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強加愿望給孩子
很多父母,自己身上可能沒有什么成就,于是,便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因此,有些孩子被迫彈鋼琴、學跳舞、參加各種競賽、出書、當班干部,凡是好的東西樣樣不缺。
例如,有一位這樣的媽媽,她說:“我是一個平凡的女人,在自己身上沒有實現(xiàn)的愿望,希望在孩子身上得到實現(xiàn)。我希望孩子多讀書,增加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我希望孩子練習書法繪畫,提高自身的品位;我希望孩子學習舞蹈聲樂,增加自身的形體美……我沒想讓孩子樣樣精通,但是想讓她每樣都會一點兒,將來有點兒特長,走向社會后,不至于像我們一樣,什么也不會。我是真的希望孩子成為一個多才多藝的才女?!?/p>
父母希望孩子能力強,有修養(yǎng)的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如果教育培訓的方式不對,會對孩子的心理帶來創(chuàng)傷。一些父母從不聽孩子的意見,總是說:“小孩子懂什么,聽大人的沒錯。”一次次地把自己的愿望強加在孩子身上。
有一個女孩,長相漂亮、身材苗條,而且特別喜歡舞蹈,業(yè)余時間參加舞蹈班??伤母改笀詻Q反對。他們不經(jīng)孩子同意,在校外給孩子報英語班、數(shù)學班,還不辭辛苦地每天接送。孩子不感興趣,為逃避上課經(jīng)常撒謊,放學不回家,結(jié)果一個學期結(jié)束什么也沒學會。
父母不了解孩子的想法,不尊重孩子的興趣,而把自己的愿望強加給孩子,這樣孩子往往會形成叛逆的性格,或者在父母的壓迫下遵從父母的想法,使他們從小就失去靈性。
曾經(jīng)有一期少兒節(jié)目,主持人走到一位小朋友面前,說:“小朋友,今天你給我們帶來了什么節(jié)目???”小女孩站在那里,不說一句話。“聽說你會背元素周期律,能給我們背一遍嗎?”“不是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周期表!氫、氦、鋰、鈹、硼……”
這位小女孩,年紀不大,不僅能把元素周期表全背下來,而且背得比主持人念得還要快。她是怎么背會的我們暫且不說,但我們不能忽視的是藏在她的出口成章背后的隱憂:和與她站在一起的幾位小朋友相比,她似乎少了那么一點靈性……
原來,小女孩的媽媽是一位化學老師,從小就強迫孩子學習這些知識,卻讓孩子童年的這點天真爛漫的天性慢慢泯滅了。
這里有一個小女孩叫晶晶。在晶晶小的時候,媽媽為了培養(yǎng)她在音樂方面的興趣,送她去參加“小提琴”興趣班。從那時起,晶晶每周去二次興趣班。此外,每天都要練琴;上小學后,練琴是她除了上學之外最重要的事情。
后來,隨著晶晶小提琴技藝的不斷提高,媽媽帶她參加各種演出,也獲得了很多榮譽,晶晶媽媽的虛榮心得到極大滿足,但是對練琴的要求也變本加厲,晶晶稍有懈怠,就會遭到媽媽的責備甚至打罵。
但是,后來晶晶上了大學,不再受媽媽的約束,就再也沒碰過小提琴,而且,她發(fā)誓今后再也不拉小提琴了,因為她一看到小提琴,就會回憶起過去那段痛苦的日子。
對晶晶來說,她可能一點也不喜歡拉小提琴,但晶晶的媽媽把自己的愛好與夢想強加給她,奪走了晶晶童年的歡樂,也扼殺了晶晶對音樂的興趣。
從上面這些例子可以看出,如果父母不顧孩子的興趣與愛好,就替孩子報各種興趣班、培訓班,強迫孩子學習,往往會適得其反。如果讓孩子擔負起父母的愿望,那孩子的負擔就太重了。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性格會越來越叛逆,孩子的行為也會越來越不可思議,如此發(fā)展,后果不堪設(shè)想。
因此,父母如果關(guān)心孩子的未來,就不要把自己的愿望強加給孩子,對孩子的愛好,只要不是原則問題,就不要干涉過多,順其發(fā)展,并注意觀察,發(fā)現(xiàn)其天賦,然后因勢利導,促其發(fā)展,且不可主觀地為孩子設(shè)計好一切,強迫孩子去做,這樣會壓抑孩子的興趣,使孩子產(chǎn)生逆反心理。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意見,如校外興趣班上或不上要征求孩子的意見,只要孩子說得有理,就要采納,因為任何成功的基礎(chǔ)都是興趣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