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六月综合激情婷婷|欧美精品成人动漫二区|国产中文字幕综合色|亚洲人在线成视频

    1. 
      
        <b id="zqfy3"><legend id="zqfy3"><fieldset id="zqfy3"></fieldset></legend></b>
          <ul id="zqfy3"></ul>
          <blockquote id="zqfy3"><strong id="zqfy3"><dfn id="zqfy3"></dfn></strong></blockquote>
          <blockquote id="zqfy3"><legend id="zqfy3"></legend></blockquote>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第十八章 功敗垂成是蒙曼說隋·隋煬帝楊廣(上)最新更新章節(jié)
              隋煬帝不甘心第一次東征高句麗的失敗,半年后再次御駕親征。友情提示這本書第一更新網(wǎng)站,百度請搜索+吸取教訓(xùn)的隋軍憑借優(yōu)勢的兵力,周密的部署安排,即將大獲全勝,一雪前恥。然而就在關(guān)鍵時刻,突然發(fā)生了一件意外,迫使隋煬帝忍痛放棄了大好形勢,班師回朝。那么,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隋煬帝親率大軍征討高句麗,結(jié)果卻是三十余萬大軍客死他鄉(xiāng)。面對上上下下低迷的情緒,隋煬帝如果明智的話,就應(yīng)該先安撫一下遭受重創(chuàng)的百姓,然后臥薪嘗膽,等到時機成熟再圖大事。然而,隋煬帝卻迫不及待地發(fā)動了第二次征討高句麗的戰(zhàn)爭。幸好,因為有上一次的經(jīng)驗教訓(xùn),再加上精心的準(zhǔn)備,隋軍這次似乎勝利在望??墒撬蚕⑷f變的戰(zhàn)場,卻又戲弄了隋煬帝,讓他再一次無功而返,那么這一切究竟是如何造成的呢?

              大業(yè)八年(612),隋煬帝親自率領(lǐng)大軍討伐高句麗,最后以慘敗告終,三十余萬大軍,只有兩千多人回來。這可是沉重的打擊。那么,面對這樣的嚴(yán)重失敗,隋煬帝會怎么反應(yīng)呢?一般說來,在這種情況下,人類的反應(yīng)無非是兩種:

              第一種,老老實實地承認(rèn)失敗。一方面安撫遭受重創(chuàng)的百姓,另一方面臥薪嘗膽,好好反思,等時機成熟之后,再圖大事。

              第二種,無論如何不承認(rèn)失敗,而且,越挫越奮,非要較這個勁不可。

              那么,隋煬帝屬于哪一種情況呢?他選擇了第二種反應(yīng)。就在大業(yè)九年(613)四月,隋煬帝又率領(lǐng)百萬大軍,渡過遼河,再度討伐高句麗!

              大敗之后,休整剛剛半年就再次出征,這可是一個比較冒險的決定。那么,隋煬帝為什么非要這么倉促再戰(zhàn)呢?除了我們前面提到的那些戰(zhàn)爭理由繼續(xù)存在外,還有一個新的原因也非常重要。什么原因呢?面子。

              說實話,第一次討伐高句麗失敗,隋煬帝無論如何也難以接受。他這樣一個戰(zhàn)無不勝、攻無不克,經(jīng)歷過無數(shù)大風(fēng)大浪的大隋天子,怎么可能在高句麗這樣的小河溝里翻船呢?而且還當(dāng)著那么多國際友人的面,這簡直是太丟面子了!隋煬帝可是個驕傲的皇帝,這個面子,他無論如何也要挽回來,而且越快越好,否則在國內(nèi)、國際上似乎都很難交代。所以,這個仗必須要打。

              可能有人會覺得,打也可以,總不必親征吧?上次親征,不是沒有什么好處嗎?隋煬帝這次為什么還不吸取教訓(xùn)呢?其實,這個問題,不光我們這樣想,當(dāng)時人也這樣勸過他。誰呢?

