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六月综合激情婷婷|欧美精品成人动漫二区|国产中文字幕综合色|亚洲人在线成视频

    1. 
      
        <b id="zqfy3"><legend id="zqfy3"><fieldset id="zqfy3"></fieldset></legend></b>
          <ul id="zqfy3"></ul>
          <blockquote id="zqfy3"><strong id="zqfy3"><dfn id="zqfy3"></dfn></strong></blockquote>
          <blockquote id="zqfy3"><legend id="zqfy3"></legend></blockquote>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fèi)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常用穴位取穴法

          60個常用穴位定位、主治、操作

          1.尺澤 合穴
          定位:在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橈側(cè)凹陷處。
          主治:咳嗽,氣喘,咳血,小兒驚風(fēng),急性吐瀉,肘臂攣痛。
          操作:直刺0.8~1.2寸,或點(diǎn)刺出血。
           
          2.列缺 絡(luò)穴;八脈交會穴(通于任脈)
          定位: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當(dāng)肱橈肌與拇長展肌腱之間。
          (簡便取穴雙手虎口交叉,食指指尖所指處)
          主治:頭痛,項強(qiáng),咳嗽,氣喘,咽喉腫痛,口眼歪斜,牙痛。
          操作:向上斜刺正0.5~0.8寸。

          3.少商 井穴
          定位:拇指橈側(cè)指甲根角旁約0.1寸。
          主治:咽喉腫痛,高熱,昏迷,癲狂,鼻衄。
          操作:淺刺0.1寸,或點(diǎn)刺出血。

          4.商陽井穴
          定位:示指末節(jié)橈側(cè),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齒痛,咽喉腫痛及五官疾患,熱病、昏迷。
          操作:淺刺0.1寸,或點(diǎn)刺出血。

          5.合谷 原穴
          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dāng)?shù)?掌骨橈側(cè)的中點(diǎn)處。(半握拳取穴)
          主治:頭痛,齒痛,目赤腫痛,口眼歪斜,耳聾,經(jīng)閉,滯產(chǎn),無,發(fā)熱惡寒,無汗,多汗。
          操作:直刺0.5~1寸。

          6.手三里
          定位:在陽溪穴與曲池穴連線上,肘橫紋下2寸處。
          主治:肘臂無力,上肢不遂,腹痛,腹瀉,腹脹,齒痛,頰腫。操作:直刺0.8~1.2寸。

          7.曲池 合穴
          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橫紋外側(cè)端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diǎn)。
          主治:手臂痹痛,半身不遂,癮疹,熱病,癲狂,腹痛,吐瀉,高血壓,咽喉腫痛,齒痛。
          操作:直刺0.5~1寸。

          8.肩髃
          定位:肩峰端下緣,當(dāng)肩峰與肱骨大結(jié)節(jié)之間,三角肌上部中央。臂外展或平舉時,肩部出現(xiàn)兩個凹陷,當(dāng)肩峰前下方凹陷處。
          主治:肩臂攣痛,上肢不遂,瘰疬。
          操作: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

          9.迎香
          定位:在鼻翼外緣中點(diǎn)旁開約0.5寸,當(dāng)鼻唇溝中。(微笑當(dāng)鼻辰溝中正中央,略向上刺)
          主治:鼻塞,口歪,鼻衄,膽道蛔蟲。
          操作:略向內(nèi)上方刺或平刺0.3~0.5寸。
           
          10.四白
          定位:目正視,瞳孔直下,當(dāng)眶下孔凹陷處。主治:目赤痛癢,目翳,眼瞼潤動,頭痛,眩暈,口眼歪斜,面肌痙攣。
          操作:直刺0.3~0.5寸。

          11.地倉
          定位:口角旁約0.4寸,上直對瞳孔
          主治:口眼歪斜,齒痛,流涎,三叉神經(jīng)痛。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

          12.下關(guān)
          定位:在耳屏前,下頜骨髁狀突前方,當(dāng)顴弓與下頜切跡所形成的凹陷中。合口有孔,張口即閉。
          主治:牙關(guān)不利,三叉神經(jīng)痛,口眼歪斜,面痛,齒痛,耳鳴,耳聾。
          操作:直刺或斜刺0.5~1寸。

          13.頭維
          定位:當(dāng)額角發(fā)際上0.5寸,頭正中線旁開4.5寸。
          主治:頭痛,目眩,迎風(fēng)流淚,視物不明,目痛。
          操作:向后平刺0.5~0.8寸或橫刺透率谷。

