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2019年上半年的“大熱點”是粵港澳大灣區(qū),那么2019年下半年就輪到“長三角一體化”了。
去年11月,官方首次宣布:“長三角一體化戰(zhàn)略”將納入國家戰(zhàn)略,規(guī)格看齊“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京津冀協(xié)同發(fā)展”和“粵港澳大灣區(qū)”。
隨后,《長江三角洲區(qū)域一體化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被迅速制定出來,并于日前印發(fā)。目前,長三角各地官員正在學習這個“綱要”,“綱要”的完整文本尚未對外發(fā)布,很多重要細節(jié)陸續(xù)被媒體披露出來。
今天披露出來的重要消息是:
7月12日上午,南通市市長徐惠民在江蘇《政風熱線·市長上線》直播節(jié)目中公布:南通新機場規(guī)劃建設被列入《長江三角洲區(qū)域一體化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將成為上海國際航空樞紐重要組成部分,和上海虹橋機場、浦東機場共同組成上海航空主樞紐。
看到了吧:南通新機場“成為上海國際航空樞紐重要組成部分,和上海虹橋機場、浦東機場共同組成上海航空主樞紐”。
這顯然就是傳說中的“上海第三機場”。
上海目前有兩個機場,一個是“主外”的浦東機場,2018年旅客吞吐量7400萬人次,位居中國第三,全球第九;另一個則是“主內”的虹橋機場,2018年旅客吞吐量4360萬人次,位居中國內陸機場第八。
上海是中國東部的門戶城市,長遠看兩個機場顯然不夠用,因此上海需要第三機場。但上海的面積只有6340平方公里,在上海自己的土地上規(guī)劃第三機場顯得比較局促。北京面積1.6萬平方公里,新機場一大半都建到了廊坊境內。
由此可見,“上海第三機場”如果立足長遠,需要到周邊城市尋找更合適的空間。
上圖:2018年中國內陸主要機場旅客吞吐量。
機場是城市的“流量入口”,而不僅僅是簡單的“通道”。虹橋機場就最終發(fā)展成為一個綜合交通樞紐,并成為一個中心商務區(qū),經濟效益明顯。而在浦東機場西南角,上海東站正在規(guī)劃建設,未來會將祝橋鎮(zhèn)發(fā)展成為一個新的中心商務區(qū)。
所以,“上海第三機場”長遠的帶動作用,是庸無質疑的。
正因為如此,周邊城市都希望把“上海第三機場”建到自己這里,這其中包括蘇州、嘉興和南通。
蘇州的優(yōu)勢是跟上海經濟聯(lián)系最為緊密,而且蘇州自身也是強二線城市,匯聚資金總量3.3萬億,超過天津、武漢等直轄市、省會城市,有強勁的商務需求。
嘉興是浙江省距離上海最近的城市,也是“浙江省全面接軌上海示范區(qū)”所在地。嘉興雖然經濟不如蘇州,但優(yōu)勢是發(fā)展空間更大一些。
相比之下,南通其實有顯著的劣勢,這就是跟上海隔著長江,跟上海市中心還隔著崇明島。有長江阻隔,在南通建設上海第三機場就需要修建大橋或者隧道,成本會高很多,而且大橋會受到臺風、暴雨天氣的影響。
但南通的劣勢,反過來看可能還是優(yōu)勢——雖然建設成本高,但可以讓上海都市圈跨過長江口,成為真正的“長江口門戶城市”。
由于歷史原因,上海在蘇北的鹽城有大面積的飛地,面積相當于5個徐匯區(qū)(上圖)。在蘇北有一個大機場,有利于輻射上海在蘇北的“飛地”。
對于江蘇省來說,無論“上海第三機場”建在蘇州還是南通,都是勝利。所以在今年4月江蘇省公布的《關于加快推進全省現(xiàn)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的意見》里,就出現(xiàn)了“圍獵”第三機場的布局。
當時文件這樣提及江蘇的機場建設:
加快推進南京祿口機場擴能改造,打造國際航空樞紐。
加快打造無錫碩放區(qū)域樞紐機場,推動南通新機場規(guī)劃建設,加強蘇州機場規(guī)劃研究。
