纏中說禪《教你炒股票》第二十九課,原文題目《轉(zhuǎn)折的力度與級別》。讓我們把時鐘撥回到2007年02月09日,走進纏師的世界!
注:文中帶底紋背景的文字是纏論原文(原文部分內(nèi)容可能過于露骨,會酌情刪減,有需要原文的朋友可以私信我),其余文字為作者對原文的感悟。文中內(nèi)容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不構(gòu)成任何投資建議。
上證指數(shù)日線圖
上證指數(shù)月線圖
2007年02月09日,上證指數(shù)開盤價2741.48,收盤價2730.39,跌幅0.27%,1月4日的射擊十字星和1月23日的吊人線組合是一個非常明顯的弱勢信號??梢詤⒁娢抑皩戇^的文章《抓緊主力做單痕跡,方能在交易中生存。》的確有主力在拋售,盤面上的回調(diào)是由1月30日上午5分鐘頂背馳引起,2月6日5分鐘底背弛出現(xiàn),一個大的阻力就是2720,這是上次的低點,如果能上去,那周線的第一段就不會演化成下跌的趨勢。2月9日當天就是一直在2720 點震蕩。這個中樞是一個三角形,當天尾盤的殺跌是其第 5 段。三角形形成后就必然面臨突破,就是看 2720站穩(wěn)還是站不穩(wěn),站不穩(wěn)就再次探底,否則就再來一波上漲。
纏師一月份的時候就預測未來會至少有一波大X浪行情,10月24日收盤價已經(jīng)打破月線下跌c浪高點(1783.01),而且這波至少大X浪行情已經(jīng)轉(zhuǎn)化為上漲主浪。從低點998.23到2007年01月24日的2994.28經(jīng)過兩個周線級別筆中樞(日線線段中樞,為什么我一直用筆中樞和線段中樞去描述,因為纏師在寫文章的時候的確出現(xiàn)了前后定義矛盾的情況,本系列文章從一開始就用纏師更正后的定義來描述),離開第二個周線中樞的次級別走勢【1541.41,2994.28】與進入段相比較,無論是黃白線還是能量柱都沒有出現(xiàn)背馳,但是小級別上在1月30日出現(xiàn)5分鐘背馳,也就是說會迎來一波回調(diào),也是介入機會。
在某級別的盤整中,或者說圍繞某級別中樞的震蕩、延續(xù)中,不存在轉(zhuǎn)折的問題,除非站在次級別圖形中,才有轉(zhuǎn)折問題的探討。對于上漲的轉(zhuǎn)折,有兩種情況:下跌與盤整;對于下跌的轉(zhuǎn)折,也有兩種情況:上漲與盤整。轉(zhuǎn)折是有級別的,關(guān)于轉(zhuǎn)折與背馳的關(guān)系,有如下定理:纏中說禪背馳-轉(zhuǎn)折定理:某級別趨勢的背馳將導致該趨勢最后一個中樞的級別擴展、該級別更大級別的盤整或該級別以上級別的反趨勢。
本級別盤整之中是不存在本級別轉(zhuǎn)折的,當然在次級別中是可以發(fā)生轉(zhuǎn)折的,因為盤整就是上下上結(jié)構(gòu)的延續(xù),本級別中構(gòu)建“上”和“下”在次級別中就是一段趨勢,發(fā)生趨勢之后才有轉(zhuǎn)折一說。上漲趨勢的轉(zhuǎn)折就是下跌和盤整,下跌趨勢的轉(zhuǎn)折就是上漲和盤整。
看起來是不是感覺很抽象,沒關(guān)系,筆者舉個例子大家就能看懂了。日線級別的上漲背馳,會產(chǎn)生一賣,這個價格必然至少要跌回到前一個上漲中樞之中,這就是中樞的擴展,意味著日線的上漲結(jié)束。但是后續(xù)可能會出現(xiàn)周線級別的盤整,或者周線級別的下跌。
該定理的證明有點抽象,估計大多數(shù)的人都沒興趣,那就用一個例子來說明,也大致知道證明的輪廓,更重要的是,這樣,各位對走勢的形成有一個更深切的認識。例如,一個5分鐘背馳段的下跌,最終通過1分鐘以及1分鐘以下級別的精確定位,最終可以找到背馳的精確點,其后就發(fā)生反彈。注意,反彈只是一般的術(shù)語,在本ID的理論中,對這反彈會有一個很明確的界定,就是包括三種情況:一、該趨勢最后一個中樞的級別擴展、二、該級別更大級別的盤整、三該級別以上級別的反趨勢。
