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太極拳的經(jīng)典,《太極拳論》我們都不陌生,細細品鑒,我們從中可以學到四個方面:
1、太極的體性及含義;
2、太極拳的身法及性能;
3、太極拳的次笫功夫;
4、太極拳的主要要求和禁忌。
我們來一起看下:
一、太極的體性及含義
論日:“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北揪錇槿V,僅十六字,即高度概括了太極的含義是:太極是由無極而生,是動靜之機,陰陽之母。
何謂“機”?將發(fā)未發(fā)謂之機。何謂“母”?生子者也。何謂“無極“?古人曰:不動為無極,無形無象,全體透空。這種精神意境,用現(xiàn)代語,可譯為,無極是一種靜止的,不表示虛實,剛?cè)嵝蜗蟮囊环N高度空靜境界。在練拳上則表示:心不動,意不動,神不動,形不動,一句話,全身松凈自然的景象即為無極。
何謂“太極”?古人認為,事物是從無到有而發(fā)展的。從無到有的過程即為太極。所以說已動即為太極。一切事物的發(fā)展,只要一動,即有大小、強弱、虛實、剛?cè)?、上下、左右、前后、明暗和進退等現(xiàn)象的交替衍生和表示,這個交替變化的循環(huán)現(xiàn)象,即是陰陽的循環(huán)往復。陰陽是既相矛盾而又互相依存,它們通過動靜消長的客觀規(guī)律,而推動事物的發(fā)展變化,這便是太極的體性及含義。
對立統(tǒng)一的規(guī)律是宇宙一切事物的基本規(guī)律。所謂對立,即是說陰陽既是相反的兩個屬性,但在某種特定的情況下,卻又互相依存,太極拳的虛實、動靜、屈伸、開合等都是互為依存的現(xiàn)象,這就是古人說的:陽不離陰,陰不離陽的說法。
上面說的是太極的含義和“體”。那么太極的性質(zhì)又怎樣呢?拳論說:“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屈就伸?!眱H十六字即精湛無遺地說明了太極的輕靈圓活的特性,雖變化萬端,而理為一貫,所謂一貫即上述太極發(fā)展的原理通于萬變,熟之既久,即能達到人剛我柔,我順人背,動急急應,動緩緩隨的主動局面。
二、太極拳的身法及性能
太極拳的身法,總其要,拳論用十二字說明,即:虛靈頂勁,氣沉丹田,不偏不倚。太極拳的性能是:忽隱忽現(xiàn),左重左虛,右重右杳,仰之彌高,俯之彌深。進之愈長,退之愈促,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
以上論述,前者是“體”,后者是“用”。并全面地說明了太極拳輕靈圓活的特性。
什么是“虛靈頂勁”?一般的解釋為“頭容正直”,此為外表形象,而內(nèi)里精神是“虛靈”。所謂頂勁,即自己意識有經(jīng)常向上頂之意。人能經(jīng)常虛靈頂勁,便能頭腦清醒,眼目光明,頂勁之法,除頭容正直之外,要眼有所視,意有所向。
何謂氣沉丹田?氣沉丹田就能使氣分發(fā)四體百骸。氣沉丹田之法,先要頂虛、肩垂、胸涵、背拔、腰塌、胯松等身法上的合度,再輔以呼吸的開合升降,經(jīng)過慢慢練習,久之自然上部輕松而下部沉實了。
三、太極拳的次第功夫
論日:“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边@就明確地說明了練拳的步驟有三:著熟——懂勁——神明”。
“著”,即拳式的功夫及用法,太極拳的每一著式,都有一定的鍛練目的,能把它熟練地掌握了就叫“著熟”。
“勁”,是一種曲線的圓活無滯的化勁。掌握了這種勁,就能運用自如,變化萬端。懂勁后愈練愈凊,愈練愈巧,曲中求直,左右逢源,無往而不適。
到此階段,個人身心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了。
四、太極拳的主要要求和禁忌
太極拳的主要要求就是要分清陰陽,陰陽即是虛實,太極拳最忌雙重,雙重就是虛實不清。
拳論又說:“立如平準活似車輪,偏沉則隨,雙重則滯”。偏沉者陰陽清分也,陰陽消分則動轉(zhuǎn)靈活。雙重者虛實不清也,實不清動轉(zhuǎn)不靈身形遲滯。數(shù)年純功不能運化者,雙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雙重”之病,須知陰陽,陽不離陰,陰不離陽,陰陽相濟方為懂勁。懂勁后愈練愈精,默識描摩,漸至從心所欲,再加舍已從人之功,神而明之實非難事。
注:本文綜合整理自《太極拳圖說導引》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