或點刺出血;可灸。   【主治】  目赤腫痛,目翳,麥粒腫,喉痹,沙眼。   【文獻摘要】 
            治眼生翳膜,用小艾炷灸五壯。(《針灸大成》)  
          7.球后   Qiúh?u  EX—HN7 
            【定位】  仰臥或仰靠坐位。當眶下緣外1/4與內(nèi)3/4交界處(圖3-119)。 
            【局部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眼輪匝肌→眶脂體→下斜肌與眶下壁之間。淺層布有眶下神經(jīng),面神經(jīng)的分支和眶下動、靜脈的分支或?qū)僦?。深層有動眼神?jīng)下支,眼動、靜脈的分支或?qū)僦Ш涂粝聞?、靜脈。 
            【操作】  輕推眼球向上,針沿眶下緣緩慢直刺0.5~1寸,不提插捻轉(zhuǎn);不灸。   【主治】  目疾。  
          8.上迎香   Shàngyíngxiāng  EX—HN8 
            【定位】  仰臥位或仰靠坐位。在面部,當鼻翼軟骨與鼻甲的交界處,近鼻唇溝上端處(圖3-119)。  
            【局部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提上唇鼻翼肌。布有眶下神經(jīng),滑車下神經(jīng)的分支,面神經(jīng)的頰支和內(nèi)眥動、靜脈。 
            【操作】  向內(nèi)上方斜刺0.3~0.5寸;可灸。   
            【主治】  頭痛,鼻塞,鼻中息肉,暴發(fā)火眼,迎風流淚。    【文獻摘要】 
            久流冷淚,灸上迎香二穴,天府二穴,肝俞二穴。(《備急千金要方》)      
          9.內(nèi)迎香  Naiyíngxiāng  EX—HN9 
            【定位】  仰靠坐位。在鼻孔內(nèi),當鼻冀軟骨與鼻甲交界的粘膜處(圖3-121)。 
            【局部層次解剖】  鼻粘膜→粘膜下疏松組織。布有面動、靜脈的鼻背支之動、靜脈網(wǎng)

          和篩前神經(jīng)的鼻外支。 
            【操作】  用三棱針點刺出血。有出血體質(zhì)者忌用。   【主治】  目赤腫痛,鼻疾,喉痹,中暑,眩暈。       【文獻摘要】 
            心血炎上兩眼紅,好將蘆葉搐鼻中,若還血出真為美,目內(nèi)清涼顯妙功。內(nèi)迎香在鼻孔內(nèi),用蘆或箬葉作卷搐之血出為好,應(yīng)合谷穴。(《玉龍經(jīng)》)
          10.聚泉   jùquán  EX—HN10 
            【定位】  正坐位,張口伸舌。在口腔內(nèi),當舌背正中縫的中點處(圖-122)。 
            【局部層次解剖】  舌粘膜→>粘膜下疏松結(jié)締組織→舌肌。布有下頜神經(jīng)的舌神經(jīng),舌下神經(jīng)和鼓索的神經(jīng)纖維及舌動、靜脈的動、靜脈網(wǎng)。   【操作】  直刺0.1~0.2寸;或用三棱針點刺出血。   【主治】  舌強,舌緩,消渴,哮喘,咳嗽,味覺減退。      
          11.海泉  Hǎiquán  EX—HN11 
            【定位】  正坐張口,舌轉(zhuǎn)卷向后方。在口腔內(nèi),當舌下系帶中點處(圖3-123)。   【局部層次解剖】  粘膜→粘膜下組織→舌肌。布有下頜神經(jīng)的舌神經(jīng),舌下神經(jīng)和面神經(jīng)鼓索的神經(jīng)纖維及舌動脈的分支舌深動脈和舌靜脈的屬支舌深靜脈。   【操作】  用圓利針或細三棱針點刺出血。 
            【主治】  重舌腫脹,舌緩不收,嘔吐,腹瀉,消渴。      
          12.金津、玉液  Jīnjīn  Yùya   EX—HN12 
            【定位】  正坐張口,舌轉(zhuǎn)卷向后方,于舌面下,舌系帶兩旁之靜脈上取穴。左稱金津,右稱玉液(圖3-123)。 
                【局部層次解剖】  粘膜→粘膜下組織→頦舌肌。布有下頜神經(jīng)的頜神經(jīng),舌下神經(jīng)和面神經(jīng)鼓索的神經(jīng)纖維及舌動脈的分支舌深動脈,舌靜脈的屬支舌深靜脈。   【操作】  點刺出血。 
