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說:如果我知道我將死在哪里,我將永遠不去那個地方。這就是逆向思維。如果將這句話用在基金投資上,可以這樣說,如果我知道所有導致基金投資不賺錢的方式,做逆向操作,我就大概率能賺到錢。
有些小伙伴說也在投資基金,但是卻沒能賺到錢,這樣的情況,會是什么原因呢?
一、把定投基金變成“炒”基金
一定要理解基金正確的投資方式——定投。有些小伙伴,其初先是沖進股票市場,但是通過股票未能獲得預期的收益,反而是感受到了那把"鐮刀"的威力,讓自己傷痕累累。逐漸轉向投資基金,但是不幸的是將“炒”的心態(tài)也帶到基金投資市場。
榮格說過一句很有哲理的話:
我們看待事物的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如何,決定著一切。
一個人說話,不經意之中就會選用一些特別的字眼。也許是有心,也許是為了好玩,但無疑反映了當時的一種心態(tài)。
就拿炒股來說,一個"炒"字,就把一種投機和短線行為表露出來了。
ALL IN ,抄底,頻繁買賣,追漲殺跌,滿倉。當然這樣做可能會出現(xiàn)那么一兩次的成功,但是長期來看必然虧損,因為這樣的方式就是賺到錢更多的是靠運氣,缺乏理性分析的積累效應,不能夠形成長期的投資風格。
二、跌的多了,不敢繼續(xù)投了
巴菲特的至理名言是:別人貪婪時我恐懼,別人恐懼時我貪婪。一大批人是由于市場活躍起來了,漲上來了才開始關注市場,只要一出現(xiàn)下跌,就開始出現(xiàn)負面情緒,有一點浮虧就準備割肉離場,這樣的行為是典型的不理性。割肉是資金永久性的虧損,在投資行業(yè)是大忌。
投資基金的最佳策略是不看市場行情,堅持定投。如果有余力,在市場出現(xiàn)大跌的情況下還應該加大投資數(shù)額,這樣做能夠或低更多低成本的份額,等市場回暖,你才能夠獲得超額收益。
我國A股市場自1990年成立至今一共出現(xiàn)過5輪牛熊轉換,直白點說就是每一次跌下去最終還是會漲上來的,定投基金根本不需要考慮止損。堅持定投,如果市場行情好,上漲,你自然賺錢,你應該開心;如果市場行情不好,下跌,你可以加大投資額度,買入更多低價的籌碼,更應該開心。由此可見,定投基金本應該是非常開心的投資方式。
三、會買,但是不會賣
投資基金長期來看是不會虧錢的,但是也并不是意味著定投的時間越久越好。定投并非是只買不賣,賬面的資產永遠只是浮盈,真正的高手要學會及時止盈。
來看一組數(shù)據:
參考2007年10月至2019年1月,定期定額定投滬深300指數(shù)基金的收益率。
如果在牛市高位進入,無法忍受虧損,于2008年11月賣出則實際造成損-42.39%;
如果堅持到2009年8月份,一波反彈小高峰后賣出則實現(xiàn)正收益+22.48%;
如果堅持到2014年5月份,牛市開始前賣出則造成實際虧損減少至-17.34%;
如果多堅持1年到2015年6月牛市止盈則獲得正收益+80.01%;
如果途中未止盈到2018年4月賣出則獲得正收益+65.02%;
如果途中未止盈到2019年1月賣出則獲得正收益+3.45%。
如果只看最終的數(shù)據,相當于定投基金,堅持了12年,只取得了3.45%的正向收益率,換算成年化收益率的話簡直是慘不忍睹。
由此可知,懂得止盈才算是真正學會了基金投資獲利的命門。
逆向思維是我們學習,生活,投資中一項很重要的思維方式,一定要做到學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