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當越來越多的年輕創(chuàng)作者們、正視內心深處不愿向現(xiàn)實妥協(xié)的意志,新安畫派這樣尖銳、冷靜、反叛,同時又能達到極高水準的畫風終將再度吹起?!?/span>
中國畫史的畫家們,常常依據(jù)畫風的傳承、地域的分野、畫家的身份等等因素形成各式各樣的流派,例如“李郭派”、“浙派”、“吳門畫派”等等。
這樣既便于我們理清繪畫風格與時空背景之間的關系,也有助于了解師承、傳襲的脈絡,深入中國畫的世界。
為此「發(fā)現(xiàn)」欄目將開啟流派之旅,簡潔明了,與諸君一同感受中國畫史的流派之美。
本期「發(fā)現(xiàn)」,帶來明末清初影響畫壇的勁流——「新安畫派」。
徽州地區(qū)自古交通閉塞,田地瘠薄,而盛產茶葉、木材、紙墨等物,因而經商成為傳統(tǒng),形成“徽商”;“徽商”以儒行商,普遍重視文化,不僅關注教育、印刷,更富于收藏。仰賴他們所積累的龐大財產,徽州在明代成為江南、湘贛之間最為耀眼的文化中心;與此同時,徽州地處黃山腳下,又有新安江橫穿而過,懷抱山水之間,可謂“一生癡絕處”;財富、文化、風景,三者交匯之下,新安畫派應運而生。孟陽開天都一派,至周生始氣足力大。孟陽似云林,周生似石田仿云林。孟陽程姓名嘉燧,周生李姓名永昌,俱天都人。后來方式玉、黃尊素、僧漸江、吳岱觀、汪無瑞、孫無逸、程穆倩、查二瞻,又皆學此二人者也。諸君子并皆天都人,故曰天都派。其中以黃山主峰“天都峰”為名,囊括當時來自徽州的畫家十人,稱為“天都派”。這可能是歷史首次將徽州畫家集合為流派,并且指明其開派宗師——程嘉燧與李永昌。程嘉燧活躍于明末,是晚明著名文人,時人稱為“一代宗主”。但他居杭州、嘉定,似乎也不常以徽州風景為師法造化的對象,因此他與李永昌都只是新安畫派的先聲。弘仁出生黃山西南的歙縣,早年作為儒生,明末參與反清,失敗后被迫出家。他與唐伯虎一樣只活了54歲,但在繪畫上取得了極高的成就,陳傳席謂之:漸江繪畫的成就是巨大的、空前的、獨特的,他代表明末清初中國山水畫一個獨秀的高峰。弘仁主學倪瓚,皴法取自云林的“折帶”,樹法也有云林的味道,意境更是相合。但他生活的徽州與倪瓚放游的太湖風景截然不同,于是吸收黃公望的構景,進而表現(xiàn)繁密、高遠、幽深的畫面,不僅僅是“一江兩岸”的重復。這種從元代文人傳統(tǒng)而來,卻有加以融合、變化、豐富的畫風很快形成影響,據(jù)周亮工記載,江南人家以有無弘仁定雅俗,可見其聲名之廣。新安畫派的中流砥柱有四家,除弘仁外,還有査士標、汪之瑞與孫逸。査士標,字二瞻,出身望族,入清不仕,避居山中,自號“懶標”,據(jù)說總是白天睡覺,夜晚作畫。査士標是社交達人,與漸江、王翚、惲壽平、龔賢、石濤都來往密切;也是繪事高手,能夠駕馭多種截然不同的畫風,畫風高逸超邁,直窺元人妙境,堪稱“瀟散儒雅、閑懶荒寒”。汪之瑞,字無瑞,李永昌弟子,師法黃公望。他的畫與漸江同樣展現(xiàn)出強烈的構成感,筆意則更為簡略,最擅長意境蕭疏的小品。孫逸,字無逸,生平不詳,只知道他入清后流寓蕪湖,以讀書繪事度日。他也是新安畫派的中流之一,年紀較漸江更長,畫法則以文徵明為師,意境更為寒邈。從“四家”的風格而言,新安畫派視元代黃公望、倪瓚為師承,又處于明末清初的紛亂世事中,不免將意趣導向荒寒寂寞之境,風格整體以蕭疏散逸為主。其中流砥柱還有戴本孝與程邃。戴本孝,字務旃,終身不仕,隱居鷹阿山,號鷹阿山樵。他是漸江、龔賢、石濤等人的好友,善于以干筆焦墨作畫,而后用淡墨施染,展現(xiàn)出枯淡而清遠的意趣,最能體現(xiàn)荒僻幽寂的心境與身處世事變遷的滄桑之感。程邃,字穆倩,自號垢道人,早年拜入陳繼儒門下,入清流寓十余年。程邃的品性正直,不愿與世俗同流,他較之戴本孝更愛焦墨,幾乎純用枯筆,賓虹先生謂之“千裂秋風,潤含春雨”,將焦墨發(fā)揮到極致。作為蘊生于明末清初的畫派,因改朝換代帶來的強烈疏離感造就了新安畫派的藝術高峰,建立起其枯淡、冷寂的風格。而在此之后,隨著社會趨于穩(wěn)定,新安畫派的后繼者們逐漸改變心態(tài),不再懷抱疏離與孤僻,而轉入閑靜、高逸的風格,例如漸江的弟子鄭旼、江注、祝昌等人:清中葉之后,新安畫派逐漸式微,雖然它依舊深刻影響了近代黃賓虹、張大千、劉海粟、賴少其等大師,但最為重要的冷寂氣質再未重現(xiàn)。藝術不應只有討好與歌頌,不應只有宣泄和喝彩,在這個失去信仰、物欲橫流、一切都向資本看齊的時代,繪畫偶爾也應當保持距離,自賞孤芳。前有李營丘,中有倪云林,后有漸江、八大,他們始終冷眼旁觀,卻溫暖了不愿同流者的心。也許當越來越多的年輕創(chuàng)作者們、正視內心深處不愿向現(xiàn)實妥協(xié)的意志,新安畫派這樣尖銳、冷靜、反叛,同時又能達到極高藝術水準的畫風終將再度吹起。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