          14.天樞大腸募穴
          定位:臍中旁開2寸。
          主治:腹痛,腹脹,腸鳴泄瀉,痢疾,便秘,腸癰,月經(jīng)不調(diào)等。
          操作:直刺1~1.5寸。

          15.犢鼻
          定位:屈膝,在髕韌帶外側(cè)凹陷中。
          主治: 膝痛,屈伸不利。
          操作:屈膝90°,向后內(nèi)斜刺1.~1.5寸。

          16.足三里合穴;胃下合穴
          定位:犢鼻穴下3寸,脛骨前嵴外1橫指處。主治:胃痛,嘔吐,噎膈,腹脹,腸鳴,下肢痿痹,泄瀉,便秘,痢疾,疳積,乳癰,腸癰,水腫,癲狂,腳氣,虛勞羸瘦,心悸,氣短。本穴有強(qiáng)壯作用,為保健要穴。
          操作:直刺1.0~2.0寸。

          17.豐隆絡(luò)穴
          定位:外踝尖上8寸,條口穴外1寸,脛骨前嵴外2橫指處。
          主治:痰多,咳嗽,頭痛,眩暈,腹脹,便秘,癲狂,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1.0~1.5寸。

          18.內(nèi)庭滎穴
          定位:足背第2、3趾間縫紋端。
          主治:齒痛,咽喉腫痛,胃痛吐酸,腹脹,泄瀉,痢疾,便秘,熱病,足背腫痛。
          操作:直刺或向上斜刺0.5~1寸。

          19.三陰交
          定位:內(nèi)踝尖上3寸,脛骨內(nèi)側(cè)面后緣。
          主治:腸鳴,泄瀉,腹脹,食不化,月經(jīng)不調(diào),崩漏,赤白帶下,陰挺,痛經(jīng),難產(chǎn),心悸失眠,高血壓,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1.0~1.5寸。

          20.陰陵泉合穴
          定位:脛骨內(nèi)側(cè)髁下方凹陷處。
          主治:腹脹,泄瀉,水腫,小便不利或失禁,陰莖痛,膝痛,黃疸。
          操作:直刺1.0~2寸。

          21.血海
          定位:屈膝,在髕骨內(nèi)上緣上2寸,當(dāng)股四頭肌內(nèi)側(cè)頭的降起處。
          主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經(jīng)閉,崩漏,癮疹,皮膚瘙癢,丹毒,股內(nèi)側(cè)痛。
          操作:直刺1.0~1.5寸。

          22.通里絡(luò)穴
          定位:腕橫紋上1寸,尺側(cè)腕屈肌腱的橈側(cè)緣。
          主治:心悸、怔忡,舌強(qiáng)不語,腕臂痛。
          操作:直刺0.3~0.5寸。

          23.神門輸穴;原穴
          定位:腕橫紋尺側(cè)端,尺側(cè)腕屈肌腱的橈側(cè)凹陷處。
          主治:心痛,心煩,健忘,失眠,驚悸,怔忡,高血壓,胸脅痛。
          操作:直刺0.3~0.5寸。避開尺動脈、靜脈。

          24.后溪輸穴;八脈交會穴
          定位:微握拳,第5掌指關(guān)節(jié)后尺側(cè)的遠(yuǎn)側(cè)掌橫紋頭赤白肉際。
          主治:頭項,強(qiáng)痛,耳聾,熱病,瘧疾,癲狂,盜汗,目赤,咽喉腫痛,腰背痛。
          操作:直刺0.5~0.8寸。

          25.聽宮
          定位:耳屏前,下頜骨髁狀突的后方,張口時呈凹陷外。
          主治:耳鳴,耳聾,齒痛。
          操作:張口,直刺0.5~1寸。

          26.風(fēng)門
          定位:第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主治:感冒,咳嗽,發(fā)熱,頭痛,目眩,項強(qiáng),胸背痛。
          操作:斜刺0.5~0.8寸。

          27.肺俞
          定位: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主治:咳嗽,氣喘,潮熱,盜汗,骨蒸,咯血,鼻塞。
          操作:直刺0.5~0.8寸。

          28.胃俞
          定位:第12胸椎棘實下,旁開1.5寸。
          主治:胃脘痛,腹脹,嘔吐,完谷不化,腸鳴。
          操作:直刺0.5~1寸。

          29.腎俞
          定位: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主治:遺精,陽痿,早泄,遺尿,腰背酸痛,頭暈,耳鳴,耳聾,月經(jīng)不調(diào),喘咳少氣。
          操作:直刺0.5~1寸。

