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付寒濕,不一定非得吃藥,還可以把藥做成肚臍貼進行臍療,在諸多外用的方法里,算是比較簡單有效的。所謂肚臍貼,顧名思義就是把藥敷在肚臍上,有兩個好處,一是肚臍連接內外,能夠直接吸收藥性,起到散寒除濕的作用;二是防止外面的寒氣進來,肚臍忌寒,是最需要受到保護的地方,肚臍受寒容易引起腹痛、腹瀉,還會影響女性的月經。這個方法是已故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的經驗,所以我們也稱之為南懷瑾肚臍貼,制作起來非常簡單:桂圓肉一顆、花椒六、七顆、艾絨適量(填滿肚臍即可)桂圓肉打碎,花椒打粉,和艾絨混合在一起,搓成球,用醫(yī)用膠帶固定在肚臍上,晚上貼,早上揭掉,一定要及時取下來,不是時間越久越好,也不要貪多,連用三天休息一天。桂圓也就是我們經常吃的龍眼,是一種水果,一般新鮮的叫龍眼,曬干以后叫桂圓,桂圓是甜的,有補益的作用,可以補氣血,還能健脾胃,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的人可以多吃桂圓。花椒辛辣,辛辣的中藥都能散寒,比如我們會經常提到細辛,細辛也是辛辣的,比花椒厲害的多,不過細辛雖然厲害,卻不如花椒日常。當我們不小心受了寒,趕緊用生姜、紅棗,再放幾顆花椒,一起煮,煮好以后喝下去,立馬感覺身上暖暖的。艾絨源自艾草,艾草是純陽之草,也就是說它的陽熱之性很足,能夠溫經通絡,散寒除濕。艾絨也是艾灸的重要材料,把艾絨點燃,置于穴位上,藥性由此就能吸收進去。再看我們的肚臍,肚臍連接內外,其次,它也是人體重要的穴位之一,中醫(yī)也叫神闕,意指元神出入的門戶。把藥物敷在這里,和艾灸的原理有幾分相似,艾灸具有穿透力,從肚臍進去直達病灶。有時候我們想要改善體質,吃了藥以后卻總是上火,有一個因素是中焦有寒氣,脾胃運化不好,藥性吸收不了,折返上去,就會上火。而艾的力量可以直達病灶,直接把脾胃里的寒氣驅散,還能溫暖我們的命門,肚臍在前面,命門在后面,前后相對,命門之火又能溫暖全身。同樣的道理,藥物也可以從肚臍這個地方滲透進去,讓我們的身體整個暖起來。這是南懷瑾先生的原話:“用桂圓肉、花椒、艾絨搗爛,睡覺時敷在肚臍上。暖暖的三味本草將真火通過肚臍傳遞到全身,讓我們身體整個暖起來?!?/span>桂圓甘溫,不能多吃,吃多了容易上火,說明桂圓確實是溫補的,花椒和艾絨就更不用說了,性味辛溫,所用皆為溫熱之物,大便不成形、容易拉肚子、四肢不溫、女性痛經等等,虛寒體質,舌淡苔白的人最適合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