脅坂次郎是南京大屠殺大佐級元兇,時任日軍第九師團第18旅團步兵第36聯(lián)隊長,該聯(lián)隊是日軍主攻南京光華門的部隊之一,南京淪陷后率部參與了“南京大屠殺”,實際上從上海至南京的一路進攻中,脅坂次郎和他麾下聯(lián)隊官兵,就已經開始了燒殺搶劫和屠殺無辜的平民。
脅坂次郎
脅坂次郎出生于1886年3月17日,是日本古代豐田秀吉麾下武將脅坂安治的后裔,因此常常以家族史上的“榮光”為傲,1907年5月畢業(yè)于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19期步兵科,與河邊正三、今村均、本間雅晴、田中靜一、阿部規(guī)秀、沼田德重、喜多誠一等人為同期同學,但他與阿部規(guī)秀一樣,此后并沒有考上日本陸軍大學校,可以說是給“榮光”家族丟臉了。
1933年3月18日,脅坂次郎被調到日本關東軍,以中佐軍銜出任獨立守備隊第5大隊長,關東軍獨立守備隊是“日俄戰(zhàn)爭”后的產物,根據(jù)日俄簽訂的《樸茨茅斯和約》,日本取得了“南滿鐵路”的使用權,這是沙俄修筑的中東鐵路中的一段,即長春至大連的鐵路,雙方約定在中國東北境內設置一定的守備兵力,以確保鐵路線的安全暢通,并約定每公里守備兵力,以不超過15人為限。
關東軍守備隊
日本以保護“南滿鐵路”為名,組建了“鐵道守備隊”,從1907年開始又將“鐵道守備隊”改稱為“獨立守備隊”,司令部設在吉林公主嶺,司令官為少將軍銜,下轄6個大隊并直屬1個重炮兵大隊,沿“南滿鐵路”分段布防,而第5大隊下轄4個中隊,駐屯在遼寧鐵嶺地區(qū),負責保護轄區(qū)鐵路線的暢通和安全,并對沿線的抗日武裝進行討伐和鎮(zhèn)壓。
1935年3月15日,脅坂次郎被調回日本,在近衛(wèi)師團司令部任職,先后輔佐了朝香宮鳩彥王和橋本虎之助兩任師團長,近衛(wèi)師團是日本皇室的“御林軍”,擔任東京核心區(qū)域的警備任務,而脅坂次郎在任內經歷了“二.二六事件”,該師團也有一部分人參加了叛亂行動,但相比第一師團則要少很多。
1936年3月28日,脅坂次郎晉升陸軍大佐,升任麻布聯(lián)隊區(qū)司令官,所在地在東京赤坂區(qū)青山南町,負責征募和訓練新兵,“臨時召集令”就是由麻布聯(lián)隊區(qū)司令部發(fā)出的,日本許多軍事機構都設于此,其中第一師團司令部和陸軍大學校都設在該地區(qū)。
臨時召集令
“七七事變”爆發(fā)后,日本發(fā)動了全面侵華戰(zhàn)爭,脅坂次郎于8月2日調任第九師團第18旅團步兵第36聯(lián)隊長,其時第18旅團長為井出宣時少將,同屬該旅團的另一支聯(lián)隊為步兵第19聯(lián)隊,聯(lián)隊長為下枝金之輔大佐。
第九師團被日軍大本營投放到淞滬戰(zhàn)場,增援松井石根統(tǒng)率的上海派遣軍,該師團于1937年9月23日從大阪乘船向上海進發(fā),并于9月27日在上海吳淞口登陸,當即參加了劉行之戰(zhàn)和顧村塘橋之戰(zhàn),此后又先后在陳家行頓悟寺、蕰藻浜、大場等地與中國守軍激戰(zhàn),直到柳川平助率領第十軍從杭州灣登陸后,中國守軍才開始陸續(xù)后撤,第九師團這才攻入并占領上海市區(qū)。
