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寶鴨穿蓮春帶彩擺件
玉雕是最難握的技藝,有著七千多年歷史,被稱為玉文化的藝術。
宋代藝人就首創(chuàng)“巧色”的方法,是在設計時注重利用石料的天然紋理和色彩、量料取材、因材施藝、巧用色彩、避開裂紋。
廣州玉雕技藝繼承了宋代“巧色玉”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利用玉的原色制作各種精雕產(chǎn)品,這種絕技發(fā)展成為“留色”,藝人多能以此絕活創(chuàng)作出具有自己獨特風格的絕世佳作。翠雕技法上有切割、磨平、起線、軋槽、鏤空、管鉆、打孔和鉤、軋、頂、撞、挖、脫環(huán)等。
翠雕制品可以說是最能體現(xiàn)翡翠之美的,也是翡翠繼承了傳統(tǒng)玉文化的精髓所在。翠雕工藝,使得玉石材料成為區(qū)別于其他自然寶石資源的獨特而自成體系的一族。
翡翠背壺象耳瓶
——量料取材——
翡翠福在眼前精打細算旺財佩
在古代的時候玉雕師們常用巧色的工藝,其意是指在玉器制作的過程中,盡可能地保留原石上的顏色,而且盡量將它們巧妙地運用在雕刻的題材中,使其不但不成為瑕疵,反而能使制成的玉器獨具自身的特點而更加生動起來。慢慢地,隨著工藝技術的發(fā)展以及人們審美能力的提高,在巧色的基礎上又進一步形成了俏色的玉雕技法。俏色超越巧色之處在于不僅將原石鮮艷的顏色保留并運用于雕刻題材中,更要將其鮮艷之處活靈活現(xiàn)地展示出來,使它成為整件玉器的搶眼之處,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翡翠如意靈芝擺件
分色是近幾年才逐漸被人們關注的,在俏色的基礎上,將不同顏色的部分清晰地分開,這對翡翠來說非常之難,因為翡翠的顏色形成與過渡往往是漸變的,這要求玉雕師不但雕刻技藝精湛,更要對翡翠原石的各方面特性非常熟悉而且勇于嘗試。
行內(nèi)有句老話:“神仙難斷寸玉”,要想了解翡翠原石顏色變化的趨勢談何容易,因此分色已經(jīng)成為一件優(yōu)質(zhì)的現(xiàn)代翠雕作品的重要評價標準之一。
翡翠福瓜子孫萬代擺件
——切磋琢磨——
古代制玉技法源于石器制作。切、磋、琢、磨是玉器、石器所用的工藝程序。
切,即解料,解玉要用無齒的鋸加解玉砂,將玉料分開;磋是用圓鋸蘸砂漿修治;琢,是用鉆、錐等工具雕琢花紋、鉆孔;磨,是最后一道工序,用精細的木片、葫蘆皮、牛皮蘸珍珠砂漿,加以拋光,玉器便發(fā)出凝脂狀的光澤。這套制玉技術,在商代已為工匠們所掌握。現(xiàn)今的玉雕技法,大體還是采用切、磋、琢、磨四種方法。先秦稱琢玉,宋人稱碾玉,今稱雕刻。
翡翠活環(huán)鏈條一帆風順吊件
設計完的玉坯交給玉匠(古稱“玉人”),經(jīng)琢碾、拋光等工序,便制作成玉器。琢玉的工具,主要依靠砣機。砣機發(fā)明于史前的紅山文化—良渚文化部落,它的出現(xiàn)大大推動了琢玉工藝成為獨立的手工藝。完善的砣機叫做“高凳”或“水凳”,以木結構、鐵砣子組成。玉匠用雙足踏蹬板使砣子旋轉(zhuǎn),帶動蘸水金剛砂磨磋玉料而成型。所以說玉器不是用刀刻的,也不是用鑿子鏨成的。
翡翠竹節(jié)掛件
由于古代冶玉工藝是由玉匠用砣機碾磨而成,這大大地影響到玉器藝術的審美價值,故不可用雕刻藝術的觀點來評價古代玉器藝術?,F(xiàn)代砣機已改為電動鐵砣粘上金剛砂膠,行內(nèi)稱為鉆石粉砣,旋轉(zhuǎn)速度可以達到800~2000轉(zhuǎn)/分鐘,不僅解放了玉匠的雙腳,也省去了抹蘸水砂的工夫,大大地提高了效率,并創(chuàng)造出了嶄新的藝術韻味。
