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脈湯
組成:黃芪30克、當歸、白芍各15克、桃仁10克、生地15克、川芎、丹皮、桂枝、茯苓各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兩次,分3次溫服。
作用:益氣活血、逐瘀通絡。
主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語言蹇澀,口角流涎,脈遲緩或浮弱,舌苔薄白。臨床屢用,對中風后遺癥屬氣虛者有良效。
凡中風初期實證者忌用。
2.豨薟至陰湯
組成:制豨薟30克、干地黃9克、鹽知母12克、當歸、枸杞子各9克、炒赤芍12克、龜板6克、牛膝、甘菊花、郁金、丹參各9克、黃柏3克。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作用:滋陰降火,活血通絡。
主治:中風(陰虛證),多見頭暈耳鳴、目眩少寐、突然發(fā)生舌強言蹇、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兩手握固、肢體強直、時或抽搐、面赤身熱、煩躁不寧,甚則也呈突然昏迷狀態(tài)、言語失利,尿閉,便秘等
3.豨薟至陽湯
組成:九制豨薟草30克、黃芪9克、天南星、白附子、川附片各6克、川芎、紅花各3克、細辛1.5克、防風、牛膝各6克、僵蠶3克、蘇木6克。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作用:扶陽熄風,活血通絡。屢用屢驗,效果甚佳。
主治:中風(陽虛證),多見突然口眼歪斜,皮膚麻木,言語失利,口角流涎,半身不遂,甚至卒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張,汗出肢涼,呼吸微弱。
4.通絡益氣湯
組成:黃芪、黨參、雞血藤各18~30克、桑寄生30克、威靈仙10克、豨薟草12克、當歸、白術、地龍、僵蠶各9克、熟地、杭白芍各12克、全蝎3克、白附子2克。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作用:補氣養(yǎng)血、宣通經絡。
主治:中風(中經絡虛證),多見半身不遂,四肢麻木等證。脈象弦軟無力或濡滑。屢用皆有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