一、該趨勢最后一個中樞的級別擴展
對于5分鐘級別趨勢發(fā)生背馳的情況,那這個5分鐘級別的趨勢里所具有的中樞都是5分鐘級別的,假設(shè)共有N個,顯然,這個N>=2。考慮最后一個中樞的情況,最后的背馳段,跌破該中樞后,該背馳段顯然是一個1分鐘以下級別的走勢,否則就和該中樞是5分鐘級別趨勢的最后一個中樞的前提矛盾了。該背馳段出現(xiàn)第一類買點發(fā)生反彈,顯然,該反彈一定觸及最后一個中樞的DD=min(dn),也就是圍繞該中樞震蕩的最低點,否則,如果反彈連這都觸及不了,就等于在下面又至少形成一個新的5分鐘中樞,這與上中樞是最后一個矛盾。這種只觸及最后一個中樞的DD=min(dn)的反彈,就是背弛后最弱的反彈,這種反彈,將把最后一個中樞變成一個級別上的擴展,例如,把5分鐘的中樞擴展成30分鐘甚至更大的中樞。
這其實就是一個反證法,證明什么?證明第一種情況,反彈后最少要形成中樞擴展。如果反彈不觸及最后一個中樞的震蕩低點,那么接下來或者盤整或者繼續(xù)下跌,如果是繼續(xù)盤整那就說明之前中樞并不是最后一個,與前提矛盾;如果繼續(xù)下跌,與背馳矛盾。所以反彈一定會觸及低點,一旦觸及低點最后一個中樞就擴展了。
前面說過,第一類買點是絕對安全的,即使是這樣一種最低級別的反彈,也有足夠的空間讓買入獲利,而且,一般這種情況出現(xiàn)得特別少,很特殊的情況,但理論上,是要完全精確的,不能放過任何一種情況,如果不幸碰到這種情況,在資金利用率的要求下,當然是要找機會馬上退出,否則就會浪費時間了。
第一買點安全性前面已經(jīng)講過很多次了,原因就在其后必有反彈,而且反彈必須觸及前一個中樞震蕩低點。同時這種情況相對較少,大部分都是反彈至最后一個中樞內(nèi)部,但是之后的走勢不具有確定性了,可能震蕩完成出現(xiàn)三買,繼續(xù)上漲,也有可能擴展成大級別的下跌,所以這里需要考慮資金利用率的情況,出現(xiàn)震蕩就可以找機會離場,但是贏利是必然的。
注意,這種情況和盤整背馳中轉(zhuǎn)化成第三類賣點的情況不同,那種情況下,反彈的級別一定比最后一個中樞低,而這種情況,反彈的級別一定等于或大于最后一個中樞的。因此,這兩種情況,不難區(qū)分。
二、該級別更大級別的盤整、三、該級別以上級別的反趨勢。
這二種情況就是發(fā)生轉(zhuǎn)折的兩種情況,原理是一樣的,只是相應的力度有區(qū)別。當反彈至少要重新觸及最后一個中樞,這樣,將發(fā)生轉(zhuǎn)折,也就是出現(xiàn)盤整與上漲兩種情況,對于上面5分鐘下跌的例子,就意味著,將出現(xiàn)5分鐘級別更大的盤整或5分鐘級別以上的上漲,兩段走勢類型的連接,就有兩種情況出現(xiàn):下跌+盤整,或者下跌+上漲。注意,這里的盤整的中樞級別一定大于下跌中的中樞級別,否則就和下跌的延伸或第一種該趨勢最后一個中樞的級別擴展搞混了。而上漲的中樞,不一定大于上跌中的中樞,例如,一個5分鐘級別的下跌后反過來是一個5分鐘級別的上漲,這是很正常的,但如果是盤整,那就至少是30分鐘級別的。
有人總是搞不明白為什么“下跌+盤整”中盤整的中樞級別一定大于下跌中的中樞,這里不妨用一個例子說明一下:例如,還是一個5分鐘的下跌,那至少有兩個中樞,整個下跌,最一般的情況就是a+A+b+B+c,其中的a\b\c,其級別最多就是1分鐘級別的,甚至最極端的情況,可以就是一個缺口。而A、B,由于是5分鐘級別的中樞,那至少由3段1分鐘的走勢類型構(gòu)成,如果都按1分鐘級別的走勢類型來計量,而且不妨假設(shè)a\b\c都是1分鐘的走勢類型,那么a+A+b+B+c就有9個1分鐘的走勢類型。
