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公元1057年,一個來自四川的才子心情不錯。
在剛剛結束的全國高考當中,他一舉……摘銀,榮獲……亞軍。
他叫蘇軾。
幾家歡樂幾家愁。
本次考試的主考官,卻惹上了一點麻煩。
上千落榜考生氣勢洶洶地攔住他的車駕,當面給差評,打一星。來自五湖四海的臟話、丑話、黑話劈頭蓋臉,沸反盈天,群情激憤的程度堪比九百多年后,某吳姓男藝人把陪了他七年的小三送進監(jiān)獄時。
這還不算。
主考官家里甚至收到了一份匿名快遞,拆開來,是一篇情(畫)真(圈)意(詛)切(咒)的雄文:《沉痛悼念歐陽修先生》。
是的,錄取蘇軾的主考官,正是《醉翁亭記》的作者,一代文豪歐陽修。
到底他做了什么?竟變成眾矢之的,被罵出翔?
答案是:他在考試當中,臨時改變了錄取規(guī)則。
宋代高考取法唐代,寫作文是最重要的得分項。
標準的高考作文,被稱為“太學體”。
“太學體”有兩大特征:
第一,體裁上使用駢文,講究格律對仗,遣詞造句那叫一個華麗纏繞。
舉個例子,如果一個人老來得子,可以這么寫:孕月老蚌,實生明珠;遲暮秋蟬,是生桂子。
漂亮吧?精致吧?
可是表達的效率是真特么低。形式主義,急死個人!
第二,寫作手法追求高逼格,不能隨隨便便就讓人看懂了。
不信你看這一句:宵寐匪禎,札闥洪休。
是不是高端大氣上檔次?
知道它在說啥嗎?
把每個字翻譯成對應的常見字之后就是:(宵)夜(寐)夢(匪)不(禎)祥,(札)題(闥)門(洪)大(休)吉。
再看這一句:震霆無暇掩聰。
同樣翻譯出來就是:(震)迅(霆)雷(無)不(暇)及(掩)掩(聰)耳……
心累嗎?
歐陽修非常反感這種低效、裝x的文風,于是他大手一揮:“太學體”滾粗!都給我好好說話!
錄取規(guī)則一變,選拔上來的人才自然是大異其趣。
這次高考作文改革成效顯著,影響深遠。幾年之間,風氣為之一轉(zhuǎn)。
那一屆錄取的考生,也被稱為中國高考史上最豪華的一屆,光是入選了男子天團“唐宋八大家”的就有三位:蘇軾、蘇轍、曾鞏,還有理學大師程顥和張載(著名的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一代名臣曾布、章惇、呂惠卿。
聽起來皆大歡喜,對吧?
但,只要是改革,就會有犧牲品。
莘莘學子十載寒窗,吃透了“太學體”,滿以為就要一舉成名,勇攀人生高峰。結果到考試時被通知:高考作文改革了……
你說他們想不想打人?
更要命的是,當時的高考,四年才有一次。
難怪他們恨不得畫個圈圈咒死歐陽修了。
二
高考改革事件,并不是歐陽修一生被黑得最慘的一次。
他仿佛自帶招黑體質(zhì),被黑成翔只是個起步價。
《醉翁亭記》,是中國學生人人會背的一篇文章。
這篇文章問世之后,火到什么程度呢?
用洛陽紙貴來形容,都太保守了。
《醉翁亭記》的拓本,被不法商販隨身攜帶,每經(jīng)過一處關卡,本來需要花錢交稅,商販把稅官叫到僻靜處送他一本,對方欣喜若狂地就給放行了!
一篇文學作品,居然可以用來偷稅漏稅。
某范姓女藝人也想不出這么神仙的招數(shù)吧。
在講《醉翁亭記》的創(chuàng)作背景時,語文老師一定會告訴你:歐陽修因為性情耿直,三天兩頭針砭時弊,還加盟過范仲淹的“慶歷新政”,得罪了很多權貴,于是遭饞被貶,在滁州寫下這篇千古名作。
可是問題來了:政治斗爭的套路雖然歷來都是借題發(fā)揮,但,處分干部,總要有個具體罪名吧?
