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到一則新聞,痛徹心扉。
1月13日,剛過了元旦沒幾天,馬來西亞一名年僅2歲的小女孩沙哈娜,被媽媽夏米拉連續(xù)多日毆打,不治身亡。
法庭上問起原因,夏米拉說,她是單親媽媽,因為女兒晚上經(jīng)常哭鬧,她覺得特別心煩,大約連續(xù)一周的時間里,她每天晚上都會毆打女兒。直到女兒的身體狀況越來越不好,她才不得不把女兒送到醫(yī)院,可是為時已晚。
才兩歲的女孩啊,究竟犯了什么大錯,能讓母親下此狠手?當過媽媽的人都知道,孩子半夜哭鬧再正常不過了,但這不是毆打孩子的理由。單親媽媽辛苦,的確是,可自己辛苦不能把氣都撒在孩子身上,偶爾發(fā)脾氣都可以理解,但把孩子打死就無法值得同情和原諒了。
小時候,我媽總是跟我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只有不是的兒女。我當時不太明白,以為這句話沒毛病??傻任议L大了,慢慢理解到,這句話太有問題了。既然有不是的兒女,那這些兒女成為父母之后,是如何一下子變成好的父母的呢?很顯然,他們沒有變化,人不是當了父母就自動變好了,也不是成為父母就高人一等了,以前的問題該存在還是存在,并沒有減少。
心理學家武志紅曾經(jīng)在《為何家會傷人》中,提到有關(guān)愛的6個謊言,其中第一個就是,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總有人說,天下父母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其實真不一定,有的父母就是不愛,他們打罵孩子、虐待孩子,甚至奪走孩子的生命,如果說這也是愛的話,那我想,沒有人會喜歡這樣的愛。
可怕的是,總有的父母會打著“愛”的旗號,這樣去對待孩子,他們會說,我打你是因為愛你,我罵你是因為愛你,我做這些都是為了你好,你怎么就不明白呢?很抱歉,這樣的方式孩子無法明白,也只能帶給孩子很大的心理傷害。
電影《狗十三》中,小女孩李玩的狗愛因斯坦走丟了,她到處去找狗,無意中使爺爺腳踝扭傷,奶奶因為找她而迷路,爸爸為此大發(fā)雷霆,對著她一頓暴打。挨打后的李玩縮在浴室里,放聲大哭,那樣子看上去讓人無比心疼??傻诙?,爸爸卻向她道歉,跟她說,爸打你,是因為愛你,等你長大了你就明白了。
多么具有諷刺性的一幕。
可又有多少家庭里,每天都在上演這樣的場景,以至于,父母覺得自己無比愛孩子,而孩子卻從來感受不到父母的愛,父母與孩子之間,成了最親密的陌生人。
從小受到父母虐待的孩子,在長大后,也容易重復(fù)父母當年對待他的模式,去肆意傷害身邊的人,因為他已經(jīng)習慣了這樣的對待方式,而且,父母“打你是因為愛你”這樣的觀念也深入了他的內(nèi)心,讓他認同這樣的方式是對的。
武志紅說,在我們這樣一個特別講孝道的社會,“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巨大的魔咒,讓我們寬恕那些虐待甚至殺死孩子的父母,也讓我們看不到惡最初是如何滋生的,從而讓我們整個社會都不能直面相反的事實。
我們不能否認,父母之愛是偉大的,但這不代表有了孩子就自動成了好父母,父母需要學習,需要反思,需要成長,如果真的愛孩子,就要去思考自己對待孩子的方式有沒有問題,看到了問題,就去解決問題,去改變自己,才是合格父母應(yīng)該有的態(tài)度。
愿所有的父母都能成為真正愛孩子的父母,而不是只把那句話掛在嘴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