而一個30分鐘的盤整,至少有3個5分鐘的走勢類型,而1個5分鐘的走勢類型,至少有3個1分鐘的走勢類型,也就是一個30分鐘的盤整,就至少有9個1分鐘的走勢類型,這和上面a+A+b+B+c的數(shù)量是一致的。從這數(shù)量平衡的角度,就知道為什么“下跌+盤整”中盤整的級別一定比下跌的級別大了,如果級別一樣,例如一個5分鐘的盤整,只有3個1分鐘的走勢類型,那和9就差遠了,也不匹配。當然,“下跌+盤整”中盤整的級別一定比下跌的級別大,最主要的原因還不是這個,而是上面說到的,如果該級別一樣,那只有兩種情況,下跌延伸或下跌最后一個中樞擴展,和“下跌+盤整”是不搭界的。
這兩種情況的本質(zhì)是一樣的,都是意味著轉(zhuǎn)折,只是轉(zhuǎn)折的力度不同,轉(zhuǎn)為上漲的力度更大。如果之后是盤整,我們知道一個30分鐘盤整最少要有三段5分鐘走勢類型,一段5分鐘走勢類型最少要有三段1分鐘走勢類型,意味著30分鐘盤整有9段1分鐘走勢類型。一個5分鐘下跌總共也有9段1分鐘走勢類型,兩個中樞各只占三個1分鐘走勢類型,所以盤整中樞比5分鐘下跌中的中樞級別要高,而且5分鐘下跌后如果是接的盤整就必然是30分鐘級別的盤整。
有人可能還有疑問,如果下跌最后一個中樞擴展,例如5分鐘擴展成30分鐘,那和5分鐘級別下跌+30分鐘級別盤整有什么區(qū)別?這區(qū)別大了,因為在“5分鐘級別下跌+30分鐘級別盤整”,也就是“下跌+盤整”中,下跌和盤整都是完成的走勢類型,這意味著是兩個走勢類型的連接。而下跌最后一個中樞擴展,是一個未完成的走勢類型的延續(xù),還在一個走勢類型里。例如,在上面的a+A+b+B+c里,如果B+c發(fā)生中樞擴展,從5分鐘擴展成30分鐘的,那么a+A+b就是一個5分鐘的走勢類型,把a+A+b用a~表示,而B+c發(fā)生中樞擴展用A~表示,那么整個走勢就表示成a~+ A~,其后的走勢還可以繼續(xù)演化,形成a~+A~+b~+B~+c~,也就是擴展成一個30分鐘級別的下跌,當然還可以有其他的演化,總之,是必須把走勢類型給完成了,這和“下跌+盤整”的情況顯然是不同的。
兩個圖比較可以明顯看出二者的區(qū)別,前者是兩個已經(jīng)完成的走勢類型的連接,后續(xù)可以走5分級別的上漲和5分鐘級別的下跌。而后者通過最后一個中樞的擴展,走勢已經(jīng)發(fā)展演化,向開花一樣,從5分級別擴展至30分級別,a+A+b變成連接30分鐘級別的5分鐘級別走勢a~(次級別走勢),最后一個5分中樞B+c擴張成30分中樞A~,直到完成這一走勢類型。
本ID的理論是最市場走勢最精確的分析,必須把所有情況以及其分辨了然于胸,才可能對市場的走勢有一個精確的把握。如果本ID把這套理論出版,書名就可以是《市場哲學的數(shù)學原理》,因為本ID的理論的嚴密性以及對市場的意義,一點不比牛頓對物理的意義差,這一點,是必須逐步明確認識的。而且,本ID這套理論,是建立在純數(shù)學的推理上的,完全沒有發(fā)生愛因斯坦對牛頓顛覆等類似無聊事情的可能。不了解這一點,是不可能真正理解本ID理論的,因此就會“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以上三種情況,就完全分類了某級別背馳后的級別與力度,也就是某級別的第一類買點后將發(fā)生怎么樣的情況,而第一類賣點的情況是一樣的,只是方向相反。注意,這里說的是最精確的情況,由于第一種情況很少發(fā)生且和第二種情況有所類似,所以粗糙地說,也可以說背馳以后就意味著盤整和反趨勢。那么,怎么分別這幾種情況,關(guān)鍵就是看反彈中第1個前趨勢最后一個中樞級別的次級別走勢(例如前面的下跌是5分鐘級別,就看1分鐘級別的第1次反彈),是否重新回抽最后一個中樞里,如果不能,那第一種情況的可能就很大了,而且也證明反彈的力度值得懷疑,當然這種判別不是絕對的,但有效性很大。
其實這三種情況就是以反彈的力度進行劃分,注意第一次次級別回抽即使回到中樞,也有可能是級別擴展。
例如,這次20070206的反彈,用5分鐘背馳段,然后考察1分鐘以及1分鐘以下級別的背馳進行精確定位,可以極為精確地把握這個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