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臺灣(之五·墾丁公園)編后: 張文信
飯店對面就是海灘,第一道景觀就是“船帆石”,臺灣人又管它叫:“尼克松的頭”,我們看看兩者都像。海灘上珊瑚礁到處都是,非常好看,還有一個碉堡,不少人圍著碉堡和船帆石在照相,我就把這場面給拍下來了,感覺其中的意境非常有意思。
在墾丁公園我們主要參觀了鵝鑾鼻和貓鼻頭兩個景點,這是臺灣最南端的兩個突出點:鵝鑾鼻在東邊,是巴士海峽和太平洋的分界點;貓鼻頭在西邊,是巴士海峽和臺灣海峽的分界點。
我們先參觀鵝鑾鼻,這里有一座燈塔,白色的燈塔映襯在藍天之下,顯得非常美,燈塔對面的遠處,有一座尖尖的山名叫大尖山,從鵝鑾鼻到貓鼻頭并不遠,但是等我們玩到貓鼻頭時,天氣已經(jīng)開始變陰了。貓鼻頭是因為這里有一塊珊瑚礁滾落到了海邊,形狀像一只貓而得名的。因為變天了,所以陣陣海浪卷起浪花不斷地在拍打著海岸,海水的顏色開始起變化了,眼睛看著四處濺起的浪花,耳朵聽著陣陣的濤聲,心靈有一種被蕩滌的感覺,非常想能在海邊多坐一會兒,多聽聽濤聲,多看看海浪,但是身不由己,我們還必須盡快趕赴臺東的知本縣去。
下面是關(guān)于墾丁公園的一些介紹:
墾丁公園位于屏東縣恒春鎮(zhèn)、臺灣島南端恒春半島南側(cè),四季如春,椰林搖曳,有“臺灣夏威夷”的美稱。陸地面積1.7萬多公頃,海洋面積1.4萬多公頃,包括了海灣、湖泊、河川、原始森林、草原、丘陵、珊瑚、礁臺地等各種地形、地勢,更有早期先住民的文物點綴其間。墾丁公園成立于1984年1月是臺灣第一座公告成立的公園;墾丁公園三面環(huán)海,東鄰太平洋、西鄰臺灣海峽、南瀕巴士海峽,是臺灣本島唯一的熱帶區(qū)域公園。
墾丁公園是同時涵蓋陸域與海域的公園,陸地范圍包括龜山至紅柴臺地崖與海濱地帶、龍鑾潭、貓鼻頭、南灣、墾丁森林游樂區(qū)、鵝鑾鼻、東沿太平洋岸經(jīng)佳樂水,北至南仁山區(qū)等區(qū)域;墾丁公園海域范圍包括南灣海域及龜山經(jīng)貓鼻頭、鵝鑾鼻北 至南仁灣間,距海岸
墾丁公園具有奇特的地理景觀、豐富多變的生態(tài)、特殊罕見的海岸林帶的植物群,墾丁公園共擁有熱帶樹種一千多種,為臺灣第一座熱帶植物林,也是世界八大實驗林場之一;墾丁公園分為植物景觀與人工建筑融合的游賞區(qū)域、特有的地形景觀和植物景觀、原始珊瑚礁雨林帶等三區(qū)域,其中原始珊瑚礁雨林帶并未對外開放。
最特別的是,墾丁公園境內(nèi)每年還有大批候鳥自北方飛來過冬,數(shù)量之多蔚為奇觀;墾丁公園海底的珊瑚景觀更是繽紛絢麗,是墾丁公園中的勝景之一,為墾丁公園妝點出卓絕風貌;墾丁公園還有許多特殊景觀例如茄冬巨木、人工湖、石筍寶穴、銀葉板根、觀海樓、仙洞、一線天、垂榕谷、棲猿崖等旅游景點非常值得游客一游。
墾丁公園屬熱帶性氣候,地質(zhì)以珊瑚礁為主,貓鼻頭、龍坑、鵝鑾鼻附近,皆可看到裙礁、海崖、海蝕溝等發(fā)達的珊瑚礁地形;海灣堆積的砂粒,則含有大量的貝殼砂;而墾丁森林游樂區(qū)、社頂自然公園及鵝鑾鼻等地,則是隆起的珊瑚礁臺地;受東北季風影響,區(qū)內(nèi)也形成了砂瀑、砂河、砂丘等風成地形。植物生態(tài)方面,以熱帶海岸林及熱帶季雨林最為彌足珍貴:熱帶海岸林的樹種多自南洋漂洋過海而來,原本遍布恒春海岸,但在人為開發(fā)下已逐步萎縮,如今僅存于香蕉灣附近;墾丁地區(qū)炎熱多雨,惟因雨量分布呈季節(jié)差異,欠缺發(fā)展成熱帶雨林的條件,而成為熱帶季雨林,此以南仁山為代表。此外尚有濕地、草原、灌叢、珊瑚礁濱岸植物等群群落,及罕見的水仄、水丁香等,群相豐富而完整。
(配樂:a小調(diào)第一小提琴協(xié)奏曲·巴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