比如,蘇軾貶黃州是有詩文譏諷時政,韓愈貶潮州是諫迎佛骨、話說得太難聽,柳宗元劉禹錫是因為永貞革新失敗、大哥倒臺。
歐陽修貶滁州的罪名是什么?
答案可能讓你意想不到:亂倫。
歐陽修被指控,和自己的外甥女張氏存在不正當男女關系。
三
張氏是歐陽修妹妹前夫的女兒(所以嚴格來講沒有血緣關系),幼年時寄養(yǎng)在歐陽修家里。
因為貌美,所以多情。
出嫁后,張氏與仆人通奸,被丈夫扭送到官府。
原本是個不起眼的小案子,可當開封府尹偶然發(fā)現(xiàn),出軌的渣女竟是歐陽修的外甥女,還在歐陽修家住過幾年,他的眼睛里就射出了藍幽幽的光。
以兩位當朝宰相為首,不爽歐陽修的人像聞到血腥的鯊魚,迅速集結在這個案子周圍。
他們一頓操作猛如虎,以減輕處罰為誘餌,脅迫張氏把一盆污水,潑向了歐陽修。
你不是一身正氣嗎,你不是嫉惡如仇嗎。來,脫掉褲子,讓大家看看你屁股有多臟!
名人的桃色新聞本來就吸睛,何況還是和自己外甥女!
一時間,輿論鼎沸,朝野嘩然。
熱搜榜幾度癱瘓。
可是,從頭到尾就只有張氏一面之詞,還屬于陳年往事。
如何取信于人?
萬萬沒想到,多年前歐陽修隨手寫下的一首小詞,成了最給力的證據(jù)。
江南柳,葉小未成陰。
人為絲輕那忍折,鶯嫌枝嫩不勝吟。留著待春深。
十四五,閑抱琵琶尋。
階上簸錢階下走,恁時相見早留心。何況到如今。(《望江南》)
不得不承認,這首詞的確是有點猥瑣。
讓人眼前出現(xiàn)這樣一幕場景:一個油膩老男人,色瞇瞇地摸著小姑娘的手:美女,我注意你很久了!
他們之間要沒發(fā)生點什么,還真說不過去。
所幸,這種事在古代取證太難,到頭來也定不了罪,歐陽修的政治生涯沒遭到毀滅性打擊。
帶著一身臟水,草草貶出京城了事。
以上,才是《醉翁亭記》完整的創(chuàng)作背景。
四
一個人修身潔行,卻被指控亂倫。
這說明,他的敵人真的很無恥。
可如果一個人修身潔行,卻兩次被指亂倫,這又說明了什么?
年已花甲并且官居副宰相的歐陽修,怎么也想不到,一盆更大的污水,正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醞釀、聚集。
事情仍然由一個親戚引起(你看,從古到今,親戚都是很多人一生之敵)。
歐陽修夫人的堂弟薛良孺,在擔任水部郎中時向朝廷舉薦了一位京官。
沒成想,這家伙貪贓枉法東窗事發(fā),害得薛良孺也要負連帶責任,烏紗帽岌岌可危。
一開始,薛良孺有恃無恐:老子堂姐夫是副宰相,這點小事能把我怎么著!
歐陽修卻拎得很清:越是領導干部,就越要起模范表率作用,親戚,這件事,咱就照程序辦吧。
獲罪丟官后的薛良孺,氣不打一處來:
裝什么國民表率道德楷模,我還不知道你!
到處跟人說:歐陽修呀,就是個大淫蟲!連自己兒媳婦都不放過!