            【主治】  舌強,舌腫,口瘡,消渴,嘔吐,失語。   【文獻摘要】 
            1.口舌生瘡舌下竅,三棱刺血非粗鹵。(《雜病穴法歌》)   2.口內(nèi)生瘡,金津,玉液。(《針灸大成》)       
          13.翳明  Yìmíng  EX—HN13 
            【定位】  正坐位或仰臥、側(cè)臥位。在項部,當翳風后1寸(圖3-120)。 
            【局部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胸鎖乳突肌→頭夾肌→頭最長肌。淺層布有耳大神經(jīng)的分支。深層有靜深動、靜脈。       【操作】  直刺0.5~1寸;可灸。     
            【主治】  目疾,頭痛,眩暈,耳鳴,失眠。

          14.頸百勞  Jǐngbǎiliáo  EX—HN14   【定位】  俯伏坐位或俯臥位。在頸部,當大椎直上2寸,后正中線旁開1寸(圖3-124)。   【局部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斜方肌→上后鋸肌→頭頸夾肌→ 頭半棘肌→多裂肌。淺層布有第四、第五頸神經(jīng)后支的皮支。深層有第四、第五頸神經(jīng)后支的分支。   【操作】  直刺0.5~1寸;可灸。 
            【主治】  頸項強痛,咳嗽,氣喘,落枕。   【文獻摘要】   
            婦人產(chǎn)后渾身疼,針百勞穴,遇痛處即針,避筋骨及禁穴。明下云,產(chǎn)后未滿百日,不宜灸。(《針灸資生經(jīng)》)    
          二、胸腹部穴   Xiōngfùbù Xu?
          Points of Chest and Abdomen,EX-CA 1.子宮  Zǐgōng  EX—CA1 
            【定位】  仰臥位。在下腹部,當臍中下4寸,中極旁開3寸(圖3-125)。 
            【局部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腹外斜肌腱膜→腹內(nèi)斜肌→腹橫肌→腹橫筋膜。淺層主要布有髂腹下神經(jīng)的外側(cè)皮支和腹壁淺靜脈。深層主要有髂腹下神經(jīng)的分支和腹壁下動、靜脈的分支或?qū)僦А?nbsp;
            【操作】  直刺0.8~1.2寸;可灸。 
            【主治】  子宮脫垂,痛經(jīng),月經(jīng)不調(diào),不孕,疝氣。     三、背部穴  Baibù Xu? Points of  Back,EX-B 1.定喘  Dìngchuǎn EX—B1 
            【定位】  俯伏或伏臥位。在背部,在第七頸椎棘突下,旁開0.5寸(圖3-126)。   【局部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鋸肌→頸夾肌→豎脊肌。淺層主要布有第八頸神經(jīng)后支的內(nèi)側(cè)皮支。深層有頸橫動、靜脈的分支或?qū)僦Ъ暗诎祟i神經(jīng),第一胸神經(jīng)后支的肌支。 
            【操作】  直刺0.5~1寸;可灸。 
            【主治】  落枕,肩背痛,上肢疼痛不舉,哮喘,咳嗽,蕁麻疹。     
          2.夾脊  Jiájǐ  EX—B2 
            【定位】  俯臥位。在背腰部,當?shù)谝恍刈抵恋谖逖导幌聝蓚?cè),后正中線旁開0.5寸,一側(cè)17個穴位(圖3-126)。 
            【局部層次解剖】  因各穴位置不同,其肌肉、血管、神經(jīng)也各不相同。一般的層次結(jié)構(gòu)是,皮膚→皮下組織→淺肌層(斜方肌、背闊肌、菱形肌、上后鋸肌、下后鋸肌)→深層肌(豎脊肌、橫突棘肌)。淺層內(nèi)分別布有第一胸神經(jīng)至第五腰神經(jīng)的內(nèi)側(cè)皮支和伴行的動、靜脈。深層布有第一胸神經(jīng)至第五腰神經(jīng)后支的肌支,肋間后動、靜脈或腰動、靜脈背側(cè)支的分支或?qū)僦А?nbsp;
            【操作】  直刺0.3~0.5寸,或用梅花針叩刺;可灸。     
          【主治】  主治范圍較廣,其中上胸部穴位治療心肺

