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99年,哲學家蘇格拉底被雅典的一個民主法庭判處死刑。其時,雅典人正在裝點海船,準備次日前往提洛島祭祀阿波羅神。那時,對神圣的宗教祭祀活動,整個城邦中的人們都會認真對待。為確保城市潔凈,當時的政府規(guī)定一律暫緩處決死囚。蘇格拉底于是被投入監(jiān)獄,等待祭祀結束后處決。其間,弟子們輪流探監(jiān),陪伴老師度過最后的日子。于是,便有了柏拉圖記載其老師在獄中言論的《克里同》、《斐多篇》等幾篇著名的對話錄。
一個月后,這位年已七旬的哲人遣退妻兒,在眾位弟子面前飲下毒鴆,從容就死。
從柏拉圖那里,我們得以知道,蘇格拉底的偉大思想和他面對死亡時的勇氣和品格。也是從柏拉圖,后世的人們銘記住蘇格拉底這個名字,并把他的為人和思想傳到了東方,現(xiàn)在中國哲學的或者喜歡哲學的無不知道蘇格拉底。在西方和東方,他都很受尊崇和仰慕,人們愛戴他,給他應有的禮遇。蘇格拉底為何會如此受人重視和愛戴呢?難道僅僅是因為他的人品嗎?要想解開這些問題的答案,我們就要學習蘇格拉底給后世的人們留下了什么。
1,把智慧的追求從天上拉回人間
古希臘時期,很多哲人都是把目光投向太空,追問世界和物質的本源。在蘇格拉底以前,古希臘幾乎所有智慧的人對人本身很少談論,甚至是處于一種茫然無知的狀態(tài)。比如泰勒斯、阿克西曼德等諸多自然哲學家,他們探索更多的是一種類似于自然科學的哲學。
當時,有一個關于泰勒斯的笑話廣為流傳。說的是有一天晚上,泰勒斯觀察天上的星星,可能太投入、太入神,不小心掉到一口井里。旁邊一個洗衣服的女奴看到哈哈大笑,說他地上的事情還沒有弄清楚就要弄清楚天上的事情。這充分說明當時的哲學家很少關注人本身,他們總把目光投向上面。而蘇格拉底把這種對智慧的追求從天上拉回到了人間,這正是蘇格拉底的偉大之處。
蘇格拉底認識到,人才是天地之間最大的謎題。人類一旦對這個謎題有所認識,就是對自己真正認識的開始,這種認識可以克服人類的恐懼,甚至會使這種恐懼升華為一種精神。因此,蘇格拉底說出的最著名的話:認識你自己。
把對智慧的探求和追問從天上拉回人間,蘇格拉底功不可沒。
2,人的智慧到底有何意義?
在德爾斐神壇,有人向神壇求問,有沒有人比蘇格拉底更有智慧?神回答說,再沒有別人了。蘇格拉底對此很迷惑,于是開始追問人的認識到底有多少是可靠的。他四處拜訪以智慧出名的人,看看在對這個問題的理解上,是否有人比他更智慧。
在這個過程中,蘇格拉底發(fā)明了一種提問法,通過不斷的提問使對方陷入自相矛盾,從而認識到自己對問題的無知。蘇格拉底用這種方法很快發(fā)現(xiàn),很多所謂的智者在他自己所擅長的領域并沒有智慧,為此很多人恨上了蘇格拉底,因為他讓他們丟了面子。
為了探求智慧,蘇格拉底還去請教詩人,請他們講解詩作中的各個篇章,但是詩人們講完后也無法回答他的問題。蘇格拉底由此明白,詩人寫詩所憑借的并不是智慧,而是一種天才與靈感,而這種天才和靈感來自于藝術之神。
他又去請教工匠、士兵、小販等,結果一樣令他很失望。在這過程中,蘇格拉底雖然結下了許多死敵。但由此他也明白了,只有神才是最有智慧的。蘇格拉底解釋說,神并沒有說蘇格拉底有智慧,而只是想藉助蘇格拉底向人們表明,惟有像蘇格拉底那樣知道自己實際上一無所知、其智慧實際上毫無價值的人,才是具有智慧的開始。
3,為真理而甘愿現(xiàn)身的精神
蘇格拉底將追求智慧的中心從天上轉移到人上面,雖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但事實證明,這項工作惹惱了幾乎所有雅典城邦有頭有臉的人物,他們把蘇格拉底視為死敵,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面對威脅,蘇格拉底沒有退縮,他認為探求智慧這個工作是神交給他的,如果因為面臨死亡的威脅就放棄神交給他的職守,那就像在戰(zhàn)斗中因貪生怕死而放棄職守是一樣的可恥。
蘇格拉底把自己比作一個哲學牛虻,他的任務就是不停的叮咬人們,要他們記住智慧對于每個人都是不可或缺的。而雅典城邦的那些權貴也像另一種牛虻,在蘇格拉底的“追問叮咬”下,他們顯露出愚蠢、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傲慢和自以為是的狂妄,他們的觀點受到?jīng)_擊,想反過來用暴力和死刑把蘇格拉底咬死。
