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松是中老年最為常見的一類以“骨量減少、骨的微觀結構退化、骨的脆性增加和容易發(fā)生骨折為特征”的全身骨質代謝性癥候,尤其在女性絕經后較多發(fā)生,此外長期臥床、營養(yǎng)不良、甲亢、糖尿病、乳糖酶缺乏癥、男性性功能低下者、庫欣綜合征及長期缺乏體育運動者等皆可發(fā)生本癥,此外,吸煙、酗酒、口重、過量攝入咖啡和蛋白質、較少曬太陽也是引發(fā)因素。本癥發(fā)生比較隱晦,常在發(fā)生骨折意外事故經影像學檢查時確診,骨質疏松常引發(fā)各類骨折及骨折并發(fā)癥,其中骨質疏松癥最嚴重的后果之一是髖骨骨折,病人中有1/3死于各種并發(fā)癥,而存活者中也有部分人成為殘疾人。
中醫(yī)將骨質疏松癥列入“骨痹”、“骨痿”、“骨折”、“骨弱”、“腰痛”等范疇。中醫(y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骨的生長發(fā)育強健衰弱與腎精盛衰密切相關,腎精充足則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得以滋養(yǎng)而強化有力,一旦腎精虧虛則骨髓生化乏源,骨骼失養(yǎng),骨質含量下降,骨密度降低而發(fā)生骨質疏松癥;此外,中醫(yī)認為“脾為后天之本,能滋養(yǎng)先天之不足”故而脾虛容易導致氣血生化乏源,氣血不足不能濡養(yǎng)筋骨,腰府四肢筋脈失養(yǎng)而發(fā)為“骨痿”,腎虛的基礎上感受風寒濕熱之邪而發(fā)為“骨痹”。其發(fā)生多與先天不足、飲食內傷、勞欲過度等密切相關,病位在骨,病性是本虛標實,以腎虛髓減為本,風寒濕邪、瘀血閉阻為標,骨之形質損傷是其病理基礎,因腎主骨生髓,髓充則能健骨,所以治腎亦即治骨。
中醫(yī)奠基之著《素問·上古天真論》開篇就有記載“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fā)長......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丈夫八歲腎氣實,發(fā)長齒更......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八八齒發(fā)去。”可見女子在七七和男子七八之齡肝腎虛虧而見筋骨衰退,多見骨質疏松之癥?,F代醫(yī)學研究發(fā)現女性患骨質疏松癥的危險性是男性的3倍,絕經期后的女性約有1/3患骨質疏松癥。骨質疏松不是一日之間的突變,而是逐漸緩慢形成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過膳食調養(yǎng)肝腎之精而不斷提高人體對抗骨質疏松病變的能力,現代醫(yī)學認為骨質疏松癥的飲食總則為:宜吃富含鈣、蛋白質、維生素D及維生素C的食物,多吃新鮮蔬菜,忌食辛辣、過咸、過甜等刺激性食物。中醫(yī)則以補肝腎、強筋骨、益氣血、填精髓的膳食原則進行調治。