              第一個,左光祿大夫郭榮。他說:

              戎狄失禮,臣下之事;千鈞之弩,不為鼷鼠發(fā)機,奈何親辱萬乘以敵小寇乎!

              什么意思呢?戎狄要是失禮的話,懲罰他們,是我們做大臣的職責(zé),由我們?nèi)マk就可以了;能發(fā)千鈞的弩機,怎么可以用來射殺老鼠呢?您是萬乘之尊,怎么可以親自去對抗那些小小的蠻夷之族呢?或者用我們老百姓最常說的一句話,殺雞焉用宰牛刀?這是郭榮的意思。

              第二個,太史令庾質(zhì)。這個人在煬帝上次親征的時候就提過反對意見,這次提得更直接了。他說:“陛下若親動萬乘,靡費實多?!北菹履侨サ脑?,這戰(zhàn)爭成本可就大了,本來一百塊錢能辦的事兒,一千塊錢也辦不下來。

              無論是提出哪種理由,這兩個人都是說隋煬帝沒必要親臨現(xiàn)場。那么隋煬帝有沒有可能聽這種意見呢?完全不可能。為什么呀?這就更關(guān)乎面子了。上一次隋煬帝親征打敗了,如果這次派一個將軍去,倒打勝了,隋煬帝的臉往哪兒放呢?所以,一聽庾質(zhì)他們的建議,隋煬帝勃然大怒,說:“我自行尚不能克,直遣人去,豈能成功也?”我自己去都不能夠打贏,派一個將軍去,怎么可能贏呢?因為有這樣的心理,所以,大業(yè)九年(613)的御駕親征也就勢在必行,無人能夠阻擋了。

              那么,這次御駕親征會不會取勝呢?應(yīng)該說,可能性還是非常大的。因為這一次出征跟第一次相比,多了兩個有利條件。哪兩個有利條件呢?

              第一個,隋煬帝學(xué)乖了,不再瞎指揮了。上次出征,他不是還沒打仗,先規(guī)定了兩條基本原則嗎?

              第一,任何將領(lǐng)不得擅自開戰(zhàn),遇到情況必須先行稟報。

              第二,每支大軍都設(shè)專管招降的慰撫使,控制將領(lǐng),把招降看得比打仗還重要。

              這兩條原則束手束腳,讓隋軍吃了大虧。這一次,隋煬帝主動把這兩條都取消了,不再設(shè)慰撫使,而且宣布“聽諸將便宜從事”。諸將可以根據(jù)戰(zhàn)機自行決定自己的安排,可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換句話說,他終于擺正心態(tài),不再想什么天子有征無戰(zhàn),而是真把打仗當(dāng)仗打了,這就有利于調(diào)動將領(lǐng)的積極性。

              第二個,這次出征,軍隊的戰(zhàn)斗力也有改善。怎么改善的呢?隋朝在原有的府兵之外,增加了一支名叫驍果的軍隊。驍果是怎么回事?所謂“驍果”,字面翻譯就是驍勇果敢。為什么驍勇果敢?因為這支軍隊是招募來的,所有的驍果戰(zhàn)士,都是志愿兵,這就和府兵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了。

              我們知道,府兵是征來的,掃地為兵,想?yún)④娨驳脜④?,不想?yún)④娨驳脜④?,因此里面有好多人是不情不愿地走上?zhàn)場,這樣的士兵戰(zhàn)斗力自然不會強。但是驍果就不一樣了,驍果是自愿報名參軍,都是渴望通過戰(zhàn)爭建功立業(yè)的人。有道是知之者不如樂之者,樂知者不如好之者,喜歡打仗的人,戰(zhàn)斗力當(dāng)然強。

              為了能夠保證兵源質(zhì)量,隋煬帝還刻意提高驍果的待遇,不僅免除驍果之家的賦役,還讓驍果隸屬于專門負(fù)責(zé)保衛(wèi)皇帝的左右備身府,充當(dāng)皇帝的侍衛(wèi)親兵,這一點可太誘人了。俗話說,宰相門房七品官,更何況是跟著皇帝干呢,那進(jìn)步得多快呀!所以,好多富豪子弟、英雄豪杰都爭相應(yīng)募,驍果之中人才濟濟。

