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96年,淮陰侯韓信趁劉邦親自外出平叛之機,在長安城內陰謀叛亂。然而不幸的是,其謀反計劃卻走漏了風聲,為留守京城的呂后所獲知。其后,呂后找到蕭何,兩人聯(lián)合定下計謀,將韓信騙進長樂宮,并將之殺死在鐘室。
呂后曾問韓信:“你死前有什么遺言?”韓信回答:“我只恨沒有采納蒯通的計謀?!睂τ陧n信的話,呂后和蕭何感到莫名其妙。等劉邦平叛歸來,呂后將韓信遺言如實告知了丈夫。劉邦大怒道:“我知道蒯通,他是韓信的謀士!”之后,劉邦立即下令:“把蒯通給我抓過來!”
蒯通本是齊人,他博覽群書,足智多謀,是能力比肩蘇秦、張儀的縱橫家。然而隨著秦國的統(tǒng)一,蒯通丟了飯碗。畢竟在統(tǒng)一國家,擅長外交和挑撥之術的縱橫家,是沒有活動余地的。
秦始皇死后,陳勝吳廣起義突然爆發(fā),山東陷入戰(zhàn)火之中。好亂樂禍的蒯通看準機會,準備在亂世中進行一番作為。公元前203年,韓信連續(xù)殲滅魏、趙、代、燕四國,并準備進攻齊國。誰知劉邦帳下的縱橫家——酈食其巧舌如簧,竟說降了齊王。而韓信聽聞此事后,只能失望地撤回軍隊。
就在這時,蒯通卻聞聲而至。他對韓信說:
“將軍受漢王之名攻打齊國,而漢王又另外使者單身前去勸降齊國。雖然齊國投降了,卻并沒有詔書讓你停止進攻啊!更何況酈食其以一介書生的身份,僅僅搖動唇舌就平定齊國七十二城。反觀將軍,費勁九牛二虎之力,才攻取趙國五十多城。難道你當了幾年將軍,還不如一個書生?因此,你應當立即進軍!”
韓信一聽,覺得有理,于是帶兵向齊國發(fā)動總攻。當時,齊王被酈食其說服,已然放松了守備,因此韓信兵不血刃地滅亡了齊國。而齊王以為酈食其欺騙自己,因而將之放在鼎中煮死。而酈食其是劉邦最信任的謀士之一,地位不下于張良、陳平。就這樣,蒯通悄悄地引發(fā)了劉邦與韓信之間的裂痕,為他后續(xù)的詭計做足了鋪墊。
韓信平定齊國后,成功迫使劉邦承認其為齊國之主。當時韓信坐擁數(shù)十萬強兵,盤踞于人口眾多的齊國,有左右天下的能力。因此,項羽曾派武涉為說客,試圖勸韓信與自己聯(lián)合。蒯通聽聞此事后,大喜過望,他多年等待的機會終于到來了。
于是蒯通借著給韓信相面為名,意欲勸說其自立。他對韓信說:“以你的面相 ,最多不過封侯,而且命運兇險異常;而看您的背形,則貴不可言?!?/p>
韓信忙問:“先生有何高見?”蒯通從容道:“大王以一人之力,平定四國,功高蓋世。如今你手握強兵,占據(jù)齊國,附漢則漢興,附楚則楚盛。因此我建議你,不如叛漢自立,居于楚漢之間,造就三足鼎立的局面。到時候再出兵制止楚漢相爭,成就帝王之業(yè)!”
此后,蒯通還赤裸裸地說:“天與弗取,反受其咎;時至弗行,反受其殃?!币簿褪钦f,若不接受上天的恩賜,是要倒大霉的!”
聽到這里,在戰(zhàn)場上果決無比的韓信卻猶豫了。他說:“漢王待我不薄,怎能見利忘義,背叛他呢?”蒯通看到韓信猶豫,心急如焚:“如今你功高蓋世,威望讓劉邦都懼怕。若投靠楚國,楚人也最怕你。你到了如今的程度,已經(jīng)不能再平安地做一個臣子了。如果你不早做決斷,遲早要被害死的!”
其后,蒯通又勸了韓信好幾次,但好說歹說,韓信就是不聽。他總以為自己功多,劉邦肯定不會將自己怎么樣。蒯通見韓信執(zhí)迷不悟,便已預料到他必死的結局,于是蒯通假裝發(fā)瘋,脫離了韓信陣營。沒成想是禍躲不過,韓信臨死前竟將自己供了出來。
最終,劉邦將蒯通抓了起來,并帶到長安,當面責問他:“你為何攛掇韓信謀反?”之后,劉邦專門準備了一個油鍋,準備將蒯通炸死,為當年慘死的酈食其復仇。然而在臨死前,蒯通卻說:“容我再說一句吧!”
劉邦非常好奇蒯通想要說啥,于是給他留了最后一絲機會。蒯通從容回答:“狗總是要對自己主人以外的人狂吠。那時候,我只知道有、韓信,并不知道有您。天下紛亂,想搶帝位的人多了。之所以沒像您一樣當皇帝,是因為能力不夠?難道您能將這些人殺盡嗎?”
劉邦雖然殺了一些功臣,但并非嗜殺成性之人。他一向愛惜人才,非常佩服智謀之士。在其一生中,曾赦免了很多犯了死罪的人才,而蒯通也是其中之一。蒯通各為其主的言論最終說服了劉邦,而他也被當場釋放。其后,蒯通投靠到相國曹參門下,得以善終。
秦末戰(zhàn)亂時,智者層出不窮,而蒯通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僅憑三寸不爛之舌,險些造就了三足鼎立的局面。若非韓信遲疑,中國的面貌恐怕將面目全非。此外,他還準確地預言了韓信的悲慘結局,及時脫身并準備一番說辭以自保,最后得以善終。而韓信呢?他不懂水滿則溢,急流勇退的處世道理,反而死前大呼悔之不反,最終給后人空留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