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jié) 位有貴賤,人無貴賤
事君數(shù),斯辱矣。
【句源】子游曰:“事君數(shù),斯辱矣;朋友數(shù),斯疏矣。”
【出自】《論語·里仁》。
【句意】與領(lǐng)導關(guān)系過于密切,離招致羞辱就不遠了。
佳句賞析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上級,可是與他們友好相處卻不是一件好辦的事。一旦在工作上領(lǐng)導犯了某些錯誤,作為公司的一員,有責任也有義務去提醒他,可是不能過分,勸誡要講究方法,畢竟他還是你的上級。有的人很夠朋友,很正直,對上司的毛病也直言不諱。可是日子久了,他發(fā)現(xiàn):為什么上司不欣賞我呢?怎么連我的兄弟也遠離我呢?難道是我做錯了嗎?如何把握與上級相處的分寸呢?換句話說,就是你怎么做到既向你的上級提醒他的錯誤,又不讓他惱火?!胺干稀钡年P(guān)鍵是把握合適的火候,像做菜一樣,“過火”了把菜燒焦了,火太小又犯生。而且要講究方法,既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又不使領(lǐng)導感到受辱。
生存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人們最多的感慨是活著累,做人難,難做人。領(lǐng)導有領(lǐng)導的難處,下屬也有下屬的難言之隱,最重要的是大家能互相體諒,這樣就能避免許多不愉快的發(fā)生。
為君難,為臣不易。
【句源】人之言曰:“為君難,為臣不易。”如知為君難也,不幾乎一言而興邦乎?
【出自】《論語·子路》。
【句意】做君主艱難,做臣子也不容易。
佳句賞析
常言道,要想公道,打個顛倒。這就要求我們在工作中要善于“換位思考”,學會設(shè)身處地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甚至對方犯錯誤,也認為他有自己“正當”的想法和理由。善于換位思考,指出對方想法合乎情理的一面,并做同情的理解,既體現(xiàn)出對他人觀點的尊重,又可避免兩種觀點的正面沖突和尖銳對立。當然,設(shè)身處地和換位思考并不等于遷就錯誤,而是為了體察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找準問題的原因和對方動機,以利于更有針對性地分析、引導,使對方較為容易地接受自己的觀點。如果不試圖理解對方,而是一開始就拿出一些大原則和大道理,直截了當?shù)貙μ柸胱u對方,便很難達到比較滿意的效果。
非敢后也,馬不進也。
【句源】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將入門,策其馬,曰:‘非敢后也,馬不進也!’”
【出自】《論語·雍也》。
【句意】其實不是我勇敢留在后面,而是我的馬實在是跑不快啊。
佳句賞析
這是一種自謙的說法。自謙在現(xiàn)代生活中非常實用,尤其在同事之間、朋友之間。一個善于與別人相處的人,會避免引起同事之間、朋友之間的摩擦,不表功自己,自謙以免除同事、朋友之間彼此的嫉妒。一個優(yōu)秀人就應該學會不貪功、不推過。既不讓別人嫉妒自己,又不讓自己的作用降低分毫,豈不兩全其美?
既不會獨占功勞也不會推脫過錯的人是值得別人尊敬和信任的。在他人的心目中,他就是值得信賴的一棵大樹、一座靠山。
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句源】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出自】《孔子家語·六本》。
【句意】良藥吃起來苦口卻有利于治病,忠直的話語聽起來有些不順耳卻有利于辦事情。逆耳:不順耳,不中聽。
佳句賞析
敢于指出和彌補上級的失誤,但不一定用逆耳之言。上級做決策、訂計劃、實施指揮,囿于各種限制,難免會出現(xiàn)失誤。發(fā)現(xiàn)領(lǐng)導失誤之后,不能為討上級歡心,投其所好,助其蔓延;也不能害怕上級不高興,沉默不語;而應當及時指出,使失誤盡快得到糾正,這樣才能減少損失。否則,錯誤的決策、計劃蔓延發(fā)展,總有一天不僅要禍及組織,而且會禍及自身。當然,指出上級的錯誤不一定非要用逆耳之言。有些人認為“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但是,如果能達到治病的目的,忠言不逆耳、良藥不苦口豈不是更好。指出上級的失誤,不一定開口就大講其弊,開口就說人家錯了,有時上級不一定承受得了,不妨采取點“以迂為直”的戰(zhàn)術(shù),走走迂回路線,這樣有可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對上級工作如果有什么好的建議,要及時提出來,提建議時要防止使用脅迫性的口氣和方式,脅迫上級接受往往會適得其反。