如果說張氏只是歐陽修法理意義上的外甥女,兒媳吳氏可就是他親生的兒媳了?。ㄟ?,好像有哪里不對勁……)
國家領導+頂級名人+亂倫×2。
你換算換算,這新聞要放在今天,會是多大的陣仗。
輿論既然已經(jīng)大范圍發(fā)酵,紀檢部門也就趁勢跟進。
歐陽修遭遇了從政以來最恐怖的危機。
無論最后調(diào)查結果如何,都已經(jīng)身敗名裂,斯文掃地。
五
為什么歐陽修的生活作風問題,總是被人拿來說事?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
是時候認識一下,歐陽修填詞有多野了。
《宋詞三百首》選了歐陽修十一首詞,僅比蘇軾少一首。
是文壇領袖,也是詞界大腕。
《蝶戀花》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shù)。
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這首詞寫一位暮春時節(jié)的女子,丈夫拋下她浪游花街柳巷,就連亂紅飛花也無視她心中悵恨。
徒留她一個人,在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著。
心里苦。
李清照素來以狂傲聞名,曾批評歐陽修、蘇軾的詞不過就是長短不齊的詩。
可就是她,也不得不在這首詞面前獻出膝蓋:歐陽公作《蝶戀花》,有“深深深幾許”之句,予酷愛之。
于是模仿、致敬歐陽修,以“庭院深深深幾許”開頭,一連寫了好幾首詞。
《浪淘沙》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
垂楊紫陌洛城東,總是當時攜手處,游遍芳叢。
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
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是傷春,也是傷別。
是惜花,也是惜人。
明明是已經(jīng)被寫爛了的主題,歐陽修一出手,卻照舊深情如水,搖蕩人心。
再看這一首:
《生查子》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平白如話,卻韻味無窮。雖然不知為何《宋詞三百首》沒有選,但,“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這兩句,清麗可人,浪漫入骨,說盡世間愛情的單純美好。
此外,還有“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以及“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這樣的千古名句。
等等,你不是說要展示展示歐陽修填詞有多野嗎?!
別急,深情背后,就是狂野。
到處留情,終成調(diào)情。
在歐陽修詞集里,有一類詞常常讓后世的研究者臉紅耳熱,心如鹿撞。
有人甚至氣急敗壞地撕書掀桌子:不可能!這怎么會是歐陽文忠公的手筆!是有壞人為毀他形象偽造的吧!咱把這些來路不明的東西都刪掉行嗎!
其實,宋代文人享受生活、縱情聲色是普遍風氣,沒必要給偉人護短。
再偉岸的人格,也有其流俗的一面。
而詞在當時,主要用于歌筵酒席間佐歡助興,本就愛寫“綺羅香澤之態(tài),綢繆宛轉(zhuǎn)之姿”。
從男女深情纏綿寫到色情、猥褻,把格調(diào)和節(jié)操揉碎了撒落一地,也就不難理解。
那么,歐陽修寫這類詞到底有多野?
來看看下面這首《南鄉(xiāng)子》:
好個人人,深點唇兒淡抹腮。
花下相逢、忙走怕人猜。遺下弓弓小繡鞋。
刬(chǎn)襪重來,半亸(duǒ下垂)烏云金鳳釵。
行笑行行連抱得,相挨。一向嬌癡不下懷。
好美的人兒,烈焰紅唇淡抹腮。
邂逅相逢,怕人說閑話,只留給我一只彎彎小繡鞋。
正失望,她只穿著襪子又跑了回來,秀發(fā)如云,頭戴金釵。
我們歡笑著緊抱在一起,她粘在我懷里再也離不開。
怎么樣,和你平時讀到的宋詞是不是很不一樣?
你以為寫男女之情,都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么堅貞純情?
你以為描寫情人約會,都是“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里柔情”這么含蓄唯美?
也可以肉麻羞羞,兒童不宜的。
不信,再來看看下面這首《憶秦娥》:
十五六,脫羅裳,長恁(nèn這么)黛眉蹙。
紅玉暖,入人懷,春困熟。
展香裀(yīn夾衣),帳前明畫燭。
眼波長,斜浸鬢云綠??床蛔恪?/p>
苦殘宵、更漏促。
畫面感強嗎?動作戲多嗎?
