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1]: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2]?!?/font>
——《季氏第十六》
【簡 注】
[1]愆(qiān):過失。
[2]顏色:指臉上的神色。瞽(gǔ):盲人。
【意 譯】
孔子說:“陪奉君子容易出現(xiàn)三種過失:沒有輪到自己說話時卻搶先說,叫做浮燥;該說話時卻不說,叫做隱瞞;不察看君子的臉色而貿(mào)然開口,叫做盲目?!?/font>
【理 釋】
天道多借圣人之口講出,上天多借君子來做塵世之人的表率。圣人的心靈,多與大道相通。君子的言行,多能體現(xiàn)禮的根本。因此,聽圣人之言,最容易體察天道;近君子之身,最容易修習(xí)禮儀。
禮事君子,不急躁,是要聽他定下言談的基調(diào),不使話題偏離大道的主旨;不隱瞞,是要真實地表達(dá)自我,以便同化宇宙的特性,一并對應(yīng)君子坦蕩的胸懷;不盲目,是要淡化強(qiáng)烈的自我,主要從君子的神情舉止揣度天道?!芭c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敝挥惺ト伺c君子,只有言論涉及到真理大道,才能使人豁然開朗,縱橫貫通。所以,既事君子,就不必急功近利,一味追求雕章琢句的小技;就不必封閉心扉,來遮掩為私為我的雜念;就不必我行我素,來沖淡真理大道的啟迪。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然而近朱者,倘若并不是為了飽受熏陶,而是為了強(qiáng)調(diào)自我,決無可能“赤”起來。
【例 述】
晏子在齊國當(dāng)宰相,有一次外出,他車夫的妻子從門縫里偷看她的丈夫。她丈夫坐在圍有大蓋頂?shù)能嚿?,趕著四匹馬,喜氣洋洋,得意非凡。等到車夫回家,妻子提出要離開他。丈夫問為什么?妻子說:“晏子身長不滿六尺,而身為齊國宰相,名顯諸侯。今天我看到他外出時,心情深沉謙恭,總覺得自己有不如人的地方。你身高八尺,只是為人車夫,然而看你的樣子,像是誰也比不上似的。我就因為這個緣故,才要離開你?!睆拇艘院?,車夫改變了以往的性格,顯得越來越穩(wěn)重。晏子覺得奇怪而詢問原因,車夫照實說了。晏子便向齊王推薦車夫做了大夫。
晏子是君子,車夫為其駕車,也算是侍奉君子。先前他只為外物而自得、而炫耀,全不體察君子固有風(fēng)范所能產(chǎn)生的力量,所以淺薄浮躁,連妻子都看不起他。后來他能放下自我,虛開胸懷,他就當(dāng)然要受到濡染;因此他的愈益沉穩(wěn),決不僅是表面的變化,而是君子之風(fēng),強(qiáng)勢蕩漾他的心田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