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格局和視野是如何形成的呢?
莊子在《秋水》中寫道:“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边@句名言蘊涵的哲學(xué)道理,讓世人口口相傳了上千年。
和井中之蛙談?wù)摯蠛?,它肯定說大海是不存在的,因為它從未出過井,看到的天就和井口一樣大,更別提大海了;和夏蟲談?wù)摫投?,它會認為你謊話連篇,因為它活不過秋天,生命里從未見過冬天和冰雪。
每一個人都是在自己的視野范圍內(nèi)做判斷,視野決定了格局。
不可能每個人都是含著金鑰匙出生,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不斷進步,提升自己的格局,改變自己的命運。而讀過的書、走過的路、遇到的人、帶過的玉里,藏著你的格局和氣度。
讀書,是在字里行間行走,古今中外在腦海里翻騰;行路,是在閱讀天地萬物,一草一木都被我們辨識。在路途中,我們會經(jīng)歷很多,所謂見多識廣,了解別人和自己,我們的心胸會變得更寬廣,以更好的心態(tài)去面對自己的生活,從而擴大我們的人生格局。
我們戴過的玉,會成為我們性格的一部分。世間的每一塊玉,都是時間的見證者,它的身上都潛藏著很多光陰的故事,歲月的變遷,人生的五味。無論你喜歡什么玉,都可以在這塊玉身上品出人生的百轉(zhuǎn)千回。
戴玉的人,更內(nèi)斂,更磊落,更深情,更愿意思考人生,戴過的每一塊玉,最終都會成為人生的一種啟發(fā)。人間沒有永恒的風(fēng)景,生命的禪意不在一經(jīng)一卷中,而在一呼一念里;心態(tài)的超脫不在一字一句中,而在一言一行里。達到更高的境界,就會有不一樣的視野和胸懷。以歡喜心看事,事事皆為我而生;以感恩心看人,人人皆為我而來。
曾國藩說:“人之氣質(zhì),由于天生,很難改變,唯讀書則可以變其氣質(zhì)。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讀書可以變換骨相。”
人生從不存在早晚,如果你覺得自己的格局還太小,那么,不妨現(xiàn)在出發(fā),去經(jīng)歷更多的人生吧……
玉從深山中走來
得天地之精華,蓄萬年之精神
不浮不沉,靜而無躁
含蓄包容,清澈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