              前文講過,一征高麗之所以失敗,主要原因在于指揮失當(dāng)?,F(xiàn)在,皇帝不再瞎指揮了,將領(lǐng)有權(quán),再加上士兵精銳,這仗就容易打好了。就這樣,百萬隋軍又是信心滿滿地出發(fā)了。

              戰(zhàn)場是英雄用武之地,英雄是提振士氣的一劑良藥。此時,隋軍中涌現(xiàn)出一個身懷絕技的戰(zhàn)斗英雄,他的超凡魅力加快了隋軍攻占高句麗的步伐。這位英雄人物究竟是誰呢?他又是憑借什么威震敵營的呢?

              那么,這一次隋軍是怎么打的呀?總的說來,隋煬帝的戰(zhàn)略部署仍然和上一次一樣,分兵進(jìn)發(fā),同時出擊。而且,出擊的著力點也和第一次一樣,仍然是兩個。

              第一個著力點當(dāng)然是平壤,這是朝鮮半島的核心,也是高句麗的首都。

              第二個著力點則在遼東城(今遼寧遼陽),這是遼東半島的核心,也是高句麗的東部核心,相當(dāng)于第二首都。

              這兩個著力點都怎么打呢?對于平壤,隋煬帝仍然是海陸并進(jìn)。陸路的指揮者是隋煬帝最寵幸的宰相宇文述,按照部署,他率領(lǐng)大軍先一路東進(jìn),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再從鴨綠江南下,直奔平壤。海路則仍然由大將來護(hù)兒統(tǒng)領(lǐng),從東萊(膠東半島)出發(fā),跨海作戰(zhàn),直趨平壤,然后和宇文述兩面夾擊,合圍平壤。

              這兩個將軍,其實都是上次一征高句麗的敗軍之將,回來之后也都被隋煬帝免了職,但是他們畢竟和高句麗人打過仗,熟悉情況,所以,這一次隋煬帝依據(jù)用功不如用過的用人原則,又給他們機會,讓他們戴罪立功。這是平壤方向。

              那遼東方向呢?遼東方向更不得了,那是和隋朝直接接壤的部分,所以由隋煬帝親自督戰(zhàn),集合了大約四十萬軍隊圍攻。要知道,遼東城的守軍只有三萬人,四十萬對三萬,那不是以石擊卵嗎?是不是很容易就打下來了?還真不是這樣。別看皇帝親自督戰(zhàn),各路將士奮力拼殺,但是大軍攻城將近一個月,硬是沒有打下來。

              為什么呢?攻城作戰(zhàn)太不容易了。要知道,高句麗和隋朝的老對手突厥和吐谷渾可不一樣,它是農(nóng)耕民族,善于筑城,也善于守城。這遼東城相當(dāng)于高句麗的第二首都,修筑得特別結(jié)實。內(nèi)外有兩層城垣,兩個門樓,都是高大堅固。在沒有火藥、大炮的情況下,要想拿下這樣的城池非常困難。隋軍雖然人數(shù)多,但是一時之間,也發(fā)揮不出來。

              怎么辦呢?為了能拿下這座城池,隋煬帝也算把那個年代能想出來的攻城手段都用了一個遍,像什么飛樓、沖車、云梯、地道等,輪番上陣,可是效果都不理想。眼看頓兵城下將近一個月,還是毫無進(jìn)展,隋煬帝也相當(dāng)著急。怎么辦呢?就在這時候,隋朝的大軍之中涌現(xiàn)出一位英雄人物,在很大程度上扭轉(zhuǎn)了局面。誰呀?

