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物博,野生資源也是很豐富的,在大山里有著各種各樣的野生資源,不同種類的樹木琳瑯滿目,比如我們眾所周知的紫檀木、黃花梨等樹木,由于極難成才,而且木質(zhì)又好,一直以來深受人們喜愛,更成了皇族和貴族們的專用木材,而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樹木,很多人可能沒聽說過,但在農(nóng)村很常見,而且和紫檀齊名,人稱“帝王木、黃金木”。
這種植物就是“柘木”,在我國多省都有分布,所以別名比較多,比如桑柘、木柘子,野梅子、野荔枝、老虎肝、黃桑、黃了刺、刺釘、黃疸樹、山荔枝、痄腮樹、痄刺、九重皮、大丁癀。不過這種樹木也很奇怪,假如生于南邊就不值錢,成長于北方,它的身價就非常高了。
大家都聽說過:“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這句話吧?柘木正是這個道理,因為氣候的不同,南邊濕潤多蟲蟻,樹干極易被蟲蛀,不易成材,所以自然也就不值錢。相反在北方,因為氣候干燥,不易滋生蟲蟻,所以柘木即重又硬,入水則沉,抗壓、抗彎以及抗腐蝕性都可與檀木相媲美,所以在民間素有“南檀北柘”的說法。
柘木的樹皮很普通,而它的里面是黃色的樹芯,黃金是黃色,在古代黃色象征著帝王,皇帝所穿的皇袍,就是用柘木染色,柘黃為貴。再加上柘木有著檀木一般的質(zhì)地,所以柘木被封為“帝王木、黃金木”,是皇家專用木。不過北方柘木雖易成材,但是生長速度極慢,上百年的時間才能長到碗口粗,而且在民間還有一句俗語:“十柘九空”,也就是說10棵拓樹,可能只有1棵的樹芯有用。而柘木紋理清晰,顏色金黃,所以一般不用來做家具,主要用來做擺件,做手串居多。
另據(jù)《本草拾遺》、《本草綱目》記載,柘木:'味甘,溫,無毒。'入肝、脾二經(jīng)。具有中藥價值,有化瘀止血、清肝明目之功效。柘木實屬珍貴,成材一棵需上百年的光陰,建議大家不要亂砍濫伐,即使再珍貴,如果有一天,它不復(fù)存在,這個世界上也沒有人真正見過這種植物,那可真的是太可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