而蘇格拉底用行為告訴人們,作為萬物的尺度,人一旦變得自以為是、傲慢自大,這把尺子就會失去衡量的標準。蘇格拉底的工作讓人看到了這一點,即只有明白了人本身是一無所知、毫無智慧時,才是人走向智慧的開始。然而,當時的很多權貴并沒有認識這一點,他們被蘇格拉底獨創(chuàng)的提問法所深深地激怒,然后把他處以了死刑。
4,壞人無法損害一個好人
在蘇格拉底看來,壞人是無法損害一個好人的,即便好人死去,美德、善良、正義這些還會繼續(xù)永存下去,壞人只能逞一時之快,一時之威,好人代表著人類對世界的追求,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壞人永遠無法把這些也一并損害和剔除。
蘇格拉底曾對著行刑廣場上的人們說:“沒有甚么能損害我,因為一個壞人是無法損害一個比他更好的人的。我不否認有人可以殺死我或流放我,或者剝奪我的公民權利??梢韵胂?,他加給了我身體和生活上很大的損害,但是我卻不同意這種想法。因為像這種行為的罪過——不正義地剝奪別人生命的罪過——乃是要更大得多的罪過。我快要死了,我要向你們這些殺害我的兇手們預言——我死去之后,立刻就有比你們加之于我的更重得多的懲罰在等待你們……如果你們以為你們用殺人的辦法就能防止別人譴責你們的罪惡生活,那你們就錯了。那是一種既無可能又不榮譽的逃避辦法,最容易最高貴的辦法并不是不讓別人說話,而是要改正你們自己。”
其實,雅典法庭并非一開始就判處蘇格拉底死刑,如果他悔過,放棄他的哲學探討,蘇格拉底可以免死。根據(jù)雅典的法律,蘇格拉底可以選擇一條求生的路,比如提交一筆數(shù)額足夠大的罰款,他就可以免死,但這被蘇格拉底拒絕了。
蘇格拉底還拒絕遵循慣例,把他哭哭啼啼的兒女帶到法庭上來以軟化法官們的心,以求得到減刑。他說做這種事會使被告者和整個城邦都顯得可笑。他的工作乃是要說服法官,而不是請求他們開恩。對于死刑的判決,蘇格拉底說,怕死并不是智慧,因為沒有一個人知道死后是更好還是更壞。
他說,他不會聽從人,只聽從神。如果以不再繼續(xù)他以往所做的那種思考為條件而允許他活命的話,那還不如一死。蘇格拉底說:雅典人??!我尊敬你們、愛你們,但我將服從神而不服從你們,而且只要我還有生命和力量,我就決不停止實踐哲學與教導哲學,并勸勉我所遇到的每一個人……因為我知道這是神的命令。
5,生與死哪個更好,只有神知道
通過柏拉圖,我們得以知道,蘇格拉底在選擇赴死這條路后,他的神諭并沒有反對他,而在別的場合他的神諭是常常中途打斷他說話的。他說,這是一種預示,預示著我遭遇的事情是好事,而我們之中認為死是一件壞事的人乃是錯誤的。
蘇格拉底認為,死要末就是一場沒有夢的睡眠,要末就是靈魂移居到另一個世界里去了。而且如果一個人能和音樂之神奧爾弗斯、和藝術之神繆索斯、和偉大詩人赫西阿德、荷馬談話,那他還有甚么東西不愿意放棄的呢﹖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就讓我一死再死吧﹗
蘇格拉底堅信,在另一個世界中,他可以和其他遭受不正義而死去的人們談話,而尤其是他可以繼續(xù)他對知識的追求。在另一個世界里,人們不會因為一個人提出了問題,遭到了權貴的嫉恨,就把他處死。另一個世界(死后的世界)絕對不會發(fā)生這種事。
蘇格拉底最后說道:死別的時辰到了,我們各走各的路吧——我去死,而你們去活。哪一個更好,唯有神知道。蘇格拉底那種對死的從容和對真理的執(zhí)著精神,在此被淋漓盡致的彰顯了出來。
蘇格拉底被處死了,我們這個世界又少了一位哲人和好人,但后人們每當想起蘇格拉底或提到這個名字,都會由衷的產(chǎn)生敬意和愛戴之情,這就是我們人——一種去惡向善的靈魂生物。
通過蘇格拉底,讓我們永遠記住那句話吧:認識你自己。因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它會給你帶來不同的生命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