              此人名叫沈光,是吳興人,也就是原來陳朝的子民。他爸爸在陳朝官至吏部侍郎,本來也是官宦子弟出身,可是后來陳朝滅亡了,沈家一下子敗落下來,舉家遷到了大興城,還沒有工作,他爸爸和哥哥都靠給人寫信謀生。本來,亡國之民命運凄慘,一般人可能也就認(rèn)了,但是沈光不是一般人,他不甘心這樣了此一生。怎么辦呢?他就開始結(jié)交權(quán)貴了。結(jié)交誰呢?最先結(jié)交的就是太子楊勇,在楊勇手下當(dāng)學(xué)士。

              沒想到,楊勇后來被廢了,沈光只好回家;后來,他又輾轉(zhuǎn)投到漢王楊諒的手下,給楊諒當(dāng)府掾,沒想到,楊諒又舉兵造反,而且造反還失敗了,王府就此撤銷,沈光只好又回到家里。真是眼光奇爛,挺誰誰死。

              眼看正常的途徑無法出人頭地,沈光又改換思維方式,走起了野路子。什么野路子呢?戲馬。沈光和一般斯文秀氣的南方文人不一樣,他是個有武功的人。按照《隋書·沈光傳》的說法,就是“少驍捷,善戲馬,為天下之最”。這個戲馬,和一般說的馬術(shù)還不完全一樣,有點類似于我們今天說的雜技。耍雜技每個時代都有,沈光怎么就能號稱天下第一呢?

              舉一個例子就知道了。當(dāng)時大興城新建了一座寺廟叫禪定寺,寺前立起一座幡竿,高十多丈??墒?,幡竿豎起來之后,繩子忽然斷了。要把繩子重新掛上去,只能把幡竿砍斷,這很不吉利。怎么辦呢?正在和尚們一籌莫展的時候,沈光游逛到了這里,他上下打量了一下幡竿,說:把繩子給我吧,我?guī)湍銈儝焐先ァK趺磼焐先サ哪??按照《沈光傳》的記載:

              光以口銜索,拍竿而上,直至龍頭。系繩畢,手足皆放,透空而下,以掌拒地,倒行數(shù)十步。

              什么意思?沈光嘴里叼著那個繩子,然后拍打著和地面成九十度角的光溜溜的幡竿就上去了,一直爬到頂端龍頭部分,然后再把繩子重新系好。按說這已經(jīng)不容易了,但是沈光的表演還沒結(jié)束呢!繩子系好之后,沈光一下把手和腳都放開了,騰空而起,直接落地。十幾丈高的幡竿,那是什么樣的高度?從這樣的高度飛身而下,沖擊地面的作用力是相當(dāng)大的。怎么樣化解這個作用力呢?觸地之后,沈光手腳并用,倒退了幾十步,然后站起來,毫發(fā)無傷。

              這不就是傳說中的輕功嗎?所以當(dāng)時“觀者駭悅,莫不嗟異”。圍觀的老百姓既開心,又驚嘆,都在那兒嘖嘖稱奇,就給他起了一個外號,叫“肉飛仙”。這樣一來,沈光豪杰的名聲就奠定了。

              我們也知道,大興城是關(guān)隴貴族集團的老家,這個地方的人都勇武豪俠,也最崇尚豪杰。沈光身手好,為人又行俠仗義,不拘小節(jié),所以很快身邊就聚攏了一批所謂京師惡少年。這些人有的供他喝酒,有的供他吃肉,所以別看沈光沒有工作,養(yǎng)家糊口倒是一點都沒耽誤,而且每天呼朋喚友,斗雞走狗,日子過得還挺滋潤。

              但是,英雄畢竟是英雄,光是日子過得滋潤還不行,最重要的還是要實現(xiàn)理想。中國古代人有什么理想?。坑幸痪渥罱?jīng)典的說法:“學(xué)成文武藝,售與帝王家?!蔽囊擦T,武也罷,一定要受皇帝賞識,為國家所用,才算有最終的歸宿。