          上肢疾病,下胸部的穴位治療胃腸疾病,腰部的穴位治療腰、腹及下肢疾病。      
           圖3—120
          3.胃脘下俞   Waiwǎnxiàshū  EX—B3 
            【定位】  俯臥位。在背部,當?shù)诎诵刈导幌?,旁開1.5寸(圖3-127)。 
            【局部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斜方肌→背闊肌→豎脊肌。淺層主要布有第八胸神經(jīng)后支的皮支和伴行的動、靜脈。深層有第八胸神經(jīng)后支的肌支和第八肋間后動、靜脈背側(cè)的分支或?qū)僦А?nbsp;
            【操作】  斜刺0.3~0.5寸;可灸。 
            【主治】  胃痛,腹痛,胸脅痛,消渴,咽干。      
          4.痞根   Pǐgēn  EX—B
          【定位】  伏臥位。在腰部,當?shù)谝谎导幌?,旁開3.5寸(圖3-127)。 
            【局部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背闊肌→下后鋸肌→髂肋肌。淺層主要布有第十二胸神經(jīng)后支的外側(cè)支和伴行的動、靜脈。深層主要有第十二胸神經(jīng)后支的肌支。   【操作】  直刺0.5~1寸;可灸。       【主治】  腰痛,腹中痞塊,疝痛,反胃。    
           5.下極俞  Xiàjīshū  EX—B5 
            【定位】  俯臥位。在腰部,當后正中線上,第三腰椎棘突下(圖3-127)。 
            【局部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棘上韌帶→棘間韌帶。淺層有第四神經(jīng)后支的內(nèi)側(cè)支和伴行的動、靜脈。深層有棘突間的椎外(后)靜脈叢,第四腰神經(jīng)的后支的分支和第四腰動、靜脈背側(cè)支的分支和屬支。 
            【操作】  直刺0.5~1寸;可灸。     
            【主治】  腰痛,腹痛,腹瀉,小便不利,遺尿,下肢痠痛。      
          6.腰眼  Yāoyǎn  EX—B6     
            【定位】  俯臥位。在腰部,當?shù)谒难导幌?,旁開約3.5寸凹陷中(圖3-127 )。   【局部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胸腰筋膜淺層和背闊肌腱膜→髂肋肌→胸腰筋膜深層→腰方肌。淺層主要布有臀上皮神經(jīng)和第四腰神經(jīng)后支的皮支。深層主要布有第四腰神經(jīng)后支的肌支和第四腰動、靜脈的分支或?qū)僦А?  【操作】  直刺0.5~1寸;可灸。 
            【主治】  腰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帶下,虛勞羸瘦。      
          7.十七椎  Shíqīzhuī EX—B7     
            【定位】  俯臥位。在腰部,當后正中線上,第五腰椎棘突下(圖3-127)。 
            【局部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棘上韌帶→棘間韌帶。淺層主要布有第五腰神經(jīng)后支的皮支和伴行的動、靜脈。深層主要有第五腰神經(jīng)后支的分支和棘突間的椎外(后)靜脈。   【操作】  直刺0.5~1寸;可灸。 
            【主治】  腰骶痛,痛經(jīng),崩漏,下肢痿痹。    
          8.腰奇   Yāoqí  EX-B8 
            【定位】  俯臥位。在骶部,當尾骨端直上2寸,骶角之間凹陷中(圖3-127)。 
            【局部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棘上韌帶。布有第二、第三骶神經(jīng)后支的分支及

          伴行的動、靜脈。     
              【操作】  向上平刺1~1.5寸;可灸。 
              【主治】  癲癇,便秘,痔瘡,頭痛,失眠。      
          四、上肢部穴  Shàngzhī Xu? 
