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投資,我們通常想的都是收益的高低,畢竟大家都是為了來賺錢的。但其實我們往往會忽略一個事實:我們獲得的收益,一方面是投資帶來的回報,但同時,我們在過程中還支付了很多費用和成本。這兩個東西相減,才是我們實實在在賺到的錢。
換句話說,想要真正賺到錢,我們不但要考慮“開源”,也不能忘了“節(jié)流”。
那有些人可能想:這個道理我能明白。不過做投資,肯定是“開源”比“節(jié)流”更重要。錢都是掙出來的,不是省出來的啊。
但在個人投資這件事上,事實可能和你的直覺正好相反。
實際上,投資過程中的費用和成本,對我們的投資收益率的負面影響非常巨大。很多投資者就是因為買了費用過高的產品,或者忽視了投資中的很多隱性成本,最終導致自己的回報凄慘。
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最常見的投資方式就是購買各式各樣的基金,那么一個典型的基金都會有哪些費用呢?
我們來看國內一個著名基金公司旗下基金的招募說明書,翻到了“基金費用概覽”那一頁。
你會看到,在我們買一個基金的時候,涉及的費用多達十項……從管理費到交易費,從托管費到賬戶維護費,這些錢,全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是靠我們每個買基金的人來支付的。
那么這些費用和成本加起來有多少呢?我們簡單來計算一下。
拿這只基金來說,它的名稱叫做“滬港深精選股票型基金”,一聽就知道是投資股票的。這類基金一般費用比較高。比如這只基金,首先要收1.5%的管理費——管理費主要就是用來支付基金經理和團隊的工資,租辦公室的費用,各種運營雜費的。
而且,這個1.5%可不是一次性收取的,而是年年收——準確說是每天收,一年加起來是你投資額的1.5%。只要你在里面一天,它就要收你一天的費用。
另外一個常見的費用是申購費,這是個一次性的費用。這只基金的申購費是1.5%,也就是說,你買100塊錢這個基金,那么買進去的一瞬間,就被拿走了1塊5。等于基金一到賬,你就剩98塊5了。這個錢基本就是被各種銀行、代銷機構或者基金公司拿走了。
還有一個隱藏很深的費用叫做贖回費,所謂贖回費,就是如果你說我不想投資了,我要把錢拿出來,這些機構還要收你一筆錢。
比如這只基金,如果你7天內就贖回,要收走1.5%的贖回費,當然如果你投資的時間更長一些,比如1~2年贖回,費用就會降低到0.25%,這也是鼓勵你保持耐心、長期持有的一種方式。
所有這些我們提到和沒提到的費用加起來有多少呢?拿這只基金來說,假設你持有的年限是3年左右,那么每年會付出3%左右的費用。
那么這里問題就來了:每年3%的費用到底高不高呢?好像聽著也沒多少???
如果這么想,可就大錯特錯了。
我們來做個簡單的計算你就明白了。假設本來你投資的這個基金,平均每年回報是10%,這個成績相當不錯了吧。但是由于你支付了各種五花八門的費用,最終你真正拿到的收益應該是7%。
假設我們一開始投資了100塊錢,按照10%的每年回報,十年之后你的100塊錢會變成259塊錢,二十年之后你的100塊錢會變成673塊錢,分別翻了接近3倍和7倍。
但是經過各種機構的“雁過拔毛”,按照7%計算,你的100塊錢會變成多少呢?十年之后是197塊,二十年之后是387塊。
這是個什么概念?如果按照投資十年計算,你的利潤被別人拿走了40%;如果按照二十年計算,你的利潤被別人拿走了50%,高達一半之多。
換句話說,僅僅因為這些看起來好像也沒多少的費用,你辛辛苦苦攢錢投資二十年,最后一半的收益都奉獻給各種銀行、機構和基金經理了。這聽起來是不是實在有點荒謬?