          30.委中合穴;膀胱下合穴
          定位:腘橫紋中點(diǎn),當(dāng)股二頭肌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
          主治:腰背痛,下肢痿痹,中風(fēng)昏迷,半身不遂,腹痛,嘔吐,腹瀉,小便不利,丹毒。
          操作:直刺1~1.5寸。

          31.秩邊
          定位:平第四骶后孔,骶正中嵴旁開3寸。
          主治:腰骶痛,下肢痿痹,陰痛,痔疾,便秘,小便不利。
          操作:直刺1.5~3寸。

          32.承山
          定位:腓腸肌兩肌腹之間凹陷的頂端處,約在委中穴與昆侖穴之間中點(diǎn)。
          主治:腰腿拘急、疼痛,小腿轉(zhuǎn)筋,痔疾,便秘。
          操作:直刺1~2寸。

          33.昆侖經(jīng)穴
          定位:外踝尖與跟腱之間凹陷處。
          主治:癲癇,后頭痛,滯產(chǎn),眩暈,腰骶疼痛,目赤痛,項強(qiáng)。
          操作:直刺0.5~0.8寸。

          34.至陰井穴
          定位:足小趾外側(cè)趾甲根角旁約0.1寸。
          主治:胎位不正,頭痛,鼻塞,鼻衄,目痛,滯產(chǎn)。
          操作:淺刺0.1寸或點(diǎn)刺出血,胎位不正用灸法。

          35.涌泉井穴
          定位:足趾跖屈時,約當(dāng)足底(去趾)前1/3凹陷處。
          主治:昏厥,中暑,小兒驚風(fēng),癲證,頭痛、頭暈,目眩,咽喉腫痛,咯血,便秘,小便難,奔豚氣,足心熱。
          操作:直刺0.5~1寸。

          36.太溪輸穴;原穴
          定位:內(nèi)踝高點(diǎn)與跟腱后緣連線的中點(diǎn)凹陷處。
          主治:頭痛,目眩,咽喉腫痛,齒痛,耳聾,耳鳴,咳嗽,氣喘,月經(jīng)不調(diào),失眠,健忘,消渴,遺精,陽痿,腰冷痛,。
          操作:直刺0.5~0.8寸。

          37.內(nèi)關(guān)絡(luò)穴
          定位: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cè)腕屈肌腱之間。
          主治:中風(fēng)昏迷,舌強(qiáng)不語,小兒驚風(fēng),中暑,昏厥。
          操作:直刺0.5~1寸。

          38.外關(guān)絡(luò)穴;八脈交會穴,通陽維脈
          定位: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正中間。主治:熱病,頭痛,目赤腫痛,耳鳴,耳聾,瘰疬,脅肋痛,上肢痹痛。
          操作:直刺0.5~1寸。

          39.支溝經(jīng)穴
          定位:腕背橫紋上3寸,橈骨與尺骨正中間。
          主治:便秘,耳鳴,耳聾,暴音,瘰疬,脅肋疼痛,熱病。
          操作:直刺0.5~1寸。

          40.翳風(fēng)
          定位:乳突前下方與下頜角之間的凹陷中。主治:耳鳴,耳聾,牙關(guān)緊閉,口眼歪斜,瘰疬。
          操作:直刺0.8~1.2寸。

          41.角孫
          定位:折耳廓向前當(dāng)耳尖直上入發(fā)際處。
          主治:頭痛,項強(qiáng),目赤腫痛,齒痛。
          操作:平刺0.3~0.5寸。

          42.風(fēng)池
          定位: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之間的凹陷中,平風(fēng)府穴。
          主治:中風(fēng),頭痛,眩暈,耳鳴,耳聾,目赤腫痛,頸項強(qiáng)痛,感冒,癲癇,熱病。
          操作:向鼻尖方向斜刺0.8~1.2寸。

          43.環(huán)跳
          定位:側(cè)臥屈股,當(dāng)股骨大轉(zhuǎn)子最高點(diǎn)與骶管裂孔連線的外1/3與內(nèi)2/3交點(diǎn)處。
          主治:腰胯疼痛,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風(fēng)疹。
          操作:直刺2~3寸。

          44.陽陵泉合穴;膽下合穴;八會穴之筋會
          定位: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中。
          主治:黃疸,脅痛,口苦,嘔吐,膝腫痛,下肢痿痹,腳氣,小兒驚風(fēng),夜盲,近視,胸乳脹痛,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1~1.5寸。

          45.懸鐘(絕骨)八會之髓會
          定位:外踝高點(diǎn)上3寸,腓骨前緣。
          主治:癡呆,項強(qiáng),胸脅脹痛,下肢痿痹,咽喉腫痛,腳氣,半身不遂,痔疾。
          操作:直刺0.5~0.8寸。

