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逸華和邵逸夫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此后,因為選影片的原因,邵逸夫時常進出香港。每次來港,只要時間允許,他就會到方逸華的夜總捧場。方逸華對邵逸夫談起童年在上海的種種趣事,以及在南洋演出的種種見聞。邵逸夫入神地聽著,偶爾一陣爽朗的笑聲,一句睿智的話語,令方逸華感覺坐在眼前的不是一個高不可攀的電影大亨,而是一位親切的兄長、一位和藹的老師和一位幽默的朋友。
而隨著交往的深入,邵逸夫驚喜地發(fā)現(xiàn)方逸華不僅人長得美,歌唱得好,而且頗有見地,更將她視為紅顏知己。1955年,已經(jīng)占領冬南亞電影半壁江山的邵逸夫發(fā)現(xiàn):影人沒有攝影棚,等于工人沒有工廠,邵氏要想在激烈的影業(yè)競爭中發(fā)展,必須建立自己的電影制片廠,便有意在香港建設“邵氏影城”——而這需要一大筆錢。但他的想法遭到了邵氏在香港主持工作的二哥的強烈反對。對電影業(yè)無心戀棧的二哥寫信,希望邵逸夫來香港主持邵氏電影業(yè)。
1957年的初秋,邵逸夫離開了奮斗了30年的南洋,與合作了30年的三哥分手,從獅城來到了香港。這一年邵逸夫正好50歲,孔子所說的“知天命”之年。邵逸夫卻以萬丈雄進軍香港,再圖霸業(yè)。來到香港之后,邵逸夫做了一件對他來說意義非凡的事情:向方逸華發(fā)出了邀請,請她來邵氏兄弟公司工作。當時,方逸滑的歌唱事業(yè)如日中天,許多人都她勸她不要離去。但她還是不顧一切地退出了歌壇,退出人們的視線,追尋這個發(fā)現(xiàn)她,讓她認為值得可以相守、相付一生的男人——邵逸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