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讀完季羨林先生的《人生十講》,一直以來只聞其名,未見過其文,第一次讀先生的文章,就被其深深打動,恨只恨當2009年這顆巨星隕落時,自己卻沒有絲毫的感知和惋惜,已不是黃口小兒卻無知到如此,實數(shù)自己的可憐、可惜。
先生的文字樸素、底蘊深厚,知識博古通今,道理淺顯易懂。其中,許多文字我不識,許多詩詞我不知,除了敬仰,進一步加深了我濃烈的學(xué)習(xí)欲望,正如先生文中所說: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
如今,我正走在讀書的路上,越走越感覺時間緊迫,渴望讀更多的書;越走越明白讀書的意義,于人于己都是莫大的收獲。
1.讀書是使人類從半人馬中掙脫出來的力量
記得之前參加“閱讀與人生:梁曉聲”讀書會,梁老師用古希臘神話中的半人馬形象描述書籍:馬身,卯足全勁向后拖拽;人身,竭盡全力往前掙扎。書籍以及書籍所承載的文明就是使人類身軀從半人馬中解脫出來的力量。
這是我第一次聽到如此解釋,耳目一新、振聾發(fā)聵。
2.書是事關(guān)人類智慧傳承的大事
季羨林先生寫到:我常常想,人類向前發(fā)展,有如接力賽跑,第一代人跑第一棒,第二代人接過棒來,跑第二棒,以至第三棒、第四棒,永遠跑下去,永無窮盡,這樣智慧的傳承也永無窮盡。這樣的傳承靠的主要就是書,書是事關(guān)人類智慧傳承的大事,這樣一來,讀書不是“天下第一好事”又是什么呢?
兩位老師從人類發(fā)展的宏觀角度闡述了書的意義和重要性。書是使人類從野蠻走向文明的力量,是一種傳承,指引著我們不斷向前進。
3.因為我讀了許多書,所以我經(jīng)歷了很多事
博爾赫斯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因為我讀過許多書,所以我經(jīng)歷了很多事兒。在書的海洋中,我們會發(fā)覺自己不再是孤獨的個體,所有心情都有人體味過,所有事情也都有人經(jīng)歷過,書讀多了見的世面自然也就多了。盡管書不能替代真實世界,但書中卻有著百態(tài)人生。
4.書助我們成長
因為讀書我遇見了更好的自己。大概從2014年起開始廣泛閱讀,最初是主題性、模塊化閱讀,心情不好了,就選擇一些勵志類、心理學(xué)書籍;工作疲憊了,就讀一些小說類、散文類書籍;對未來困惑迷茫了,就去鉆研哲學(xué)類書籍。慢慢的伴隨著閱讀的不斷深入,對自己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學(xué)會了與自己對話,心變得越來越柔軟、堅定。
記得有那么一段時間,當壞心情來襲時,我走在路上,總會偷偷的暗笑自己:又怎么了,是不是最近睡眠不好有點打退堂鼓了?還是心靈波動曲線該走下坡路了?要不就是近來沒有記感恩日記,有點麻木了…?沒關(guān)系今天晚上我們就來重新梳理一下生活,然后去跑個步、出透汗就沒事兒了。
許多次當壞心情萌芽時,通過與自己交流,很快就過去了。以往心情波動周期較短,大概一兩周一次,現(xiàn)在一兩個月,而且我也不會在等之順之,任其發(fā)展,而是積極的與其溝通,通過了解自己,努力化解。
這就是讀書帶給我的,它幫我更深的認識了自己,找到了與自己和平共處且行之有效的方式。
因為讀書我持續(xù)成長著。主題性閱讀一直持續(xù)到2015年底,兩年間自身心理素質(zhì)不斷提升,對工作、生活有了新的思考,心越來越寧靜。2016年來了,我問自己:我還可以去往哪里?每年一個成長主題,可是除了這些,生活中還能有些什么?困惑過、迷茫過,于是我繼續(xù)到書中去尋找答案。
因緣巧合,2016年2月份,我遇到了簡書,一個全新的平臺幫我找到了方向,“自我覺醒”成為2016新的成長主題。讀書依舊是我堅持的事情,與以往不同的是讀的越來越多、越來越廣泛,每周一本精讀、兩三本泛讀,只要讀就會有收獲。
也許明年我不會再問自己“今年的成長主題是什么”,學(xué)無止境,書的海洋永遠沒有完成時,我會一直讀下去,持續(xù)成長。
因為讀書我開始去幫助和影響更多的人。書讀多了,自身素質(zhì)不斷提升,直接受益的是自己,其次就是正能量開始蔓延。2014年我將讀到的好書推薦給身邊的朋友,將本打算收藏的書送給有急需的同事;2015年開始用所學(xué)所讀服務(wù)身邊人,有針對性的去給大家推薦適合的書;2016年不斷輸出,除了表達自我、整理生活外,偶爾寫的一兩篇文字對其他人可能也會有所助益。讀書幫我打開了全新的世界,眼界變寬了,心豁達了,自我卻越來越渺小,世界越來越大。
記得有句話是這樣的:所謂成長就是漸漸溫柔、克制、樸素,不怨不問不記,安靜中漸漸體會生命盛大。因為讀書我遇見了這樣的自己。
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困頓了、迷茫了去讀書吧,工作無助、感情受挫了去讀書吧,前路漫漫、毫無方向了去讀書吧…,開卷有益,讀書是投入產(chǎn)出比最高的事情,只要你敢試,它絕對不會讓你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