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雨,滴滴敲打芭蕉葉,閑愁幾許,夢逐芭蕉雨。
桃李不言,落紅飄飛,寂靜成殤,雨打愁腸,惹一地相思。
不知不覺,又到清明。好像去年祭奠的水酒,還在空中彌散,今年清明,又隨春天歸來。
踏青郊游,沐浴春天
清明有許多民俗,寒食、掃墓、踏青、郊游、蕩秋千、蹴鞠、插柳、拔河、斗雞……傷感與快樂交織。清明節(jié),到底是個什么節(jié)?
清明是自然節(jié)氣。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的清明,在每年冬至后第108天、陽歷4月5日前后。此時天地回暖,蟲蛇蘇醒,郊原草木,柔然新綠。萬物潔齊,春風催促農(nóng)事,為祈豐收,古人形成清明春祭之習,這一天禮敬祖先、慎終追遠,漸成掃墓祭祖的禮俗。
清明是傳統(tǒng)節(jié)日,與端午節(jié)、春節(jié)、中秋節(jié)并稱中國四大傳統(tǒng)節(jié)日,其隆重意義與浩大儀軌,淵遠源長。史路漫漫,清明節(jié)又不斷融合寒食節(jié)、上巳節(jié)內(nèi)容,承載了更多人文內(nèi)蘊。寒食節(jié)在清明前日,禁煙火,吃冷食,沿襲遠古改火遺風;上巳節(jié)俗稱“三月三”,是古老失傳的中國情人節(jié),郊游沐浴,注重娛樂性。
清明節(jié)自然與人文意義凸顯,有沉甸甸的歷史價值與現(xiàn)實意義,也有堅不可摧的民間情感基礎(chǔ)。然而最深入人心的,依然是緬懷。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唐朝杜牧一首《清明》詩,將清明時節(jié)刻畫入微,凄風冷雨,斷腸人蕭瑟,掃墓者的悲傷力透詩句,痛徹心扉。
清明雨,帶落清明淚。那悲傷的淚水啊,為誰流淌?
慎終追遠,花祭先人
是祭奠先祖,飲水思源,思考生命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的哲學問題;是緬懷逝去的前輩同親人,用淚水洗刷思念,用禱告祈求現(xiàn)世安穩(wěn);是看望故人墳塋,追憶逝去的生命,續(xù)寫跨越生死的情義……
這些都是。每個人的清明節(jié),都葆有最樸素、真摯、寶貴的情感和信仰,構(gòu)成家族譜系文化,匯入中華文化大觀。
而從個體家族視野跳出,放眼國家民族,我們將有更遼闊的慈悲。
人間最敬,無名英雄
電影《無名之輩》的動人,恰在“無名”。陌生的生命、底層的呼吸、遙遠的遠方,其實都與你我有關(guān)。這個世界休戚與共。
你我的藍天,幸?;ㄩ_。而多少人倒在黎明前的黑暗?;牟菀摆#柟庹詹坏降牡胤?,烈士倒下,墓碑無名?!扒嗌教幪幝裰夜?,何須馬革裹尸還”,他們不惜犧牲性命,用鮮血揮灑大寫的“人”,成就民族大義,托體同山阿。
山河遍地是故人。不能忘,常思量,是后人應有的情懷。
抗日戰(zhàn)爭中,上海人民捐建紀念十九路軍和第五軍的“‘一·二八’無名英雄墓”,上書“義薄云天”;解放戰(zhàn)爭時,13名解放軍烈士倒在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錫林郭勒盟鄉(xiāng)村,村民默默守護無名烈士墓64年;北京西山無名英雄廣場,紀念隱蔽戰(zhàn)線犧牲烈士;今年清明,第六批志愿軍烈士遺骸回國安葬,全國范圍內(nèi)“尋找英雄”“清明祭英烈”的活動正如火如荼………
長沙會戰(zhàn),刻骨銘心
春風化雨,桃李無言,遙寄一縷清風,一輪明月,祭奠烈士英靈。若他們?nèi)掠兄?,見今日中國面貌,見遺志得以傳承,想必也會欣然而笑,催開鋪滿墳塋的花朵。
長太息以掩泣。這個清明,屬于思念??傆幸环N力量,讓我們淚流滿面,總有一種精神,破開時空,生生不息。(文/陳曉丹 來源:紅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