天亮得太早,一晚上愛不夠。
這意思,白居易也寫過: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可比較起來,歐陽修的寫法真是好野好野……
包括前面引用過的那首《望江南》,中心思想我就讀出了一句話:這個作者可沒安什么好心!
身為副宰相卻老寫這種小黃詩,是種什么體驗?
好比你脫下某普姓戰(zhàn)斗民族總統(tǒng)的襯衫和西服,發(fā)現(xiàn)里面居然還穿著一件肚兜,肚兜上面的圖案居然還是……花花公子。
難怪總有人盯著歐陽修不放,動不動就拿男女關系問題盤他了——
俗話說文如其人,你寫詞寫成這樣,做人還不得浪到海里去!
更爽的是,這事不比貪污腐敗、買官賣官,我雖然逮不住你,可我能惡心死你呀。
我雖然拿不出你亂倫的鐵證,但,你也拿不出你沒亂倫的鐵證吧?
你咬我啊。
六
在薛良孺誣蔑歐陽修與兒媳亂倫的案件中,沒有贏家。
經(jīng)過一番調(diào)查,當朝皇帝宋神宗認定此事屬于子虛烏有,把推波助瀾的官員貶出京城。
但,歐陽修及其家人受到的羞辱和網(wǎng)絡暴力,卻已經(jīng)不可逆轉(zhuǎn)。
心灰意冷的歐陽修,決意遠離是非紛擾。
他主動辭去人人趨之若鶩的副宰相之職,去寂寞的外省做官。
宋代法定的退休年齡是七十歲。
可歐陽修煩死了這個爾虞我詐、明槍暗箭的官場,六十五歲那年,就辦了提前退休。
當時人都不理解。
畢竟,像他這樣做到二品大員的,最害怕就是人走茶涼。
提前放棄高官厚祿,“近古百年所未嘗有”。
只有歐陽修門下第一弟子蘇軾對老師表示了祝賀。
只有他知道,這個看起來相當矍鑠的老人,已經(jīng)在污水里泡了太久,是時候從明槍暗箭中甩頭走開了。
是時候回到最初的起點,只為自己而活了。
七
很多人覺得奇怪,為什么歐陽修這么招黑,而且幺蛾子還總出在男女關系上。
你是不知道,歐陽修的性格有多直,多擅長得罪人。
隨便舉兩個例子你感受一下。
寫“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大詞人晏殊,是歐陽修的恩師。
歐陽修事業(yè)剛剛起步時,晏殊已經(jīng)是中央軍委主席了。
晏殊請歐陽修到他的豪宅賞雪。良辰美景,賞心樂事,自然少不了寫首詩助助興,把歡樂的氣氛推向高潮。
只見歐陽修大筆一揮,一首七言長詩呱呱墜地,最后兩句是這樣寫的:
須憐鐵甲冷徹骨,四十余萬屯邊兵。
主席,你賞雪的時候,千千萬萬的將士可是在邊疆挨凍哪!
咔嚓,咔嚓,咔嚓嚓……
朋友,換了你是晏殊,你想不想掐斷歐陽修的脖子送到“絕味”鹵制起來,為人間留一段美妙的風味??
再比如,范仲淹是歐陽修最堅定的政治盟友,范仲淹去世,其子范純?nèi)恃垰W陽修撰寫悼念文章。
本來,這玩意你就當營銷文案來寫,甲方說什么就是什么,各種夸到天上去就得了。
歐陽修不。
他和范純?nèi)室驗橐粋€細節(jié)撕破了臉。
想當年,范仲淹斗呂夷簡,是朝堂上一出有你沒我的大戲。
可隨著西夏戰(zhàn)事吃緊,兩人后來實際上達成了和解。
畢竟,國家利益高于一切。政治家不能沒這點胸懷。
歐陽修如實記錄這些,對呂夷簡仍心存怨恨的范純?nèi)蕝s不干了。
他一口咬定范仲淹至死沒原諒呂夷簡,要求歐陽修把這部分推倒重寫。
遭到拒絕后,范純?nèi)蚀笈?,居然……自己動手修改,也不給歐陽修看一眼就……定稿發(fā)表了!
