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作文中,講到了2010年的上海高考滿分作文,這個作文原題是很有深意的,通過人們的捕魚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感悟。這段材料能夠總結(jié)出來的內(nèi)容有很多,上一篇作文《余味綿長》中表達的是為人處世,對待大自然,對待社會要保持“有余”的思想,今天的作文也是當年的滿分作文之一,它的主題思想別有新意。
這篇文章的題目叫做《善擒者亦善縱》,從這個標題中,相信很多人都能想到作者想要寫什么內(nèi)容,單從“擒”和“縱”不難想到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的故事,而這個標題也是很契合文章的主題,因為丹麥人的捕魚方式和孟子的思想中,都是要放掉小魚,而抓適合尺寸的魚,“擒大魚”,“縱小魚”,這樣看,這個主題就能夠揣測出來了。
在文章的開頭提到了“綠林”這個詞,這與過去農(nóng)民起義軍,土匪,惡霸,大盜等人物有關(guān),作者形容他們的思想是“只進不出”,“拿來主義”,所以這些人不會是真正的智者,真正的智者就是像孟子那樣,知道取舍,雖然舍去了,但是這“縱”的部分還是會被“擒回來”的,取舍就是文章的主題。
然后,作者提到了諸葛孔明七擒七縱孟獲,擺空城計的故事,提出了該擒就擒,不該擒就放,擒到不該擒的就要學會放手,這樣才會有所收獲的觀點。
接著結(jié)合了題目中丹麥人的故事進行了闡述,從他們在捕魚上的智慧,引出他們國家生存的智慧,作為一個國土,人口,資源都不足的國家,卻跨入了大國之列,就在于他們擁有這種智慧。
之后,作者又寫到了現(xiàn)實生活中一些看似很聰明的孩子,他們一直都很努力,但是卻不懂得取舍,以至于總是無法抓住幾乎,即便被這種固執(zhí)導致?lián)p失慘重,還是沒有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鉆進了死胡同不能出來,這是很可悲的。
作者在下一段中提到了只擒不縱,會有兩個缺點,其一就是擒住不該擒的卻不放手,最后卻錯失了很多該擒的機會,未來再也遇不到這樣的機會,其二就是胡亂的擒,找不到重點,也不愿意放棄手中沒用的機會,最后也無法成功。
在文章的結(jié)尾處則是提出了我們?yōu)槿颂幨酪魄苌瓶v,這樣才能夠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這是一篇比較典型的議論文,主要的論點就是學會“擒”和“縱”,才能夠有所收獲,這里的“擒縱”指的就是取舍,和之前的“有余”有一些相似,因為舍去的思想就是要“有余”,而取舍的思想更加深入的討論,余下的是什么內(nèi)容,取的又是什么內(nèi)容。全文每一段中都有對于“擒縱”的解釋,論點比較堅實,在論據(jù)的選擇上,把題目中的兩個故事有機地結(jié)合在文章中,進行了基于自己理解的加工,使得論據(jù)更加符合自己的論點,層層遞進,在最后也給出了如何取舍。
文章的語言也很有特色,很簡練,長短句相結(jié)合,節(jié)奏比較輕快,文中加入了一些文言文以及文言文句式的語言,使得文章讀來別有美感。
文章的主題思想也是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在提到自詡聰明孩子的表現(xiàn),也折射出現(xiàn)在很多孩子的困境,他們并不是不聰明,也不是不努力,之所以總是與成功失之交臂,就在于他們不懂取舍,不能夠掌握正確的時機,或者只是抓住一個就不放手,讓很多適合自己的機會流逝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