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幾期介紹了1955年9月授銜時各軍參謀長、政治部主任以上干部的授銜情況,本期將詳述1955年授銜時各軍政治部副主任與干部部部長的授銜統(tǒng)計:
根據(jù)1955年中央軍委發(fā)布的評銜標準,各軍的軍副參謀長、政治部副主任與干部部部長的基準軍銜同于副師長、師參謀長、師政治部主任,軍銜為大校至上校。軍副參謀長、政治部副主任、干部部部長為正師職。只有軍隊級別為準軍級的原軍政治部副主任與紅軍時期入伍的、建國前任正師職且級別為正師級的政治部副主任才能授予少將軍銜。中央軍委關于評定少將的幾項硬標準的出臺,使得1955年授銜時只有兩位離職學習的軍政治部副主任授予了少將,其他級別為正師級的大部分軍政治部副主任與7位軍干部部部長授予了大校軍銜。另有一些級別低于正師級的副參謀長、軍政治部副主任、干部部部長授予了上校軍銜。本期將專門詳述1955年各軍政治部副主任、干部部部長授予大校以上人員,現(xiàn)具體統(tǒng)計如下:
1955年9月共和國首次授銜中,兩位離職學習的原軍政治部副主任授予了少將軍銜,一位是準軍級的原42軍政治部副主任譚文邦,另一位是正師級的原志愿軍46軍政治部副主任汪易。汪易參加革命較早,1933年參加紅軍,建國前任冀察熱遼軍區(qū)供給部部長,為正師職干部,共和國成立后,汪易于1950.6至53.12任133師政委,53.12任志愿軍46軍政治部副主任,54年9月離職學習。1955年軍隊評銜階段,汪易作為紅軍時期的正師級干部,因建國前任正師職職務,符合授予少將標準,因而他與準軍級的譚文邦一同授予了少將軍銜。
1955年共和國首次授銜時,全軍34個軍的軍副參謀長中,只有國軍黨起義將領、時任69軍副參謀長的袁慶榮授予了大校軍銜,其他各軍的軍副參謀長中絕大多數(shù)授予了上校軍銜。同為正師級的軍干部部部長中也只有7人授予了大校,而34個軍的軍政治部副主任中,有13人授予了大校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