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步唐(1937年2月-2021年1月19日),出生于山西盂縣,1958年畢業(yè)于西安美術(shù)學院,同年留校任教。著名山水畫家、書法家、教育家。曾任西安文史館館員、碩士生導師。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一生致力于中國山水畫、書法的教學與研究,作品以清逸雅靜、和諧自然、平淡天真、骨氣洞達而著稱。
趙步唐山水畫教學:枯樹 樹組合畫法
趙步唐山水畫教學:樹葉畫法
趙步唐山水畫教學:松樹畫法
趙步唐山水畫教學:柏樹畫法
趙步唐:容山納海寫蒼莽
我喜歡山水寫生,仰千仞之高,俯百里之回,坐究四荒,臨風八面,不違天勵之叢,皆可得于一圖。
然宇宙之大,品類萬象,地域風情各具特色。僅靠古人傳統(tǒng)技法難于表達,還需直面寫生,披圖幽對,因勢造境,狀貌取神,才能出以新意。先賢為文講究“行萬里路,讀萬卷書”,作畫亦需窮理盡性,厚積薄發(fā),在對各地自然風俗了解后,方可收于筆底,賦諸墨彩。
寫生是山水畫收集素材的手段,同時還是山水畫的一種樣式。面對真景,要有感于心,動乎于情。從題材、內(nèi)容、寓意等方面進行構(gòu)思,選擇和取舍,方能成畫。每當我攀上山巔,極目遠眺,崇山峻嶺浮云繚繞,信步行于曲岸,見溪流潺湲,青石響泉,常無法抑制激躍之心契?!渡饺黜崱繁闶茄貜埣医绲慕鸨尴?,徜徉逝水,或淺流,或沖瀨,心曠神怡地一氣畫完。張家界的青巖山,列列奇峰形如金鞭,山勢靈秀、山谷幽深,我又隨步畫出《一環(huán)秀色》和《壑步奇觀》,保留了天然圖畫的意味。
登臨華山,每次感受不同。讀李白《西岳云臺歌送丹丘子》詩文后,自覺先前的華山寫生多停留在一嶺一壑、一峰一谷的描寫,與“巨靈咆哮擘兩山,洪波噴流射東海。三峰卻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開”的意境相比,體現(xiàn)不出“西岳崢嶸何壯哉”的氣魄。故而,第十一次重上華山,以東峰、南峰、西峰、北峰、中峰為序,取其連嶺蔥翠、高低錯落、啴喛抑揚之勢,加以虛實渲染而得《云峰天籟》,較以前所畫,頗得華山之雄奇神韻。
一九八九年秋游神農(nóng)架,那里丘嶺相依,溝壑縱橫。山間林木叢生,紅葉綴于巖壁,旁吐飛瀨,薄霧輕云時聚時散。游賞間,別是一番心境,是時運思而畫《秋嶺云歸》,意趣天成。
寫生是畫家對自然、人文各方面的綜合體悟,主觀心境的外在表達。一九九一年攀太白山,我鐘情于天然生長的古木幽林,叢樹倚勢,或高矮相依,或勁挺峻拔,如琴如瑟,有感而生《幽林聽風》,意蘊涵蓄。太白山是秦嶺腹地,具有大秦嶺特性,山崢嶸、水奔騰。我相繼又畫出了《山深可奇》《野水問源》,彰顯了秦嶺山水曠野渾樸之美。
一九九四年,夜讀王維《和太常韋主簿溫湯寓目》,便生考察驪山的想法。從芷陽村開始,經(jīng)驪宮溫泉、峰火臺、華清宮……并遠眺秦皇陵,依勢畫出《驪山》地伏雄踞、天休之勢。驪山自古多傳奇,人文底蘊濃厚,惟千年佚事疊出,映射古今。我寫游記散文《驪山晚照》與《驪山》寫生卷相得益彰。
一九九五年去新疆寫生,首次踏足邊疆,一派異域風光。山清明、水潔凈,在霧中平添幾分神秘、幾分妖嬈,云煙散去,透顯群山巍峨壯觀,峰頂冰川積雪、塔松遍野、綠草茵茵。尤感于天池、喀拉斯湖的美麗與神奇,月余后畫成《天池清霽》《神湖游幻》《翠谷溪云》等畫卷,每每展卷似重返故地,優(yōu)游歲月恍若夢幻。
從藝五十余載,我體會到寫生要投身自然,領(lǐng)悟造化,先得氣格,后立意象。心靈同山水交融、生活與情感共鳴、修為和才情相通,方能澄懷觀道,開闔縱橫,展示盈衿天然的筆墨妙境,為天地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