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止時間: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
西漢統(tǒng)治者吸取了秦亡的教訓,實行“休養(yǎng)生息”政策。經過幾十年努力,西漢國力強盛,經濟繁榮,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和發(fā)展,成為當時世界上的大國。
東漢是西漢王朝的繼續(xù),但由于豪強地主勢力的惡性膨脹,成為中央集權的離心力,終于導致中央集權統(tǒng)一國家的解體。
2.炎漢開國:漢高祖劉邦
3.修養(yǎng)生息:叔孫通 無為而治
4.白登之圍:冒頓單于,劉邦
5.諸呂之亂:呂后專權,蕭規(guī)曹隨
6.文景之治:漢文帝劉恒,漢景帝劉啟
7.七國之亂
8.漢武盛世:漢武帝劉徹 酎金奪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匈奴戰(zhàn)爭(衛(wèi)青、霍去病),張騫出使西域(絲綢之路)
9.昭宣中興:霍光輔政,西域都護
10.昭君出塞:漢元帝 王昭君 呼韓邪單于
11.新莽篡漢:燕啄皇孫 斷袖之癖(漢哀帝和董賢) 王莽篡漢
12.綠林赤眉大起義
13.光武中興:漢光武帝劉秀
14.明章之治:班超經營西域
15.戚宦之爭:外戚和宦官
16.黃金起義
17.曹丕篡漢:曹操 官渡之戰(zhàn) 赤壁之戰(zhàn)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稱三公,丞相管行政,是文官首長;太尉管軍事,是武官首長 ;御史大夫掌監(jiān)察,輔助丞相掌管政治事物 。御史大夫之下,還設有御史中丞,掌管宮內事務。
九卿則是太常(掌祭祀鬼神)、光祿勛(掌門房)、衛(wèi)尉(掌衛(wèi)兵)、太仆(掌車馬)、廷尉(掌法律)、大鴻臚(掌禮賓)、宗正(掌皇帝族譜)、大司農(掌全國經濟)、少府(掌皇室財政)
2.察舉制
漢朝的選舉制度是察舉制,以地方推薦為主,考試為輔,考試與推薦相輔而行。
無論是特舉賢良方正,還是歲舉孝廉、茂才,均須經過中央覆試。
武帝時期設置太學,是中國古代第一所公辦學校,專門培養(yǎng)才學之士
2.《漢書》:中國第一部內容完整的斷代史
3.《樂府詩集》:孔雀東南飛
4.賦: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上林賦》,張衡的《二京賦》
5.漢字:隸書取代小篆,標點符號雛形
6.尊儒尚法:董仲舒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7.佛教:漢明帝 白馬寺(中國第一間佛寺)
8.道教:太平道 天師道(五斗米道)
2.地動儀:東漢 張衡 預報地震
3.太初歷:第一次將二十四節(jié)氣計入歷法
4.張仲景:《傷寒雜病論》 中華醫(yī)圣
5.華佗:麻沸散 五禽戲
6.《九章算術》
7.彩繪;馬王堆
2.最南:大秦(羅馬)
3.最北:里海沿岸
4.輸出:鑄鐵術、井渠法、造紙術、養(yǎng)蠶繅絲、鐵器、絲綢
5.輸入:佛教、葡萄、石榴、胡豆、胡瓜、胡桃、良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