          Points of Upper Extremities,EX-UE  
          1.肘尖  Zhǒujiān EX—UE1 
            【定位】  正坐屈肘。在肘后部,屈肘,當尺骨鷹嘴的尖端(圖3-128)。 
            【局部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鷹嘴皮下囊→肱三頭肌腱。布有前臂后皮神經(jīng)和肘關(guān)節(jié)周圍動、靜脈網(wǎng)。   【操作】  灸

          【主治】  癰疽疔瘡,瘰疬。           
          2.二白  arbái  EX—UE2 
            【定位】  伸腕仰掌。在前臂掌側(cè),腕橫紋上4寸,橈側(cè)腕屈肌腱的兩側(cè),一側(cè)2個穴位(圖3-129)。 
            【局部層次解剖】  臂內(nèi)側(cè)穴:皮膚→皮下組織→掌長肌腱與橈側(cè)腕屈肌之間→指淺屈肌→正中神經(jīng)→拇長屈肌→前臂骨間膜。淺層布有前臂外側(cè)皮神經(jīng)和前臂正中靜脈的屬支。深層布有正中神經(jīng)、正中動脈。     
            臂外側(cè)穴:皮膚→皮下組織→橈側(cè)腕屈肌與肱橈肌腱之間→指淺屈肌→拇長屈肌。淺層布有前臂外側(cè)皮神經(jīng)和頭靜脈的屬支。深層有橈動、靜脈。       【操作】  直刺0.5~0.8寸;可灸。 
               【主治】  前臂痛,胸肋痛,痔瘡,脫肛。   
          3.中泉  Zhōngquán EX-UE3   
            【定位】  俯掌。在腕背側(cè)橫紋中,當指總伸肌腱橈側(cè)的凹陷處(圖3-130)。 
            【局部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指伸肌腱與橈側(cè)腕短伸肌腱之間。布有前臂后皮神經(jīng)和橈神經(jīng)淺支的分支,手背靜脈網(wǎng),橈動脈腕背支的分支。   【操作】  直刺0.3~0.5寸;可灸。 
            【主治】  腕關(guān)節(jié)疼痛,掌中熱,脘腹脹痛,胸脅脹滿,咳嗽氣喘,心痛,目翳。    
          4.中魁  Zhōngkuí  EX—UE4 
            【定位】  握拳,掌心向胸。在中指背側(cè)近側(cè)指間關(guān)節(jié)的中點處(圖3-130)。   【局部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指背腱膜。布有指背神經(jīng),其橈側(cè)支來自橈神經(jīng),其尺側(cè)支來自尺神經(jīng)。血管有來自掌背動脈的指背動脈和掌背靜脈網(wǎng)的屬支指背靜脈。   【操作】  灸。 
            【主治】  嘔吐,呃逆,指關(guān)節(jié)痛。      
          5.大骨空  Dàgǔkōng  EX-UE5     
            【定位】  握拳,掌心向胸。在拇指背側(cè)指間關(guān)節(jié)的中點處(圖3-130)。 
            【局部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拇長伸肌腱。布有橈神經(jīng)的指背神經(jīng),指背動脈

          和指背靜脈。 
                【操作】  灸。     
            【主治】  目痛,目翳,內(nèi)障,指關(guān)節(jié)痛。      
          6.小骨空  Xiǎogǔkōng  EX—UE6     
            【定位】  握拳,掌心向胸。在小指背側(cè)指間關(guān)節(jié)中點處(圖3-130)。 
            【局部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指背腱膜。布有指背動、靜脈的分支及屬支和尺神經(jīng)的指背神經(jīng)的分支。   【操作】  灸。 
            【主治】  指關(guān)節(jié)痛,目赤腫痛,目翳。       【文獻摘要】 