但沒辦法,投資的時候我們都更愛盯著那個收益率的數(shù)字,而往往忽略了節(jié)省成本的重要性。
而且,基金公司和各種財富管理機構非常清楚地知道這里的門道,所以在剛才那份74頁的基金招募說明書里,你得翻到第69頁才會發(fā)現(xiàn)關于費用和成本的說明。
那么為什么看起來每年只有一點點的成本,卻會大幅改變我們的投資收益呢?其實原因也很簡單,就是我們最熟悉的復利的作用。說白了,你第一年付出去的那2%、3%,看起來不起眼,之后如果復利滾動十年、二十年,結果也是很可觀的。
比如有人就算過這么一個賬。我們都知道,股神巴菲特用來投資的不是一個基金,而是一個控股公司。所以,任何想投資巴菲特的人,直接買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股票就行了,不用交給他任何額外的費用。但是如果我們現(xiàn)在假設巴菲特開始成立的是一個對沖基金,也收取各種行業(yè)標準費用,那么他會吃掉多少給投資者創(chuàng)造的利潤呢?
巴老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
對沖基金的典型費用結構是所謂的“2+20”,就是每年管理費是2%,如果賺到了錢,基金經理和你二八分,你拿80%,他拿20%。
這個分成聽起來好像還挺合理的。但是如果你真的計算一下,結果可能會嚇你一跳——
假設從1956年開始算起,在長達60多年里,你投資1萬美元給巴菲特,他不收取額外費用的話,這筆錢最終會變成6億美元,收益簡直可怕;但如果他采取這個“2+20”的收費方式,他最終返還給你的是多少錢呢?答案是:2000多萬美元。
換句話說,靠收取這個費用,巴菲特最終會拿走你96%的投資回報。你沒有看錯,不是20%,不是50%,而是96%。
現(xiàn)在你應該知道成本和費用的可怕之處了吧。這就是想告訴你的:在投資的時候,千萬不要忽視了節(jié)省成本。哪怕你每年只能省掉一點點,對長期投資收益率的幫助也是很大的。
那么說到這里你肯定想,如果一年3%的成本比較高,那么多少才算低,我才更應該買呢?
當然,這個問題沒法一概而論。一個投資產品的成本費用,不同基金公司,不同投資品類,甚至不同時期都會不一樣。不過可以做一個簡單的參考。
總體來說,市場上常見的基金里,費用最低廉的就是類似于滬深300指數(shù)基金這樣的被動型寬基指數(shù)基金。這類基金,不需要人為干預,也不需要頻繁地交易,單純地跟蹤市場就可以,所以費用可以做到比較低廉。
目前我們國家的滬深300型指數(shù)基金的管理費在0.5%左右,加上托管費、申購費等等其他費用,一年平均成本大概會是0.8%~1.0%左右。這個數(shù)字,可以給我們一個大概的參考。
當然,如果你關注美國市場,會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美國最流行的指數(shù),標普500指數(shù)基金的費用已經低到了令人發(fā)指的程度……例如先鋒領航投資集團(Vanguard)的標普500指數(shù)基金(代碼:VOO)每年的管理費只有神奇的0.02%,算上其他各種費用,一年的成本可能連0.05%都沒有,比起我們國家的主流基金來說簡直低太多了。
相信你現(xiàn)在已經理解了“節(jié)流”比起“開源”來,重要性一點也不低這個道理。不過更有趣的是,“節(jié)流”的作用可能比你想象的還要多。
投資有這么一個邏輯:即使是專業(yè)的基金經理,打敗市場也是很難的,與其在無數(shù)個主動型基金里大海撈針,還不如去投資被動型的指數(shù)基金,起碼能獲得平均回報。
但如果我們非要去買主動型基金,想讓好的基金經理幫我們管錢,有沒有什么方法可以預測哪個基金比較好呢?
業(yè)界大名鼎鼎的基金研究和評級機構晨星,對此做了一個小研究,在對全球資本市場做了各種統(tǒng)計和測算之后,他們發(fā)現(xiàn),最好的預測指標,居然是基金的收費。他們發(fā)現(xiàn),收費越少的基金,總體越容易成功。也就是說,你要是投資之前想著給自己省點錢,不但能節(jié)流,可能獲得的收益也更高。
下面是研究報告的截圖,你可以看到這個有點令人驚訝的研究結論。
從左至右為,美國股票型基金、行業(yè)股票型基金、國際股票基金、平衡型基金、投資型債券基金、地方政府債券基
而且收費越低,表現(xiàn)越好這個現(xiàn)象,不只適用在股票型基金上,其他類似債券、平衡型基金,甚至國際基金都有這個規(guī)律。
當然晨星也說,這只是一個統(tǒng)計學上的相關性,基金收費低不代表就一定會帶來好業(yè)績。但毫無疑問,如果你在投資的過程中懂得節(jié)省費用,降低成本,你成功的可能性就會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