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羅云霞
圖片:pexels
來源:凱叔講故事(ID:kaishujianggushi)
最近,上海一名8歲左右的男孩,連續(xù)兩天在超市內(nèi)閑逛,而且一待就是一整天。超市員工擔心孩子出事,于是選擇了報警。
可當民警詢問小男孩父親的名字時,小男孩竟說:「我爸叫司馬光?!?/span>民警半信半疑,他卻振振有詞:「我們老家的都姓司馬。」民警立即去查證,結果查無此人。不僅如此,小男孩還謊報家庭住址,當民警送他到「家」后,對方家長卻稱根本不認識小男孩,民警又一次被耍了。無奈之下,民警只得把孩子帶回派出所,通過耐心溝通,小男孩終于說出了實情:爸爸根本不叫司馬光,自己就是因為不想上學,又怕爸爸媽媽責備,所以才躲在超市里瞎逛。「孩子這么小就學會撒謊,還臉不紅心不跳,長大了還得了?」的確,撒謊是大多數(shù)家長心中的一根刺,因為「撒謊」一詞,早已被我們賦予了太多糟糕、不好的味道,甚至有著很濃的道德羞恥感。兒童教育專家曾說,孩子所有的行為背后,都有對應的心理原理。孩子任何一種不良行為的背后,都有一個未被看見的需求在吶喊:每一個喜歡撒謊的孩子,都有一個不被人發(fā)現(xiàn)的渴求。《少年說》中,一個初一的男生,在臺上對老師和同學們喊話,說自己要改掉「撒謊」的毛病。曾經(jīng),他聽別人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為了讓別人覺得他很獨立,就到處哭窮;當聽到老師說勤儉節(jié)約是好習慣時,他就天天吃同學的剩飯……可是,當謊言被戳穿了之后,他換來的卻是同學的討厭與疏離。這次,他終于喊出了心聲:他根本不想撒謊,只是想讓大家注意他、喜歡他。教育心理學認為:孩子撒謊,很大程度是源自于內(nèi)心的無助和困惑。很多時候,我們急于去批評教育孩子。那些教育的話孩子聽到了,孩子想表達的聲音,你聽到了嗎?母親聲淚俱下地控訴兒子的「罪行」:逃課、打架、成績差,最關鍵的是撒謊成性,從孩子嘴里永遠聽不到一句真話。可當朋友單獨與孩子溝通時,卻發(fā)現(xiàn)另有隱情。男孩說,媽媽工作忙很少關心他,爸爸脾氣暴躁,只要發(fā)現(xiàn)他做錯事,就不分青紅皂白地把他痛打一頓,還因為他與媽媽吵架,摔門而去,幾天不見人影……聽到孩子這么說,朋友感到莫名的心酸,緊緊地擁抱了一下這個男孩。沒有愛撒謊的小孩,只有沒有準備好去理解孩子的父母。這樣冷酷的家庭環(huán)境,讓孩子內(nèi)心的壓抑無處躲藏,只能尋找別的發(fā)泄口。而撒謊叛逆,就是孩子情緒發(fā)泄的出口,也是潛意識與家庭對抗,他不過是想獲得父母的溫情與關注而已。李松蔚老師曾說:「每一句謊言的背后都有它的訴求,謊言是假話,但訴求是真的?!?/span>孩子永遠是這個世上最需要被關注的物種,他們渴望被專注地寵愛,被長久地呵護。所以,當孩子撒謊的時候,我們先不要忙著去責怪孩子變壞了,而是要放下大人的成見去聽一聽謊言背后的需求。孩子說謊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的不作為、不關心、不理解。《川川家長會》中,關于孩子撒謊,有位嘉賓提到了一個心理學名詞——滑坡定律,即很多家長普遍有一種「小時候偷針,長大了偷金」的意識。換句話說,就是認為孩子今天撒謊了,以后品格就有問題了。專注研究孩子撒謊20年,來自多倫多大學的發(fā)展心理團隊發(fā)現(xiàn):所以,對于小孩子來說,撒謊和品格并不完全對等。從另一個角度想,撒謊是孩子大腦高度發(fā)展的一個表現(xiàn)。