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應(yīng)志剛 2016-03-20 22:38
欄目:
默認欄目標簽:
玉蘭花 春花文/應(yīng)志剛
覓得半日閑情,踏春尋芳。至街心公園,聞得幽香陣陣,遠眺白雪壓枝頭,近似蓮花仙子舞翩翩。玉蘭也!
三月春風似剪刀,落英遍塵地,不覺憐惜,拾取花瓣。忽想起明王象晉《群芳譜》記載:玉蘭,花瓣擇洗凈,拖面,麻油煎食至美。
頓起貪食之心,細挑飽滿潔凈花瓣,歸家做饌。
春夏秋冬,我尤喜春花,木蘭拔頭籌。
玉蘭先花后葉,因其花色似玉、花香如蘭得名。其形似蓮花,待到花期,千蕊同放,碧波云海,暖玉生煙,且有幽香清新可人,令人沉醉。
文徵明譽其“綽約新妝玉有輝,素娥千隊雪成圍,我知姑射真仙子,天遺霓裳試羽衣?!?div style="height:15px;">
妙物高潔,可做藥食。
德齡所著《御香縹緲錄》提到:慈禧喜歡吃油炸玉蘭片,常在春季清明前后玉蘭花開時,讓御膳房做了給她當消閑食品吃。
玉蘭入藥有祛風散寒通竅、宣肺通鼻之功效,可醫(yī)頭痛、痛經(jīng)、鼻塞、鼻炎等癥。入饌,用面粉素裹、油煎,做成玉蘭花餅,外焦里嫩,清香怡人;或用花瓣佐以肉片清炒,口感清香,幼滑脆嫩;用蜂蜜浸潤花瓣,可烹茶,余香裊裊,回味悠長。
擷采嬌花入肚腸。源于撫秦。
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又《九章.惜頌》:“播江離與滋菊兮,愿春日以為糗芳” 等等詩句就是關(guān)于食用菊花的最早記載。
因坊間以訛傳訛,誤道食花亂春心,清雅簡樸的花饌,反倒成了非主流。
以花入饌,各朝代均有文字記述。
清《養(yǎng)小錄》中,專立“餐芳譜”一章,分敘了二十多種鮮花食品的制法。陳溴子所輯《花鏡》一書中,則專列“百花釀”一節(jié),并感慨,“況園中自有芳香,皆堪采釀;既具百般美曲,何難一凂杜康?!?div style="height:15px;">
古代寺廟、庵觀將四時鮮花采摘下來,用以制作素饌齋芳的更是不勝枚舉。如《清稗類鈔》記載:當時江南的一些寺院,如蘇州的寒山寺、杭州的煙霞洞等,素食中就有以菊花、玉蘭花、荷花等入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