              問題是,沈光出身不好,不光是江南亡國之民,而且還在政治上站錯了隊,有過給廢太子楊勇和漢王楊諒打工的前科。這樣的人,要想出頭可真不容易??墒?,現(xiàn)在為了征討高句麗,隋煬帝招募驍果,只問武藝,不問出身,這樣一來沈光總算是盼來了出頭之日,當(dāng)即報名參軍。他不是人緣好嗎?從長安出發(fā)的時候,有一百多人都騎著馬來給他送行。沈光看著這些朋友,把壯行酒灑到地上,發(fā)下重誓說:

              是行也,若不能建立功名,當(dāng)死于高麗,不復(fù)與諸君相見矣。

              一句話,此行一定要立功,不成功,即成仁。

              現(xiàn)在,隋軍攻打遼東城,久攻不下,這不正是沈光建功立業(yè)的機會嗎?就在這種情況下,沈光隆重登場了。

              怎么回事呢?

              當(dāng)時,隋朝軍隊為了攻破遼東城,使用了一種叫沖車的裝備,所謂沖車,一般都有四五層高,里面滿載士兵,下面裝著輪子,可以推著走,上面斜豎著一個長十五丈、包著鐵頭的木頭桿子,就用這木頭桿子沖擊城墻。問題是,遼東城很結(jié)實,沖車的沖擊力量不夠,不管用。

              怎么辦呢?沈光一看,就悄悄地從沖車?yán)锩媾莱鰜?,順著沖車上面的木頭桿子爬上去了。他本來就擅長爬桿,轉(zhuǎn)瞬之間就上到了沖桿的頂部,然后一躍而下,直接跳上遼東城的城頭,揮舞大刀,照著守城士兵的腦袋就砍了下去。守城士兵沒想到?jīng)_桿上還能爬上人來,一點精神準(zhǔn)備都沒有,馬上亂了陣腳,一連被殺了十幾個人。

              不過,盡管旗開得勝,沈光畢竟是孤軍奮戰(zhàn),等高句麗士兵反應(yīng)過來,一擁而上,沈光一個人抵擋不過,一下就從城墻上掉下來了。要知道,遼東城也有幾十米高,這樣摔下來的話,就算不死,也得骨折,隋軍這邊一片驚呼??墒钦l也沒想到,就在沈光即將落地的一剎那,他一把抓住了沖桿上垂下來的繩子,不僅沒有摔著,反而像猴子一樣,直接又順著繩子爬上去了,又?jǐn)貧⒘撕脦讉€高句麗士兵,然后滑下沖桿,毫發(fā)無傷。

              這番舉動,把兩邊的將士都看呆了。這哪里是打仗啊,簡直就是行為藝術(shù)了。一時之間,隋軍揚眉吐氣,軍心大振。

              隋煬帝親自督戰(zhàn),親眼看到了這英雄的一幕。這么英勇的士兵,簡直就是大隋軍魂!馬上就把沈光樹為典型了,一連給了他三大榮譽。

              哪三大榮譽?第一,拜沈光為朝散大夫,賜予寶刀良馬。這寶刀良馬也就罷了,關(guān)鍵是朝散大夫,這可是五品官,算是中層將領(lǐng)了。沈光一介白衣,一次戰(zhàn)斗,直接官拜五品,也算是一步登天了。

              第二大榮譽,隋煬帝還把沈光調(diào)到自己身邊,擔(dān)任自己的貼身侍衛(wèi)。而且,就在貼身侍衛(wèi)里,沈光的待遇也比別人高。怎么個高法呢?按照史書記載,隋煬帝跟他解衣推食,寵幸無比。

              第三個榮譽,隋煬帝還給他寫了一首贊美詩。這首詩名叫《白馬篇》:

              白馬金貝裝,橫行遼水旁。

              問是誰家子,宿衛(wèi)羽林郎。

              文犀六屬鎧,寶劍七星光。

              ……

              本持身許國,況復(fù)武功彰。

              曾令千載后,流譽滿旅常。

              什么意思?一匹白馬裝飾著金刀貝殼,五彩煥然,橫行在遼水之旁。騎著白馬的少年郎是誰呢?就是皇帝的宿衛(wèi)羽林郎。他們都穿著犀牛皮做的鎧甲,手里的寶劍也閃閃發(fā)光。這是詩的開頭。詩的結(jié)尾又說什么?結(jié)尾說,這個羽林郎本來是想以身許國的,他的德行非常高超。可是他不光德行高超,武藝也非常高強。因為既有德行又有武藝,即使千年以后,他的赫赫英名還一定會在軍旅之中傳揚。