            風眩目爛最堪憐,淚出汪汪不可言,大小骨空皆妙穴,多加艾火疾應(yīng)痊。(《玉龍歌》)


          7.腰痛點  Yāot?ngdiǎn  EX—UE7 
            【定位】  俯掌。在手背側(cè),當?shù)诙?、三掌骨及第四、五掌骨之間,當腕橫紋與掌指關(guān)節(jié)中點處,一側(cè)二穴,左右共4個穴位(圖3-131)。 
                【局部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指伸肌腱和橈側(cè)腕短伸肌腱。另一穴:皮膚→皮下組織→小指伸肌腱與第四指伸肌腱之間。此二穴處布有手背靜脈網(wǎng)和掌背動脈,有橈神經(jīng)的淺支和布有尺神經(jīng)的手背支。 
            【操作】  直刺0.3~0.5寸;可灸。 
            【主治】  手背紅腫疼痛,頭痛,急性腰扭傷。  
          8.外勞宮  Wàiláogōng  EX—UE8 
            【定位】  俯掌。在手背側(cè),第二、三掌骨之間,掌指關(guān)節(jié)后0.5寸(圖3-131)。       【局部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第二骨間背側(cè)肌→第一骨間掌側(cè)肌。布有橈神經(jīng)淺支的指背神經(jīng),手背靜脈網(wǎng)和掌背動脈。   【操作】  直刺0.5~0.8;可灸。 
            【主治】  手背紅腫,手指麻木,落枕,胃痛。      
          9.八邪  Bāxia  EX—UE9 
            【定位】  微握拳。在手背側(cè),微握拳,第一~五指間,指蹼緣后方赤白肉際處,左右共8個穴位(圖3-130)。     
            【局部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骨間背側(cè)肌→骨間掌側(cè)肌→蚓狀肌。淺層布有掌背動、靜脈或指背動、靜脈和指背神經(jīng)。深層有指掌側(cè)總動、靜脈或指掌側(cè)固有動、靜脈和指掌側(cè)固有神經(jīng)。 
            【操作】  向上斜刺0.5~0.8寸;或點刺出血??删?。       【主治】  手背腫痛,手指麻木,目痛,煩熱,毒蛇咬傷。 10.四縫  Sìfang  EX—UE10   【定位】  仰掌伸指。在第二~五指掌側(cè),近端指關(guān)節(jié)的中央,一側(cè)4個穴位(圖3-132)。   【局部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指深屈肌腱。各穴的血管:指掌側(cè)固有動、靜脈的分支或?qū)僦Ш椭钙は蚂o脈。各穴的神經(jīng):示指和中指的四縫穴由正中神經(jīng)的指掌側(cè)固有神經(jīng)分布,環(huán)指的四縫穴,橈側(cè)的一支來自正中神經(jīng)的指掌側(cè)固有神經(jīng),尺側(cè)的一支來自尺神經(jīng)的指掌側(cè)固有神經(jīng),小指四縫穴由來自尺神經(jīng)的指掌側(cè)固有神經(jīng)分布。 
          操作】  直刺0.1~0.2寸,擠出少量黃白色透明樣粘液或出血。   【主治】  疳積,消化不良,小兒腹瀉,咳嗽氣喘,百日咳。          
          11.十宣  Shíxuān  EX—UE11   【定位】  仰掌,十指微屈。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離緣0.1寸,左右共10個穴位(圖3-132)。 
            【局部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各穴的神經(jīng)支配:拇指到中指的十宣穴由正中神經(jīng)分布,環(huán)指的十宣穴由橈側(cè)的正中神經(jīng)和尺側(cè)的尺神經(jīng)雙重分布;小指的十宣穴由尺神經(jīng)分布。   
            【操作】  淺刺0.1寸,或點刺出血。 
            【主治】  高熱,昏迷,小兒驚厥,咽喉腫痛,指端麻木。      
          五、下肢部穴  Xiàzhī Xu? 
