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盆栽養(yǎng)護的植物花卉,無論是室外露養(yǎng),還是室內養(yǎng)護的植物,土壤幾年不更換就容易結塊,土壤就會變硬,而且盆土上還容易有裂縫,澆水容易積水,或者是水分從縫隙直接流走了。
如果是在春暖之后,出現(xiàn)盆栽土壤結塊的情況,就可以將舊土全部清除,之后換上新的盆栽土,但是在其他不適宜換盆的季節(jié),就不太適合換盆,這個時候要如何改善土壤結塊的狀況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土壤結塊是什么導致的,一般就是自來水澆多了,或者是大水沖灌。
自來水里面含有氟氯化合物,屬于硬水,長期直接澆土壤中就容易導致盆土板結。應該用雨水或放置幾天之后的自來水澆花才是最適合的,特別在土壤偏堿的北方地區(qū)。
另外一種讓土壤板結的就是亂施肥,經(jīng)常給一些生肥很容易導致盆土結塊,如沒有腐熟的茶渣、咖啡渣、淘米水,這些生肥不會直接被土壤吸收,會在土壤中腐熟發(fā)酵。
其他讓土壤板結的原因就包括根系生長緊迫,土壤長期不澆水等。
生肥會導致土壤結塊,但是在土壤中添加一些腐熟的有機肥,卻是可以緩解土壤結塊的狀況,而且還能增加土壤肥力,有利改善土壤的結構。
可以直接將顆粒有機肥直接碾碎成粉,將盆土表層的土壤去掉,之后將有機肥粉末混入盆栽土中,替換掉表層的土壤。
之后再等盆土干透澆透,讓肥料慢慢滲下去,這樣就能補充土壤的肥力,促進植物生長。
養(yǎng)護盆栽植物的過程中,不要將一些生肥直接放在土壤中,各種茶水、牛奶、果皮、淘米水等,都不要直接放盆土中,要放在容器或塑料盆中腐熟發(fā)酵之后才能用來作為肥料。
盆栽植物生長較快的,可以1~2年換盆一次,如果是生長較為緩慢的,可以2~3年換盆一次,這樣就可以很好避免土壤結塊導致植物生長不良。
栽種植物注意不要一下子用太大的容器,容器過大不僅不會促進植物生長,還容易導致積水,植物水分過于充足,導致生長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