          46.太沖輸穴;原穴
          定位:足背,第1、2跖骨結(jié)合部之前凹陷中。
          主治:中風(fēng),頭痛,眩暈,目赤腫痛,耳鳴,口眼歪斜,黃疸,脅痛,腹脹,遺尿,癃閉,崩漏,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癲癇,嘔逆,小兒驚風(fēng),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0.5~1寸。

          47.腰陽關(guān)
          定位:后正中線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約與髂脊相平。
          主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遺精,陽痿,腰骶疼痛,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0.5~1寸。

          48.命門
          定位: 后正中線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腰脊強(qiáng)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遺精,陽痿,小腹冷痛,腹瀉。
          操作:直刺0.5~1寸。

          49.大椎
          定位:后正中線上,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熱病,瘧疾,咳嗽,氣喘,骨蒸盜汗,癲癇,項強(qiáng),脊痛,風(fēng)疹,座瘡。
          操作:斜刺0.5~1寸。

          50.百會
          定位:后發(fā)際正中直上7寸處,或當(dāng)頭部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diǎn)處。
          主治:癡呆,頭痛,眩暈,中風(fēng),失語,耳鳴,癲狂,脫肛,陰挺,胃下垂,腎下垂,健忘,不寐。
          操作:平刺0.5~1寸。

          51.神庭
          定位:在頭部,當(dāng)前發(fā)際正中直上0.5寸。主治:頭痛,目痛,鼻淵,鼻衄,癲狂,瘧疾,熱病。
          操作:平刺0.3~0.5寸。

          52.水溝
          定位:在人中溝的上1/3與下2/3交點(diǎn)處。
          主治:昏迷,暈厥,癲狂病,小兒驚風(fēng),鼻衄,口眼歪斜,閃挫腰痛。
          操作:向上斜刺0.3~0.5寸。

          53.中極膀胱募穴
          定位:前正中線上,臍下4寸。
          主治:小便不利,遺尿,疝氣,遺精,陽痿,月經(jīng)不調(diào),崩漏,帶下。
          操作:直刺1~1.5寸。

          54.關(guān)元小腸募穴
          定位:前正中線上,臍下3寸。
          主治:中風(fēng)脫證,虛勞冷憊,羸瘦,小腹疼痛,疝氣,遺尿,小便頻數(shù),腹瀉,五淋,尿血,尿閉,尿頻,月經(jīng)不調(diào),帶下,崩漏。
          操作:直刺1~2寸,需排尿后進(jìn)行針刺。孕婦慎用。

          55.氣海肓之原穴
          定位:前正中線上,臍下1.5寸。
          主治:虛脫,形體羸瘦,水谷不化,腹瀉,痢疾,小便不利,遺精,陽痿,月經(jīng)不調(diào),帶下,崩漏。
          操作:直刺1~2寸。

          56.神闕
          定位:臍窩中央。
          主治:虛脫,中風(fēng)脫證,腹痛,腹脹,腹瀉,便秘,脫肛,水腫,小便不利。
          操作:禁刺,宜灸。

          57.中脘胃募穴;八會穴之腑會
          定位: 前正中線上,臍上4寸,或臍與胸劍聯(lián)合連線的中點(diǎn)。
          主治:胃痛,納呆,小兒疳積,嘔吐,反酸,泄瀉,黃疸,癲癇。
          操作:直刺1~1.5寸。

          58.印堂
          定位:在額部,當(dāng)兩眉頭的中間。
          主治:癡呆,失眠,頭痛,眩暈,鼻衄,鼻淵,小兒驚風(fēng),子癇。
          操作:提捏進(jìn)針,從上向下平刺,或向左向右透攢竹、睛明等刺0.5~1寸。

          59.太陽
          定位:在顳部,當(dāng)眉梢與目外眥之間,向后約1橫指的凹陷處。
          主治:頭痛,目疾,面癱。
          操作:直刺或斜刺0.3~0.5寸,或用三棱針點(diǎn)刺出血。

          60.十宣
          定位: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離緣約0.1寸處,左右共10穴。
          主治:昏迷,癲癇,高熱,咽喉腫痛,手指麻木。
          操作:直刺0.1~0.2寸。或用三棱針點(diǎn)刺出血。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diǎn)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常用針灸穴位 80個
          中醫(yī)常用針灸穴位定位、主治、操作,太實用了!
          針炙
          60個常用穴位取穴法
          中醫(yī)執(zhí)業(yè)實踐技能考試常用針灸穴位-80個
          常用針灸穴位的掌握與臨床應(yīng)用1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diǎn)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