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千年來,中國歷代君主就都實行一夫多妻制,后宮中的妃嬪們,少說幾百,多則上萬,是一支龐大的“粉黛”隊伍,確切的數(shù)字恐怕誰也說不清。不管她們是能得到皇上的寵幸或是拒絕臨幸,絕大多數(shù)都是帝王的奴隸和仆役,自覺不自覺地充當(dāng)政治斗爭的工具,充當(dāng)?shù)弁?/span>享樂的玩物和傳宗接代的產(chǎn)婆。
周代,君主選妃侍寢,以日、月、星、辰來決定;漢代,皇后和一品夫
人擁有絕對優(yōu)先權(quán),九嬪以下輪著來;魏晉時,有個荒淫的晉武帝,是
坐羊車選寢妃的;到了唐代,后宮侍寢又恢復(fù)了周代的順序,按照月圓
月缺來制定。大家最熟悉的莫過于清代,皇帝每天翻牌子,翻到誰是誰。
周朝
后一人,每隔半月陪天子交媾一夜;夫人三人,每隔半月三人共同陪天子交媾一夜;九嬪九人,也是每隔半月共同陪天子交媾一夜;世婦二十七人,每隔五天,抽簽抽出三人陪天子交媾一夜;女御八十一人,在剩下的十四天中,每天由五個或六個人共同陪天子交媾一夜。
聽起來是荒唐的很,可事實就是這樣?!抖Y記》原文:“女御八十一人,當(dāng)九夕。世婦二十七人,當(dāng)三夕。九嬪九人,當(dāng)一夕。三夫人,當(dāng)一夕。后。當(dāng)一夕。十五日而遍?!?/span>
感覺是有點亂啊??!
西漢
西漢時期,后宮人數(shù)遞增,高峰期已多達三千人。為此,后宮制定了完善的后妃制度。除皇后外,后宮嬪妃分十四等:一等昭儀;二等婕妤;三等經(jīng)娥;四等容華:五等美人;六等八子;七等充依;八等七子;九等良人;十等長使;十一等少使;十二等五官;十三等順常;十四等無涓、共和、娛、保林、良使、夜者。除十四等之外,還有上家人子、中家人子。
漢朝的侍寢沒有什么特別的限制,晚上由誰侍寢一般是由皇帝自己決定。主要看皇帝今天的心情,他想要特定的某個妃子來侍寢,就是哪個嬪妃侍寢;若是沒有特定的,則由管理侍寢制度的官人根據(jù)侍寢時間來分配侍寢。
后宮之中有專門的官職來管理記錄各妃嬪的侍寢時間,這些記錄下來的數(shù)據(jù),用來查閱侍寢人是否有孕。
唐朝
唐朝只有皇后才有獨享皇帝的權(quán)力,其余按地位進行分配。
唐朝后宮陪侍御寢的順序,是按照月圓月缺來制定的,與周大同小異。
每月的前十五日為漸滿,后十五日為漸缺,所以從初一到十五就由地位低的輪到高的,十六到月底前則反由地位高的輪到地位低的,皇后及四夫人有優(yōu)先權(quán),九嬪以下則“九九而御”,即每九個人共同承恩一夜。
這種畫面真是不敢想像??!
宋朝
宋朝后宮嬪妃的設(shè)置沿唐制,設(shè)四妃、九嬪等,無其他特別之處。
主要聊一聊宋文帝和潘淑妃的逸聞趣事。
南宋宋文帝時期,潘淑妃因相貌美麗而被選入宮中,但皇帝后宮中漂亮的妃嬪非常多,潘淑妃雖美,但也不是傾國傾城,因此即便已經(jīng)被選入宮中,也很難引起皇帝的注意。
潘淑妃很有心計,她一直在悄悄地等待機會,當(dāng)她得知宋文帝以“羊車望幸”法選妃侍寢之后,便計上心來。
原來,宋文帝喜歡駕著羊車在后宮別苑中任意行走,當(dāng)羊車停在哪個妃嬪的住所前,宋文帝就在此留宿。潘淑妃于是便來了個“投羊所好”,在門外的屋檐上插上羊最喜歡的青竹枝,還在地上撒上鹽汁。
此時的潘淑妃早已將自己精心打扮好了,宋文帝來后,更是百般殷勤伺候,各種獻媚取寵,從此走上了巔峰之路。
明朝
明朝皇帝對寵幸嬪妃這事比較隨意,沒有太多的規(guī)矩可言。簡單說不分白天黑夜,隨時隨地有興趣都可以。嬪妃和宮女一旦得到皇帝的臨幸,有專門的單位負(fù)責(zé)登記并給予封賞,臨幸后待遇明顯就不一樣。要是生了皇子公主,地位就更不同了。
晚上,各妃嬪的宮門之前都掛有兩盞紅紗燈籠,皇帝隨機選擇,選中那個宮就將此宮門的燈籠取下來,隨后負(fù)責(zé)巡邏的宮中衛(wèi)士下令其他宮門的燈籠熄火。
清朝
關(guān)于清朝后宮制度,友友們都看了不少類似《甄嬛傳》的宮斗劇,不多加介紹。主要聊聊嬪妃侍寢的步驟。
鉆龍床。幾個太監(jiān)把妃子抬到皇帝的寢宮后,褪下侍寢妃子身上的裹著的被子。妃子就爬到龍床之上,沿著皇帝雙腳這頭匍匐前行到皇帝身邊?;实壑厘觼砹酥螅蜁ζ溥M行調(diào)情一番,接著就開始干活。
限時間。雖然寢宮之內(nèi)是皇帝和妃子兩個人你儂我儂的,但送寢的太監(jiān)不能離開門口。所以妃子在侍寢皇帝時,動靜不能太大,不能盡情釋放自己,這讓妃子們痛苦不迭。門口的太監(jiān)總管覺得皇帝差不多的時候,就會高喊:是時候了!如果皇帝沒有動靜,他們等會再喊,直到皇帝讓他們進去將妃子弄走為止。
清朝妃子侍寢之所以有這么嚴(yán)格的流程,個人認(rèn)為:一是防止有人謀殺皇帝,畢竟他們是從關(guān)外來的;二是防止皇帝過度縱欲,傷害身體;三是預(yù)防皇帝和哪個妃子過夜后而走得太近,干預(yù)朝政。
皇帝催情食譜:清代皇帝的最大創(chuàng)舉是“滿漢全席”,恐怕其奢靡更多是為了顯擺,屬于形象工程一類。
乾隆似乎特別喜歡鴨子,另外,鹿尾、燕窩、羊肉、奶子,外加一些面點,這樣一搭配,就顯得非?!翱茖W(xué)”了。奇怪的是,這早餐也如此安排催情食譜,他想干什么?莫非剛起床,又要翻牌子?說笑了。乾隆的晚餐更豐盛,在這基礎(chǔ)上,又增加二十二種,達到七十五種之多。
清代皇帝估計是因為出身于游牧民族,個個對鹿肉情有獨鐘。純陽之物大聯(lián)歡,是個男人吃了都受不了,真不知康熙是怎么想的,莫非讓那些老臣子們集體去逛八大胡同?
所以呀,“藥補不如食補”這句話,后面還得加上一句,“食補也應(yīng)適當(dāng)”。食物催情沒有錯,熱愛并享受生活也無錯,但凡事均有個度,過了就不好了,有花堪折直須折,到頭來卻折了自己的壽,劃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