老實講,這么自食其力的甲方,我都想來一打了。
歐陽修卻掀了桌子摔了電腦:本人嚴正聲明,我沒寫過這篇文章!不代表本人觀點!
無獨有偶。在給另一位摯友尹洙撰寫墓志銘時,同樣因為一句評價,歐陽修和尹洙的后人也鬧得很僵……
是歐陽修情商不在線嗎?是歐陽修沒學過蔡康永的“說話之道”嗎?
一個人能爬到副宰相的高位,不可能是個沒有眼力見的二貨。
那就只有一個解釋:這所有的矛盾和不愉快,都源自歐陽修心中那一份原則和堅持。
不容褻瀆,不打折扣。
對好友尚且如此,對敵人,對人世間丑惡、不合理的一切,就更可想而知了。
那些被歐陽修彈劾過、得罪過的人,做夢都想倒打一耙,從歐陽修身上也找出貪贓枉法的證據(jù)來。
只可惜,他們的努力全都白費,一個個像斗敗的公雞垂頭喪氣。
最后,有人一拍腦門:大家快看這家伙寫的詞!
那些閃著綠光的小眼睛里,終于露出了陡峭的笑意。
八
李白杜甫、韓愈柳宗元、元稹白居易、蘇軾歐陽修。
偉大的靈魂大概有其獨特的氣味,才能夠這樣互相吸引,彼此成就。
如果沒有歐陽修,很多人的人生都要大幅改寫。
首當其沖就是他門下第一弟子蘇軾。
在那個廣為人知的故事里,歐陽修欠蘇軾一個狀元,卻還了他一個成語:出人頭地。
歐陽修還大膽預言:三十年后就是這小伙子的天下,沒人會記得我!
為了炒作蘇軾,歐陽修真是謙虛得有點太假了。
公元1056年,歐陽修在京城設宴,送一位好友去揚州做官。
歐陽修年輕時也曾在揚州工作,還親手在平山堂前種下一棵柳樹。
如今日月流逝,醉翁已老,只有堂前垂柳依舊神采飛揚,春風吹又生。
文人相送,通常以詩贈別,詩比詞更正式。歐陽修卻為好友寫下這首著名的《朝中措》:
平山闌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
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
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鐘。
行樂直須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二十三年后,蘇軾路過揚州,在平山堂見到了這首詞的手跡,每一筆都帶著恩師的體溫。
此時,蘇軾已不再是那個初出茅廬,天不怕地不怕的毛頭小子,四十三歲的臉上開始染上滄桑的印跡。
朝中,王安石變法正如火如荼地進行。
作為變法的反對者,蘇軾在人生的中途倍感惶惑。
而且他怎么也不會想到:僅僅在幾個月后,他將迎來震動朝野的“烏臺詩案”。
這場來勢洶洶的“文字獄”,將把他從地方大員變?yōu)殡A下囚徒,從躺著吸粉的偶像變?yōu)槿巳藚挆壍淖锍肌?/p>
如果恩師健在,一定能幫他撥云睹日,擊退小人的圍攻。
只可惜,“如果”,是世間最廉價的安慰。
在命運的岔路口,在恩師的手跡前,蘇軾沒有辜負自己的才華,他用一首同樣不朽的《西江月》,向著已經(jīng)消失在歲月風塵深處的歐陽修,行了一個亮晶晶的注目禮:
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
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楊柳春風。
休言萬事轉(zhuǎn)頭空,未轉(zhuǎn)頭時皆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