              可能有人會說,這首詩寫的是英雄群體,不是個人??!沒錯,這首詩贊美的確實是隋朝士兵,確切地說,是驍果這個英雄群體。但是,誰敢說這個騎白馬,佩寶劍,威風(fēng)凜凜而又風(fēng)度翩翩的少年武士,不是以沈光為藍(lán)本創(chuàng)造的呢!有了皇帝這樣的首肯,不僅沈光建功立業(yè)的理想得以實現(xiàn),隋朝的士氣也一下子振奮了不少。

              可是我們也知道,雖然沈光驍勇,雖然他的英雄行為也起到了鼓舞士氣的作用,但是終究還是無法改變遼東城的戰(zhàn)局膠著狀態(tài)。怎么才能把遼東城拿下來呢?隋煬帝想來想去,終于想出了一個辦法。他讓人趕制了一百多萬個布袋子,發(fā)給士兵,讓他們把布袋子里都裝滿土,然后一袋子一袋子地從營地一直往遼東城的城下堆,最后堆成一個寬三十步、最高高度和遼東城齊平的斜坡,這個斜坡的名字隋煬帝都想好了,就叫魚梁大道。一旦這個魚梁大道修成,隋朝的士兵邁著方步就可以攻上去了,到那時候,高句麗的三萬士兵就只有束手就擒的份了。所以,雖然在堆沙袋的過程中也受到高句麗居高臨下的打擊,造成不少傷亡,但是隋煬帝還是咬緊牙關(guān)往前推進(jìn),畢竟隋軍人多,拼消耗還是拼得起的!

              到六月下旬,眼看這魚梁大道就要完工了,這也意味著總攻馬上就要開始,隋煬帝的心里樂開了花。有一句話叫好事成雙,這時候,不僅遼東戰(zhàn)場的形勢一片大好,平壤方向的推進(jìn)也相當(dāng)順利,宇文述已經(jīng)率領(lǐng)陸路大軍來到鴨綠江邊,準(zhǔn)備渡江作戰(zhàn);而水軍統(tǒng)帥來護(hù)兒也統(tǒng)率士兵,齊集東萊,隨時準(zhǔn)備揚帆。在隋煬帝看來,只要再有幾天的時間,頂多半個月,這場戰(zhàn)爭就可以結(jié)束了,真是揚眉吐氣啊。

              在隋煬帝看來,只要再給他幾天的時間,這場戰(zhàn)爭就可以結(jié)束了,他就可以一洗前番征討高句麗的恥辱,得勝還朝。然而就在這時候,一封突如其來的密信一下子打亂了隋煬帝的戰(zhàn)略部署,那么這是怎樣的一封密信呢?面對瞬息萬變的戰(zhàn)場形勢,隋煬帝又會如何決策?

              可是,就在總攻即將開始,勝利的曙光已經(jīng)呈現(xiàn)眼前的時候,一個滿面煙塵的騎兵忽然出現(xiàn)在隋煬帝的大帳之前,翻身下馬,呈上一封密信。隋煬帝一看這封密信,馬上臉就綠了。怎么回事呢?信上說,負(fù)責(zé)給隋朝遠(yuǎn)征軍督運糧草的禮部尚書楊玄感在黎陽(今河南浚縣東北)舉兵造反了!這可讓隋煬帝一下子慌了神了。為什么呀?

              首先,運糧官造反,馬上意味著糧草難以為繼,沒了糧草,出征在外的大軍就算不餓死,也要造反了!