一位網(wǎng)友曾分享過小時候撒謊的經(jīng)歷:上小學時,父親規(guī)定他不能看電視。有次,他偷看了,在父親進門前趕緊關了,當父親問他有沒有看電視時,他本能地回答「沒有」??筛赣H發(fā)現(xiàn)電視機是熱的,于是狠狠揍了他一頓。接下來他學乖了,掐著時間看,盡量留出足夠的時間讓電視機降溫,但父親還是發(fā)現(xiàn)了,因為電視頻道不是昨天關閉時的那個,于是又是一通教訓。最后他徹底學會了反偵察能力,在看電視之前先給客廳拍張照片,包括遙控器擺放的位置、電視頻道等細節(jié)他都特別留心,以便恢復原狀……看到這,不得不承認,這個撒謊的孩子思維真的很縝密啊。其實,撒謊的孩子都很聰明,但聰明不能用于撒謊,關鍵還在于父母的引導。我們應該認識到的是,嚴苛的懲罰不一定能幫助孩子誠實,相反,很可能把孩子逼得去說更多的謊言,讓我們和孩子的心漸行漸遠。一個成熟的家長,要在心理上理解與接納孩子,在行為上給孩子示范和引導,才能讓孩子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誠實守信。當孩子說謊時,我們?nèi)绾巫觯?/strong>
有位作家曾說:撒謊,就像孩子靈魂中的一次感冒,不必大驚小怪,也不能放任自流。有次,陪閨蜜去幼兒園接孩子,她4歲的兒子正與小伙伴們聊天:「我會功夫,我一個人能打100個人你信不信?」另一個孩子也不示弱:「我的爸爸才厲害呢,他是超級英雄,能帶我上月球去玩呢?!?/span>我與閨蜜撲哧一聲笑了出來,這些孩子也太會「吹?!沽税桑?/section>《兒童行為心理學》一書中認為:「學齡前會撒謊的孩子,是因為沒有明確的道德觀、是非觀,在孩子的世界里認為自己舒服、高興就是對的?!?/span>年幼的孩子,分不清虛幻和現(xiàn)實,他們常常把自己想象、渴望的事情,當做真實發(fā)生的事情來對待。面對那個腦洞大開,滿嘴跑火車的小人兒,父母千萬不要簡單粗暴地一句「你不要說謊」來批評孩子,這樣只會打擊孩子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澳大利亞記者伊恩在《天生會撒謊》里說:「如果7歲以后的孩子依然愛說謊,說明他的內(nèi)心深感不安與恐懼?!?/span>孩子撒謊,很大程度上是內(nèi)心的恐懼在驅(qū)使他用謊話來保護自己。推了自己的弟弟或妹妹不承認,可能是因為害怕失去父母的愛;考試沒考好,模仿家長的筆跡簽字,可能是因為害怕被家長責罵。每個愛說謊的孩子背后,其實都站著一個允許度極低的父母。左一個不同意,右一個不允許,正是在與父母一次次的互動過程中,孩子逐漸得出了一個認知——坦誠地表達需求、講真話,肯定會「被責罰」的。只有當孩子覺得被理解、被接納且是安全的,他才能表達真實的想法,不再說謊。《家有兒女》里有一集,因為父母答應劉星得到第一名就獎勵一個MP3,于是劉星拿了小雪的作文冒充得到了第一名的獎狀。后來劉星因為內(nèi)心的愧疚,承認了錯誤,并跟老師說明了情況,把獎狀還了回去。本以為會被暴打一頓,結果父母知道后,不僅沒有懲罰他,反而因為他勇于承認錯誤,獎勵了他一個MP3,并告訴他,這才是真正的男子漢。親子之間,最重要的不是父母用自己高高在上的權柄壓制和管教孩子,而是緊緊拉住父母與孩子之間那條名叫「愛與鼓勵」的線。在愛與鼓勵里長大的孩子,在面對問題時,他才不會退縮,更不會違心地撒謊。- END -
* 作者簡介:本文轉(zhuǎn)載于凱叔講故事(ID: kaishujianggushi),3000萬孩子的故事大全 ,爸媽的育兒寶典。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