常用的食材主要有黃瓜籽、核桃仁、黑芝麻、黑豆、黃豆、桑葚、紅米、龍眼干、菠菜、小白菜、蕹菜、雞毛菜、黃花菜、茼蒿、油菜、芹菜、紅棗、板栗、懷山、松子、蓮子、木瓜、鷓鴣、雞蛋、瑤柱、海參、海帶、田螺、紫菜、海蜇、羊肉、鹿血、鹿肉、鹿筋、蝦米、韭菜、生姜、豬肝、銀耳、黑木耳、胡蘿卜、蘿卜纓、驢肉、甲魚、王八、牛尾骨、豬骨、牛奶、烏雞、鳳爪、豬腰、羊腰、鱔魚、小黃魚、河蟹等,常用的藥材主要有人參、黨參、黃芪、枸杞子、黃精、骨碎補、山茱萸、肉蓯蓉、補骨脂、鹿角片、鹿茸、淫羊藿、仙茅、巴戟天、菟絲子、熟地黃、生地黃、白術、制何首烏、茯苓、炒杜仲、沙苑子、當歸、魚鰾膠、懷牛膝、蓮須、鎖陽、續(xù)斷、金毛狗脊、龜板、龍骨、牡蠣、鐘乳石、鱉甲、丹參、桑寄生、核桃仁、五味子、楮實子、覆盆子、蓮子肉、蜈蚣、三七、海馬、海龍、海燕、鹿角膠、龜甲膠、阿膠、鹿角霜、鹿銜草、雞血藤、千年健、千斤拔、女貞子、無名異、麥飯石、紫河車、地骨皮等。
我在臨床時經常遇見骨質疏松的中老年患者,常介紹三子一山膳食驗方讓他們配合治療,普遍反饋效果良好。具體配方如下:黃瓜籽、黑芝麻、核桃仁各1000克,懷山藥800克,紅砂糖200克。選用籽粒飽滿的黃瓜籽、黑芝麻、核桃仁,揀去雜質、清水稍稍清洗、曬干、炒熟,與正宗麩炒懷山藥飲片一同粉碎成細末,加入紅砂糖,攪拌均勻,玻璃瓶密封貯存,每日二次,每次取出50克左右,空腹時溫開水沖服;或取藥粉100克與低筋面粉200克混合均勻,加入泡打粉 1?茶匙、鹽碎1/4茶匙,調勻,再打雞蛋二枚,適量清水和面,待面團發(fā)酵后,用模具做成各種形狀的饅頭,蒸熟食用。方中黃瓜籽是北方民間秘傳補鈣接骨壯骨之神品,具有續(xù)筋接骨、強身壯骨、祛風消痰之效,對于中老年人的腰腿痛、骨質疏松、腿腳抽筋、風濕痹痛、關節(jié)痹痛及扭挫損傷、頸腰椎痹痛、股骨頭壞死及肝胃脾肺等臟器病損都有良好的恢復治療和保健作用。黑芝麻具有補肝腎、益精血、潤五臟之效。核桃仁具有溫補肺腎、定喘化痰、潤腸固精之效,治療腎虛腰痛名方青蛾丸中以核桃仁為主藥,《醫(yī)學衷中參西錄》載:“胡桃,為滋補肝腎、強健筋骨之要藥,故善治腰疼腿疼,一切筋骨疼痛。為其能補腎,故能固齒牙,烏須發(fā),治虛勞喘嗽,氣不歸元,下焦虛寒,小便頻數,女子崩帶諸證”。懷山藥能固腎益精、補脾益胃、生津益肺、聰耳明目、長志安神、助五臟、強筋骨、祛冷風、鎮(zhèn)心神、安魂魄、長肌髓,為重要的滋補藥食同源之品。紅糖益氣養(yǎng)血、健脾暖胃、活血化瘀。諸品合用共奏健脾益腎、強筋健骨之效,烹飪得當,味美可口,深得廣大人們的喜愛,值得推廣。
條件允許者,還可以在三子一山方中加入生菜籽1000克,生菜籽能舒筋活血,對于筋骨挫傷有顯著療效;或者枸杞子800克,枸杞子能滋補肝腎、祛風明目、強筋健骨、補精壯陽,久服可以抗衰老,《保壽堂方》載地仙丹以枸杞葉、花、子、根煉制而成能延年益壽,《本草經疏》載:“枸杞子,潤而滋補,兼能退熱,而專于補腎、潤肺、生津、益氣,為肝腎真陰不足、勞乏內熱補益之要藥。老人陰虛者十之七八,故服食家為益精明目之上品。”或加南黑棗,南黑棗能補腎養(yǎng)胃,益氣健脾,養(yǎng)血壯神,潤心肺,調營衛(wèi)、生津液,悅顏色,通九竅,助十二經,解藥毒,調和百藥,為傳統(tǒng)補腎食品“黑五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