              其次,這次出征,好多跟著隋煬帝的文官武將都把子弟留在了洛陽,現(xiàn)在楊玄感逼近東都,這些孩子可都成了他的囊中之物,孩子在楊玄感手里,這些官員能踏實嗎!

              最后,東都洛陽可是隋王朝的命根子,一旦被楊玄感占領(lǐng),那豈不是意味著隋朝的半壁江山都面臨危險嗎?

              想到這里,隋煬帝真是心亂如麻。面對這么一個突發(fā)情況,隋軍到底何去何從呢?隋煬帝不是傻瓜,當(dāng)然知道孰輕孰重,高句麗再可恨,畢竟屬于肢體之疾,而楊玄感造反,眾叛親離,東都不保,那可就是關(guān)系到隋朝前途命運的心腹大患了,隋煬帝是不會為了肢體而丟掉心腹的。所以,第一個反應(yīng)自然是立刻撤軍,回去滅火。

              問題是,如果這時候撤軍,那真等于煮熟的鴨子又飛了,此前的一切努力都付之東流,放在誰身上誰也不甘心?。?br>
              怎么辦呢?就在這時候,又發(fā)生了一件事,一下子讓隋煬帝不敢再猶豫了。什么事呢?兵部侍郎斛斯政投降高句麗了。這又是怎么回事呢?說起來,這仍然是楊玄感造反的連帶后果。斛斯政出身關(guān)隴貴族集團,祖上都是武將,本人也非常有才干,很受隋煬帝寵信。所以,這次出征高句麗,隋煬帝就讓他掌管軍機,相當(dāng)于總參謀長的角色。

              可是要命的是,斛斯政不光跟隋煬帝好,他跟楊玄感關(guān)系也不錯。楊玄感在造反之前,曾經(jīng)跟斛斯政有過聯(lián)系,還讓他幫自己偽造兩份文牒,讓自己的兩個弟弟都從隋煬帝身邊逃出來,回來幫自己一塊造反。要知道,關(guān)隴貴族是一家,彼此都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關(guān)系,所以斛斯政也就幫了楊玄感這個忙。現(xiàn)在,隋煬帝嚴(yán)令追查楊玄感的黨羽,斛斯政坐不住了,這事一旦敗露,自己肯定要被隋煬帝殺頭啊!怎么辦呢?

              理論上講,自己的狼狽處境是楊玄感造成的,此時應(yīng)該投奔楊玄感才對,問題是,這時候想要千里迢迢投奔楊玄感,又肯定不可能。怎么辦呢?眼前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投奔高句麗了!所以,就在大業(yè)九年(613)六月二十六日深夜,兵部侍郎斛斯政居然趁著夜黑風(fēng)高,投敵了!

              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二天早晨醒來,隋煬帝聽到這個消息,真要氣得吐血了。要知道,斛斯政是隋煬帝身邊的總參謀長,對隋朝的軍事部署了如指掌,他這么一投敵,就等于隋朝所有的軍事機密都曝光了,這仗還怎么打!怎么處置這個叛徒呢?趕緊追吧。隋煬帝下令,讓將作少監(jiān)閻毗率領(lǐng)兩千騎兵,火速追擊??墒?,人家斛斯政已經(jīng)走了半夜了,怎么可能追上呢!

              這樣一來,隋煬帝已經(jīng)沒有選擇了,只能撤軍。怎么撤呢?就在大業(yè)九年(613)六月二十八日凌晨,隋煬帝突然召見將領(lǐng),傳令軍隊輕裝撤退。怎么叫輕裝撤退啊?《資治通鑒》說得非常清楚:

              軍資、器械、攻具,積如丘山;營壘、帳幕、案堵不動,皆棄之而去。

              一句話,丟盔棄甲,狼狽逃竄。

              要知道,無論是楊玄感起兵也好,還是斛斯政投敵也好,那都是隋朝的最高軍事機密,一般士兵,乃至中下級軍官都無從知曉,現(xiàn)在仗打得好好的,眼看勝利在望,忽然這么狼狽撤退,士兵都不知道怎么回事,一時間小道消息滿天飛,都在自己嚇自己,隊伍也越走越亂。

              隋朝的軍隊納悶,遼東城內(nèi)的高句麗士兵更納悶啊,本來,眼看著隋朝的魚梁大道就要合龍,他們都覺得自己命在旦夕,就要跟遼東城同歸于盡了,沒想到六月二十八日一早起來,居然一切都天翻地覆了。每天熱鬧的大隋軍營現(xiàn)在空空蕩蕩,鴉雀無聲,軍資器械都亂扔在那里,堆成了一座座小山,這是怎么回事呢?