          Points  of lower Extremities,EX—LE

          1.髖骨  Kuāngǔ  EX-LE1 
            【定位】  仰臥。在大腿前面下部,當梁丘兩旁各1.5寸,一側(cè)二穴,左右共4個穴位(圖3-133)。 
            【局部層次解剖】  外側(cè)髖骨穴:皮膚→皮下組織→股外側(cè)肌。淺層布有股神經(jīng)前皮支和股外側(cè)皮神經(jīng)。深層有旋股外側(cè)動、靜脈降支的分支或?qū)僦?。?nèi)側(cè)髖骨穴:皮膚→皮下組織→股內(nèi)側(cè)肌。淺層布有股神經(jīng)前皮支;深層有股深動脈的肌支等。   【操作】  直刺0.5~1寸;可灸。 
            【主治】  下肢疾患,如腿痛,下肢癱瘓,鶴膝風。  
          2.鶴頂  Hadǐng  EX-LE2 
            【定位】 屈膝。在膝上部,髕底的中點上方凹陷處(圖3-133)。 
            【局部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股四頭肌腱。淺層布有股神經(jīng)前皮支和大隱靜脈的屬支。深層有膝關(guān)節(jié)的動、靜脈網(wǎng)。       【操作】  直刺0.5~0.8寸;可灸。 
            【主治】  膝痛,腿足無力,鶴膝風,下肢癱瘓,腳氣。      
          3.百蟲窩  Bǎichōngwō  EX—LE3   【定位】  正坐屈膝或仰臥位。在大腿內(nèi)側(cè),髕底內(nèi)側(cè)上3寸,即血海上1寸(圖3-134)。   【局部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股內(nèi)側(cè)肌。淺層布有股神經(jīng)的前皮支,大隱靜脈的屬支。深層有股動、靜脈的肌支和股神經(jīng)的分支。     【操作】  直刺0.5~l寸;可灸。 
            【主治】  皮膚瘙癢,風疹塊,下部生瘡。        
          4.內(nèi)膝眼  Naixīyǎn  EX—LE4 
            【定位】  正坐或仰臥,屈膝。在髕韌帶內(nèi)側(cè)凹陷處(圖3-133)。 
                【局部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髕韌帶與髕內(nèi)側(cè)支持帶之間→膝關(guān)節(jié)囊,翼狀皺襞。淺層布有隱神經(jīng)的髕下支和股神經(jīng)的前皮支。深層有膝關(guān)節(jié)的動、靜脈網(wǎng)。   【操作】  向膝中斜刺0.5~1寸;可灸。   【主治】  膝關(guān)節(jié)痠痛,鶴膝風,下肢痿痹。

          5.膝眼    Xīyǎn  EX—LE5     
            【定位】  正坐或仰臥,屈膝。在髕韌帶兩側(cè)凹陷處,在內(nèi)側(cè)的稱內(nèi)膝眼,在外側(cè)的稱外膝眼(圖3-133)。 
            【局部層次解剖】  膝眼之內(nèi)側(cè)穴,稱內(nèi)膝眼,層次解剖參閱內(nèi)膝眼。膝眼之外側(cè)穴,即足陽明胃經(jīng)的犢鼻穴,層次解剖參閱犢鼻穴。 
            【操作】  向膝中斜刺0.5~1寸,或透刺對側(cè)膝眼;可灸。   【主治】  膝關(guān)節(jié)痠痛,鶴膝風,下肢痿痹。          
          6.膽囊  Dǎnnáng  EX—LE6 
            【定位】  仰臥或側(cè)臥位。在小腿外側(cè)上部,當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陽陵泉)直下2寸(圖3-135)。 
            【局部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腓骨長肌。淺層布有腓腸外側(cè)皮神經(jīng)。深層有腓淺神經(jīng),腓深神經(jīng)和脛前動、靜脈。

          【操作】  直刺1~1.5寸;可灸。 
            【主治】  下肢痿痹,脅痛,急、慢性膽囊炎,膽石癥,膽道蛔蟲癥。      
          7.闌尾  Lánwěi  EX—LE7 
            【定位】  正坐或仰臥,屈膝。在小腿前側(cè)上部,當犢鼻下5寸,脛骨前緣旁開一橫指(圖3-133)。 
            【局部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脛骨前肌→小腿骨間膜→脛骨后肌。淺層布有腓腸外側(cè)皮神經(jīng)和淺靜脈。深層有腓深神經(jīng)和脛前動、靜脈。   【操作】  直刺0.5~1寸;可灸。 
