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的信是相信,
信念的念是意念。
信念就是你相信什么,
也就是你的價值觀念,
不再需要思考,
百分百篤定的觀念就是信念。
?信念有兩種來源,
一種是由信仰熏習而來,
一種是由體驗熏習而來。
不管是信仰還是體驗都是經由感受到情緒或體會形成認知,
這種認知篤定了形成信念。
信念基于起心動念轉化為行為,
信念起心動念的起心之后形成的是心態(tài),
心態(tài)為什么會決定行為就是這個原因。
心態(tài)和信念都是心性的一個體性,
從形成這個維度看,
信念是心態(tài)的起因,
從行為這個維度看,
信念形成的心態(tài)是行為的動力源,
心態(tài)的原因信念是行為的激發(fā)點。
絕大部分人的信念都是體驗生成的,
在逐漸長大的過程中形成的價值觀念,
少部分人的信念是因為歸屬之后形成信仰生成信念。
由體驗所生的信念一般有四種:
分別是:
1、知識型
2、體驗型
3、感受型
4、情緒型
知識型一般都是通過長期的學習形成的,
我們每個人通過十六年的學習生涯之后,
除了一定要用的識字和算數(shù)還記得,
其他知識基本上超過三年就忘光。
但是各種觀念會形成:
人生觀、世界觀、宇宙觀、科學觀、環(huán)境觀等等
這些觀會讓你毫不質疑就形成信念。
例如你一定不質疑你沒有親自看過的地球是圓的這個認知。
你不會相信一個人可以十幾天甚至一個多月不吃東西不會餓死吧?
知識型看到了別人可以也理解不了,他心里會想這不符合道理啊!
感受型的看到有人可以就會馬上就相信了。
體驗型的一定要自己經歷過才會相信,
情緒型的只相信自己喜歡的,不喜歡的就會不信或者沒興趣。
這些信念都是含藏有自我的主觀性信念。
我們都知道,
凡是主觀一定片面,
凡是片面一定是錯的。
凡是錯的一定含藏負面情緒。
將來必因境遇形成由糾結到憂慮,
由憂慮到焦慮,
由焦慮到抑郁的負面情緒。
那要如何修正這種主觀信念?
方法很簡單,
就是從你自己的相信入手,
把你相信的認知羅列出來,
一個一個去驗證,
看看你認為對的是不是真的對的,
看看你相信的是不是穩(wěn)定不變的,
看看你的相信是那個認知是如何來的.
如果有教練帶你慢慢找,
也許有機會找到哪個假我是怎么來的!
總結:
1、信念有信仰和體驗所生。
2、體驗生的信念是自我主觀的信念
3、只有自己一一去回觀自己的相信才有可能破除會產生負面情緒和負面思維的體驗型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