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錢見人心,還錢見人品 來自十點讀書 00:00 12:34
文 | 老曹 · 主播 | 云灣
十點邀約作者原創(chuàng)
強子說他想不明白,為什么借朋友錢還借出仇來了?
強子大學畢業(yè)以后在北京工作。某天,一個高中同學打電話給強子,說自己開了個公司,由于別人拖欠著他的貨款,這個月工資沒辦法開了。
他想讓強子借他點錢,先把工資開了。下個月那邊貨款催了回來, 馬上就還強子的錢。
剛好強子卡上有一萬塊錢,他聽著朋友焦急的語氣,就同意借給他,說好一個月歸還。
一個月過去了,那個同學沒有聯(lián)系強子。
強子想,肯定是那邊的貨款還沒有要回來,我等一等。又一個月過去了,那邊還是沒有消息。
強子想,他是不是太忙忘記了,做生意的人嘛,肯定很忙的。
但是強子還是有一點不放心的,畢竟一萬塊對于強子來說不是個小數(shù)。
他給同學發(fā)了個微信,只說:最近忙嗎?對方沒有回信。
又過了兩周,強子有些焦急了,就給同學打電話委婉提了讓對方還錢的事情。
對方好像恍然大悟,說自己太忙了,竟然忘記了,然后滿口承諾,這就幾天就給強子轉過來。
隨后的一段時間,對方拖了今天拖明天,不是資金周轉不過來,就是別人欠他的錢還沒給。
就這樣折騰了大半年。后來強子回老家探親,去他公司找他當面討要,才總算把錢要回來。
強子回家之后發(fā)現(xiàn)自己被那個同學拉黑了,從此二人再無往來。
借錢時是朋友,還錢時變仇人。
其實朋友間的反目大多與金錢有關。
記得肖驍曾在《奇葩說》里說過這樣一段話:
好朋友之間的相處,重在坦率,重在舒服。我不希望他來找我借錢難以啟齒,我也不希望我找他還錢的時候需要小心翼翼,這才是好朋友的相處之道。
就像高曉松和樸樹。
高曉松找樸樹借錢,樸樹就兩個字:卡號。
樸樹叫高曉松還錢,也就兩字:還錢。
高曉松馬上把錢轉給他。這才是朋友間借錢最好的狀態(tài)。
每個人掙錢都不容易,都是辛苦攢下的血汗錢。
愿意把自己的錢借給你的人,都是你生命里的貴人。
畢竟這個世界上拿錢買不到的是情意。
張口向人借錢的時候,就該時刻想著怎么快一點把錢還給人家。
別辜負了別人的情意,也別毀了自己的信譽。
老張最近焦頭爛額,他正在和他的“好朋友”對簿公堂。
老張是遠近聞名的熱心腸。
不管親戚、朋友、鄰里、同事誰家有了困難只要向他開口,他總是能幫就幫。
一次,他一個相交十幾年的朋友找老張借錢。
對方一張口就是50萬。說是孩子出國留學的費用一時湊不夠,希望老張幫幫他,三個月內一定還上。
老張當時手里倒是有錢,可是那是準備給兒子買婚房準備的首付款。
他見朋友著急,就瞞著妻子借了出去,一再囑咐對方,這個錢一定要按時還,自己是有用處的。
朋友當然各種發(fā)誓,說虧了誰也不能虧了自己最好的朋友。
過了大半年,一次我和老張還有其他幾個朋友一起吃飯,他和我們抱怨說那個朋友還是沒有把錢還給他,總是用各種理由推脫,后來甚至開始玩失蹤,電話不接,微信不回。
我問他你怎么不上門去要呢,你知道他們家的地址嗎?
老張說知道,但是總覺得朋友肯定遇到難處了,自己不好意思開口,怕傷了多年的感情。
同桌的一位律師朋友說:
欠你的錢不按時還,躲著你的人,你還稱之為朋友?如果是朋友肯定想著按時還你的錢,即使真遇見困難不能及時歸還,肯定也會提前和你說明緣由,怎么可能避而不見?
這種推延不還,人間蒸發(fā)的人,就不必和他談感情了,我看啊,得和他談法律了。
后來老張實在熬不過去,只好委托律師朋友來打這場官司。這位律師朋友之前也找老張幫過忙,所以是義務幫助,不收取律師費。
朋友借錢給你,借你的不僅僅是錢,而還有他對你的信任,還有對你們之間感情的珍惜。
赫爾曼·黑塞說:“真正讓人厭惡的不是金錢本身,而是人們對于金錢的欲望?!?/strong>
總有一些貪婪的人,肆無忌憚地消費著朋友的友情和信任。
你把他當朋友,他拿你當信用卡。借錢時友誼地久天長,還錢時裝傻充愣、東躲西藏。
遇到這種人就應該窮極一切手段去討回屬于自己的錢,還有尊嚴。
從前人們都說: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strong>
現(xiàn)在人們都說:
“我憑本事借來的錢,為什么要還?”
一句小小的玩笑,卻也折射出部分人對誠信的輕視。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shù),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
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p>
這就是成語“一諾千金”的由來。
后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
結果他的舊日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使他免遭禍殃。
一個人誠實有信,就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當他遇到困難的時候,自然會有人幫他渡過難關。
這就是得道多助。
古時有個商人過河時船沉了。
他大聲呼救后,有個漁夫聽到聲音后趕來,商人出價100金幣,卻在得到幫助后沒有兌現(xiàn)自己的承諾。
不久后,商人在同樣的地方再次翻船尋求漁夫幫助,漁夫沒有相信他的話再伸以援手。
失信于人者,他人自然恐而避之。一旦遭難,也就只有坐以待斃的份了。
這就是失道寡助。
如果貪圖一時的小便宜,而失信于人,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
但為了這點實惠毀了自己的聲譽,不光將失去親人朋友的信任,在如今的法制化社會中也是寸步難行。
馮玉祥說過:“對人以誠信,人不欺我;對事以誠信,事無不成。”
我們生活在這張龐大的人際網絡中,借錢和被借錢總是在所難免。
但是如何借,如何還,這是個問題。
借急不借窮、借近不借遠、借少不借多。
這是借出人應該遵守的原則。
可以救人一時之急,不可救人一世之貧。
可借至交親朋,不借疏朋遠親。
可借銅錢幾貫,不借白銀百兩。
提前歸還,按時歸還,計劃歸還。
這是借錢人的道德底線。
手中有周轉,提前歸還。
時限一旦到,按時歸還。
如遇不測事,講明緣由,請求原諒,計劃歸還。
在這個信用危機的時代,請珍惜可以借錢給你的朋友。
他不是很有錢,也不是好面子,更不是傻。
他是真在乎你們的情意,真想拉你一把。
生而為人,誠信為本。
別等到眾叛親離,寸步難行的時候才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