位益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
【句源】位益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
【出自】唐·李恕《戒子拾遺》。
【句意】地位升高而心意更加謙卑,官位提高而更加小心行事。益下:待人接物更加謹慎謙虛。
佳句賞析
人們大都很愛面子,尤其是處于高位的領(lǐng)導,有時盡管明知是自己錯了,為了維護自己的面子,往往也會強詞奪理,甚至無理糾纏。遇到此情況,除了需要掌握恰當?shù)姆绞?、方法外,還要注意留有余地,給人一個下臺的階梯,以保全對方的面子。因此,做思想工作,忌把話說滿、說絕、說死,不講任何情面,不留一點回旋余地。不然,不僅談話會充滿“火藥味”,還會招致他人對自己的敵意,形成難以化解的思想隔閡。留有余地并不等于放棄原則和無條件退讓。遇到一些重大的原則問題,當雙方觀點分歧較大,情緒都比較激動或僵持不下時,一句“要不等我再了解一下情況后再談”“請你回去再考慮一下,等有機會我們再談”,不僅可以緩解緊張氣氛,還可以給自己留下更多的準備或研究余地。
居官過久,亦有弊生。
【句源】夫長吏數(shù)遷,固非理道,居官過久,亦有弊生。
【出自】漢·班固《漢書·陸賈傳》。
【句意】做官時間過長,往往會有弊病產(chǎn)生。居:當,任。
佳句賞析
一個人當官當久了,難免有領(lǐng)導的架子,一言一行都有著領(lǐng)導的威風。與下屬探討工作時,他也總以“這件事已經(jīng)定了”“難道我錯了”“不信咱走著瞧”“是你說了算還是我說了算”“你看著辦吧”等口氣說話。居高臨下的氣勢不僅不能解決問題,也會使下屬產(chǎn)生戒備和反感。
工作需要溝通,而溝通的前提必須是平等的。即相互之間雖有職位高低、權(quán)利大小、角色主動與被動等差別,但在心理上要保持平等。溝通時體諒對方的心理、受教育程度、觀察問題的角度等因素,要在尊重對方的前提下進行溝通。
忠言有壅而未達,賢才有抑而未用。
【句源】忠言有壅而未達,賢才有抑而未用歟,念之雖勤,行則未至。
【出自】宋·蘇軾《應詔論四事書》。
【句意】好的意見因為壅蔽而不能傳達,賢明的人才因為受抑制而得不到任用。
佳句賞析
溝通不暢的組織勢必血脈不通,使機構(gòu)患上致命的惡疾。而溝通不暢、政策不達的公司或企業(yè),肯定是“官僚主義”橫行之所,危哉!沒有誰敢忽視溝通的作用,作為一個領(lǐng)導者,你必須廣開言路,否則你可能會成為“不知民情”的“昏君”,這不是危言聳聽!作為企業(yè)家、管理者,你必須致力于組織內(nèi)溝通渠道的構(gòu)建。四通八達的溝通渠道在組織內(nèi)必不可缺,因為“信息就是財富,時間就是生命”。只要不涉及所謂商業(yè)機密,你必須讓你的員工明晰組織的目標、使命與動態(tài)。
經(jīng)典名句
上下不相和,則上非下,下怨上矣。
【句意】上下互相不了解,主上就會責怪臣下,臣下就會怨恨主上。
嚴則下暗,下暗則上聾,聾暗不能相通。
【句意】太苛嚴下面的人就成了啞巴,下面的人成了啞巴上面的人就成了聾子,聾子、啞巴思想不能互相溝通。
禮賢下士。
【句意】有禮貌地敬重賢人,謙虛地對待有才能的人。
從諫如流。
【句意】君王能隨時聽取別人的規(guī)勸。
人主自臧,則眾謀不進。
【句意】君主自以為是,則大家就不進獻計策。
義之所在,賤不可忽。
【句意】只要有道理,不管其地位高低,都要虛心聽納。
位有貴賤,人無貴賤。
【句意】人的職位有高有低,但沒有貴賤之分。
善用兵者,貴乎兵識將意,將識士心。
【句意】善于用兵的人,最可貴的是將帥和士兵互相了解。
上交不諂,下交不驕。
【句意】與地位高的人交往不阿諛奉承,與地位低的人交往不驕傲怠慢。
治人不治,反其智。
【句意】管理別人而未能管理好,應反問自己的知識能力夠不夠。
當官力爭,不為面從。
【句意】面對上司要敢于堅持正確的意見,而不要當面唯唯諾諾。
為將之道,要在甘苦共眾。
【句意】當將領(lǐng)應遵循的法則,關(guān)鍵在于和大家同甘苦。
不傲才以驕人,不以寵而作威。
【句意】不能因為自己能力強大就驕傲自大,不能因為自己受寵就到部下那里作威作福。
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
【句意】酒要與了解自己的人去喝,詩要向懂得的人去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