進攻中的日軍
上海淪陷之后,第九師團又與第三師團協(xié)同,繼續(xù)追擊正在后撤的中國軍隊,相繼攻陷了太倉、昆山、吳江等地,并于11月19日占領了蘇州城,日軍在城內實施了搶劫和屠殺,尤以第九師團的富士井聯(lián)隊最為殘暴,11月24日又在蘇州平門舉行了入城儀式。
1937年12月1日,第九師團與第三師團鷹森孝的步兵第68聯(lián)隊,兵分兩路向南京攻擊,井出宣時的第18旅團沿太湖北岸進攻無錫,脅坂次郎聯(lián)隊在無錫犯下了許多反人類罪行,不但大肆劫掠財物,而且瘋狂屠殺無辜平民。
日軍攻占無錫
脅坂次郎聯(lián)隊所在的第18旅團與秋山義兌的第6旅團在常州匯合之后,又沿金壇、天王寺、淳化公路攻擊前進,很快就打到了南京城外圍的淳化鎮(zhèn),12月5日下午,脅坂次郎的步兵第36聯(lián)隊與中國守軍第五十一師進行激戰(zhàn),這里也是整個南京外圍作戰(zhàn)最激烈地方,雙方在此進行了反復爭奪,此地至今仍然留存當年中國軍隊使用的地堡。
日軍進攻光華門
第九師團又相繼攻占了七橋甕、中和橋、大校場機場、通光營房一線,12月9日拂曉,脅坂次郎率領步兵第36聯(lián)隊與人見秀三的步兵第19聯(lián)隊率先攻擊光華門、通濟門等地,而中國守軍是王敬久的第八十七師260旅和桂永清教導總隊第1旅的謝承瑞團,一場血戰(zhàn)又就此展開。
百余名日軍敢死隊曾一度突入光華門,被中國守軍圍堵全殲,脅坂次郎麾下的第1大隊長伊藤善光少佐也被擊斃,雙方持續(xù)對峙在光華門地帶激戰(zhàn),但最終還是被日軍調來的重型火炮,猛烈炮擊光華門城墻,成群的日軍從殘破的城墻缺口涌入并占領了光華門,南京城最終于12月13日傍晚陷落。
光華門
1938年2月,第九師團被編入華中派遣軍作戰(zhàn)序列,為了打通津浦鐵路,由寺內壽一指揮華北方面軍實施主攻,并由畑俊六指揮華中派遣軍擔任助攻,日軍這兩大軍事集團聯(lián)手實施南北對進作戰(zhàn),以實現(xiàn)華東占領區(qū)與華北占領區(qū)連成一片,史稱“徐州會戰(zhàn)”。
第九師團協(xié)同第十三師團北渡長江向北進攻,在攻擊至安徽池河東岸藕塘、明光一線之后,又向鳳陽、蚌埠方向挺進,中國軍隊在逐次抵抗中后撤,日軍又分別在蚌埠、臨淮關等地強渡淮河,向北岸的中國守軍發(fā)動進攻,雙方最終相隔淮河對峙,盡管遲滯和延緩了日軍南北匯合的速度,但寺內壽一和畑俊六還是會師在徐州機場。
畑俊六與寺內壽一在徐州機場
為了實施武漢會戰(zhàn),日軍大本營于1938年7月4日臨時編組了第十一軍,由岡村寧次出任司令官,此時的第九師團隸屬于華中派遣軍直轄,而脅坂次郎于7月15日晉升陸軍少將并調回日本,出任第三師團留守師團司令部部附,負責招募和訓練新兵,為在中國戰(zhàn)場作戰(zhàn)的第三師團補充兵員。
1939年3月9日,脅坂次郎被停職待命,并于當月22日被轉入預備役,至于是何種原因被退出現(xiàn)役,最大的可能是因為其資歷及南京大屠殺,此后經歷更是不詳,最終死于1964年1月2日,曾經獲得一枚功三級金鵄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