打造淮安淮河生態(tài)經濟帶航空貨運樞紐,適度超前建設連云港新機場,推進徐州淮海經濟區(qū)樞紐機場發(fā)展。
文件用三句話,分別提及了南京、江蘇南部和北部的機場布局,其中在南部區(qū)域,除了已經有的無錫碩放機場外,同時推進南通和蘇州兩個機場建設。
在南通和蘇州兩個機場里,南通有“先手”的優(yōu)勢,處于規(guī)劃建設階段;蘇州則在“規(guī)劃研究”階段。
其實江蘇的如意算盤是:假如“上海第三機場”在南通,那么“上海第四機場”就在蘇州。反之,如果蘇州是“第三”,南通就是“第四”。
嘉興當然也不甘落后,從去年就開始改擴建其“軍民合用”的機場,也力爭上位。
目前看來,南通機場被放在了更為優(yōu)先的地位。據(jù)報道,機場的具體位置在江蘇海門四甲鎮(zhèn)及其周邊,規(guī)劃面積達20平方公里,控制面積120平方公里,涉及年吞吐量是5000萬人次。應該說,這是一個非常有野心的規(guī)劃,因為目前南京機場的吞吐量也才2860萬人次。
搭上了上海,就想當江蘇的老大,南通的野心看來不小!
其實南通目前有一個“興東機場”,在南通市通州區(qū),距離市中心直線距離10公里,2018年,南通興東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277.13萬人次,位居內陸機場第52位。所以,海門規(guī)劃的叫“新機場”。
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南通的新機場其實就是為了上海,就是上海第三機場。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民航局在3月的時候曾表示——“目前民航局沒有受理上海第三機場選址的申請,在全國民用運輸機場布局規(guī)劃當中也沒有上海第三機場?!?/p>
也就是說,官方沒有準備使用“上海第三機場”的名稱,未來很可能使用的是“南通海門機場”。
不過我個人建議將來最好能冠以“上?!钡淖诸^,否則會嚴重影響機場的使用效率。比如可以用“上海海門機場”這樣的名稱,旅客更容易接受。
機場起名的“奧秘”,廣東人顯然更洞悉。比如廣東在佛山的高明和肇慶之間規(guī)劃了“珠三角新干線機場”,這個名稱在使用了一年多之后,已經悄悄改為“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說實話,如果機場里不出現(xiàn)廣州字樣,估計沒有多少人去乘飛機。
同樣的,被廣東省定義為“深圳第二機場”的“惠州平潭機場”如果不冠以“深圳”字樣,將來同樣很難發(fā)展起來。
很顯然,在蘇州、南通和嘉興的“機場之爭”中,南通獲勝了。獲勝的原因,是因為上海有更大的雄心壯志,這就是對蘇北地區(qū)的輻射。
所以,南通的勝利不僅僅是自己的勝利,也是蘇北地區(qū)的勝利。
歡迎加入劉曉博的知識星球,參與互動!
如果你在買房中遇到難題,可以加入劉曉博在第三方APP“知識星球”上開設的欄目“劉曉博說樓市”,通過支付年費的方式,獲得更詳細的咨詢服務。
“知識星球”原名“小密圈”,是一個知識交易的APP平臺,是內容創(chuàng)作者連接鐵桿粉絲的渠道。
“劉曉博說樓市”,是劉曉博在“知識星球”開設的一個跟愿意付費的粉絲交流的空間。
讀者加入之后,可以獲得的服務是:
1、可以向劉曉博提問(不再收費),不限次數(shù),只要看到就會及時回復你。
2、劉曉博對國內主要城市、樓市的研究成果。
3、及時分享一些政策信息,政策解讀,發(fā)布市場信息變化和個人觀點。
4、公眾號上不便公開給出的投資建議。
5、以談論樓市、城市價值、宏觀經濟走向為主,不涉及股市,不評論個股、基金、期貨、債券、信托等。
“劉曉博說樓市”年費為1999元,加入后不退款(知識星球官方的規(guī)定)。愿意加入的讀者,可以下載“知識星球”的APP,然后掃碼付費加入。平時使用時,可以直接打開“知識性星球”APP。
再次聲明:由于不退費,所以大家慎重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