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7天后又要上幼兒園了,小班,中班,大班都有孩子哭鬧不愿意去幼兒園,特別是小班孩子更多不想去幼兒園。面對節(jié)后哭鬧著不愿意上幼兒園的孩子,家長和老師應該怎么辦呢?
1.要認識到孩子頭幾天不想去幼兒園是很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因此,孩子哭鬧時,請不要批評孩子,也不要對孩子說:“不許哭!”因為孩子內(nèi)心難過,哭一下更利于他快速平靜內(nèi)心。
面對分離焦慮,孩子選擇以哭的方式來宣泄自己的感情,是孩子正常的表達方式,壓抑孩子哭,以強制手段迫使孩子不哭,是不利于孩子心理成長的。
2.家人要態(tài)度統(tǒng)一。如果父母讓孩子去,但由于孩子哭鬧得厲害,有些祖輩看到孫輩哭得厲害就會心疼,會說:“明天再去算了。”這會讓孩子感覺到只要哭得厲害,就有機會不去幼兒園,因此,哭鬧更加堅持瘋狂。
在孩子哭鬧時,家長表現(xiàn)得不要太上心,要讓孩子知道,哭鬧也是不行的,在這個階段必須要去幼兒園。
3.切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因為這樣表面上看,是心疼了孩子,但是這樣會使孩子適應幼兒園的過程無形中加長,不管孩子如何哭鬧,只要不生病發(fā)燒,一定要堅持入園。
實踐證明越是斷斷續(xù)續(xù)來園的孩子,他的哭鬧期就越長。
4.簡單告別。每次將孩子交給老師后,就簡單地和孩子告別:
提醒孩子:“寶寶跟媽媽說再見!”
然后,媽媽:“寶寶再見!媽媽放學時就來接你。”說完就走,不回頭??!
有的家長將孩子交給老師后,中途又回來看孩子。這樣會讓孩子錯誤地認為:只要我哭,爸爸媽媽就會回來!孩子就會“堅持不懈”的大哭大鬧。
請大家注意以下錯誤做法:
◎流淚著跟孩子說:“媽媽不上班就不送你上幼兒園了,委屈你了。”
◎孩子一張嘴要哭,祖輩馬上對孩子說:“我不走,奶奶在外面等著你哈!”“奶奶去給你買奶,這就回來!”這種說法可能暫時有效,可是當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上當后,他會感覺到非常不安,因為他不知道奶奶到底去哪兒了,這讓他們沒有了安全感。
◎當孩子哭著對你說:“媽媽第一個來接我!”你忍心拒絕孩子嗎?于是好多家長隨口承諾:“好,媽媽第一個來接你!”如果你真能做到,我們當然并不反對這種方式,可是那么多家長,您能保證您是第一個嗎?如果不能,請不要這樣回應孩子,否則,孩子有一種被騙的感覺,對入園感覺到更加焦慮。
◎許多家長覺得只要自己和孩子多呆一會,就一定能夠讓孩子愉快的跟家長說再見。然而,往往事與愿違。家長的多呆一會兒,只會讓孩子的適應時間拉長,讓孩子的哭鬧和分離焦慮時間拉長。因為此時,孩子已經(jīng)意識到家長可能走,分離焦慮已產(chǎn)生,便開始哭鬧。而家長畢竟是要離開,那孩子還是要獨自去面對,嘗試著去適應。
4.同理心安撫孩子內(nèi)心焦慮。即讓孩子知道你明白他的感受,讓他知道老師理解他,支持他。假如孩子想媽媽不開心,老師可說:“我知道,你心里想媽媽,老師讓你在這里好好想媽媽,你想完媽媽就過來和老師做活動。”老師不要對哭鬧的孩子說:“沒什么好想的,媽媽很快就會來接你,過來做活動。”——孩子會覺得你支配他,不理解他,感覺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