                【主治】  下肢痿痹,胃脘疼痛,納呆,急、慢性闌尾炎。  
          8.內(nèi)踝尖  Naihuáijiān  EX—LE8 
            【定位】  正坐位或仰臥位。在足內(nèi)側(cè)面,內(nèi)踝的凸起處(圖3-134)。 
            【局部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內(nèi)踝。布有隱神經(jīng)的小腿內(nèi)側(cè)皮支的分支,脛前動脈的內(nèi)踝網(wǎng),內(nèi)踝前動脈的分支和脛后動脈的內(nèi)踝支。   【操作】  禁刺;可灸。 
            【主治】  乳蛾,牙痛,小兒不語,霍亂轉(zhuǎn)筋。 9.外踝尖  Wàihuáijiān  EX—LE9    
            【定位】  正坐位或仰臥位。在足外側(cè)面,外踝的凸起處(圖3-135)。 
            【局部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外踝。布有脛前動脈的外踝網(wǎng),腓動脈的外踝支和腓腸神經(jīng)及腓淺神經(jīng)的分支。   【操作】  禁刺;可灸。     
            【主治】  十趾拘急,腳外廉轉(zhuǎn)筋,腳氣。

          10.八風  Bāfēng  EX—LEl0 
            【定位】  正坐位或仰臥位。在足背側(cè),第一~五趾間,趾蹼緣后方赤白肉際處,一側(cè)四穴,左右共8個穴位(圖3-136)。 
            【局部層次解剖】  拇趾與第二趾之間的八風穴,層次解剖同行間穴(足厥朋肝經(jīng))。第二趾與第三趾之間的八風穴,層次解剖同內(nèi)庭穴(足陽明胃經(jīng))。第四趾與小趾之間的八風穴,層次解剖同俠溪穴(足少陽膽經(jīng))。第三趾與第四趾之間的八風穴的層次解剖是:皮膚→皮下組織→第三與第四趾的趾長、短伸肌腱之間→第三、四跖骨頭之間。淺層布有足背中間皮神經(jīng)的趾背神經(jīng)和足背淺靜脈網(wǎng)。深層有跖背動脈的分支趾背動脈,跖背靜脈的屬支趾背靜脈。       【操作】  斜刺0.5~0.8寸,或用三棱針點刺出血;可灸。 
            【主治】  腳氣,趾痛,足跗腫痛,頭痛,牙痛,瘧疾,毒蛇咬傷。  
          11.獨陰  Dúyīn  EX—LE11 
            【定位】  仰臥位。在足第二趾的跖側(cè)遠側(cè)趾間關(guān)節(jié)的中點(圖3-137)。 
            【局部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趾短、長屈肌腱。布有趾足底固有神經(jīng),趾底固有動、靜脈的分支或?qū)僦А?    
            【操作】  直刺0.1~0.2寸;可灸。   【主治】  胞衣不下,月經(jīng)不調(diào),疝氣。   
          12.氣端  Qìduān  EX—LEl2 
            【定位】  正坐或仰臥位。在足十趾尖端,距趾甲游離緣0.1寸,左右共10個穴位(圖

          3-136)。 
            【局部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神經(jīng)支配是:拇趾和第二趾由來自腓淺神經(jīng)的趾背神經(jīng)、腓深神經(jīng)的趾背神經(jīng)和脛神經(jīng)的趾足底固有神經(jīng)支配;第三、第四趾由來自腓淺神經(jīng)的趾背神經(jīng)和脛神經(jīng)的趾足底固有神經(jīng)支配,小趾由來自腓腸神經(jīng)的趾背神經(jīng)、腓淺神經(jīng)的趾背神經(jīng)和脛神經(jīng)的趾足底固有神經(jīng)支配。血管供應(yīng)是來源于足底內(nèi)、外動脈的趾底固有動脈和足背動脈的趾背動脈。     
            【操作】  直刺0.1~0.2寸;可灸。 
            【主治】  足趾麻木,腳背紅腫疼痛,中風急救。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陽三針 陰三針 閉三針 褐三針
          【新提醒】八會穴解剖定位及應(yīng)用
          子午流注 - 海派二十畫 - 5dblog.com(轉(zhuǎn)載)
          針刺時重點危險穴位介紹(三)
          易發(fā)生意外的穴位2
          易發(fā)生意外的穴位介紹2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