              高句麗將領(lǐng)不敢相信,還以為是隋軍在玩空城計,故意放出煙霧,引蛇出洞呢,所以繼續(xù)緊閉城門,嚴(yán)防死守。一直過了兩天,確信隋軍不是玩鬼把戲,而是真的撤退了,這才派出幾千士兵出來追殺。不過,畢竟隋軍人多,威懾力還是有的。高句麗的士兵也不敢太過分,只是在后面跟著。一直等到隋朝主力都渡過遼河,只剩下幾千老弱殘兵的時候,這才一擁而上,把這幾千老弱病殘給消滅了。

              遼東半島的大軍一撤退,在東萊待命的來護(hù)兒水軍也自動撤軍,回援東都了。就這樣,隋煬帝第二次大舉東征高句麗又以失敗告終,而且是功敗垂成。說起來,這次失敗可是太冤枉了,連我們在千年以后都不免替隋煬帝發(fā)出一聲嘆息,真是時乖運蹇,英雄無命啊!那么,改變了整個戰(zhàn)局的楊玄感究竟是何許人呢?他為什么要造反?

              后記:

              五年了,真快。那時候,我三十出頭,對電視一無所知。懵懵懂懂間,縱身一躍,就跳上了“百家講壇”?,F(xiàn)在,我都奔四了。在百家講壇講了五年,書也出了五本,走到外面,還有人介紹說,這是百家講壇最年輕的主講人,我也只好笑一笑,補充上兩個字——曾經(jīng)。

              武則天曾經(jīng)是淚眼婆娑的絕望尼姑,楊廣曾經(jīng)是氣吞六合的風(fēng)流天子。然而,幾十年的風(fēng)煙散去,武則天成了“政啟開元、治宏貞觀”的一代女皇,而楊廣則成了“好內(nèi)遠(yuǎn)禮,逆天虐民”的隋煬帝。結(jié)局和曾經(jīng)之間,該有多大的距離!

              那么,我呢?我知道,人生本來就是開放式結(jié)局,那曾經(jīng)的因,其實沒有必然的果。外在的環(huán)境總在改變,自己的理想也未必恒定吧。在執(zhí)著與鼎新之間,到底應(yīng)該怎樣取舍、怎樣平衡呢?

              當(dāng)年,看冰心先生集龔自珍的詩句:“世事滄桑心事定,胸中海岳夢中飛。”真是羨煞。滄海橫流,能讓心定下來的力量,到底是什么呢?是良知,是夢想,還是清風(fēng)明月,右史左圖?

              五年,對人生而言,該是一個小段落了。在這個段落結(jié)束之后,我想稍事停留,給自己一個思考的余地?;蛟S,等再讀幾句書,想明白幾個道理之后,我還會跳上這個或者那個講臺?畢竟,在我心里,一直回蕩著古人的豪情:試上小紅樓,論詩說劍;更盡一杯酒,舉首高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為了讓后代免于騷擾發(fā)動的遠(yuǎn)征,動員五百萬人馬,直接讓國家崩潰
          隋煬帝三征遼東
          唐太宗遠(yuǎn)征高句麗,看見隋軍遺體,他下令:方圓十里,寸草不留
          閑話朝韓半島:隋朝的滅亡竟是被高句麗所害?
          隋煬帝為何拼到亡國也要攻打高句麗?楊廣:今日不取,必為子孫患
          隋代東北亞形勢和煬帝耀武三征高句麗(5)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