翡翠狗吊墜
古代碾玉工序大體上可分為12道:1.搗砂,2.研漿,3.開玉,4.扎砣,5.沖砣,6.磨砣,7.掏膛,8.上花,9.打鉆,10.透花,11.打眼,12.上光。一般來說,第1~第3道是學徒工做的;第4~第11道才是玉匠的本分;第12道則另由專業(yè)拋光的工人去做。當然,造型簡易的玉器,則無須經(jīng)歷上述全部工序。
墨翠浮雕龍牌
現(xiàn)代翠雕業(yè)中由于使用了大量的電動設備與工具,加上鍍鉆石粉的砣,加工的精度與速度已大大提高,而且如果不是很高檔或需要仔細構思的奇形怪狀的原材料,一般是由一位玉雕師從頭做到尾?,F(xiàn)代翡翠制品制作的工藝過程,概括為“切、磋、琢、磨、光”幾大階段。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有浮雕、圓雕、鏤雕、活環(huán)雕等。
翡翠雕山子
開料與切割是對翡翠原石最初的加工,也是為一件產(chǎn)品打基礎的環(huán)節(jié),不能有大閃失。
◆片切割法
采用大型開料機或中型油浸開料機切割翡翠大塊原料,鋸口較寬、深,損耗較大;采用中型切臺切割適合作擺件的翡翠原料,鋸片較薄且有水冷卻,鋸口較小,對原料的損傷也較??;采用小型切機切割如把玩件或牌片和墜飾等的翡翠原料,鋸片薄如紙般,對原料基本沒有損傷,除開料外也常用于雕刻過程中大光面的開面。
這三種橫軸立輪切割機的切割,是目前國內(nèi)最常見的翡翠切割方法。
翡翠鏤空雕蟹
◆線切割法
用馬尾和馬鬃繩充當“鋸條”,不斷地加砂和水,來回往復地拉動“鋸條”摩擦拉鋸,慢慢地便可把玉料剖成兩片平整的玉片。良渚玉器表面上常見到拋物線形的線鋸痕跡,可能是采用此法剖玉的結果。在當時,不講究人力、時間、勞動效率,只求通過這種持續(xù)的“以柔克剛”的毅力達到預期的效果。不過這種耗時耗力的方法在原始社會必須要有大量的人力作保證。
翡翠海螺
◆砣切割法
砣,是利用簡單的機械原理作旋轉(zhuǎn),從而達到截割被加工玉器的工具。古時候,在一個水平軸上安裝一個圓盤,然后將纏在圓盤一側(cè)軸上的帶子分別連接在腳踏板上,治玉工匠用腳交替地踏踩腳踏板,軸子便旋轉(zhuǎn)起來,旋轉(zhuǎn)的軸同時帶動被稱為“砣”的圓盤轉(zhuǎn)動,此時只要在圓盤上加水和石英砂等砂類物質(zhì),就可以通過摩擦來加工玉器了。現(xiàn)代的翠雕工具已經(jīng)全部采用電動設備,而且轉(zhuǎn)速可以調(diào)整,玉雕師只要掌握好翡翠原料就可以了。這樣在速度提高的同時,工藝的精細程度也躍上了新臺階。
三彩如意彌勒佛翡翠玩件
開料與切割是對翡翠原石最初的加工,琢磨與雕刻是翡翠雕刻過程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畫活是工藝設計因材施藝的最重要一步。指在具體的玉料上如何落實設計師的設計構思,它包括如何領會設計師的意圖,如何開始制作,如何用料等一系列具體的問題。
翡翠讀西廂圖擺件
首先,玉雕師應全面地掌握原材料種水、顏色、綹裂等多方面的特點,力爭體現(xiàn)出作品獨特的材質(zhì)美、造型美、工藝美,凸顯出每件作品的獨創(chuàng)性,否則將難以制作出藝術水平較高的作品。
其次,對創(chuàng)作題材內(nèi)容的把握也是非常重要的。
再次,掌握翡翠制品在表現(xiàn)形式上的規(guī)范要求也是很重要的。如果制作一件“自在觀音”,觀音的形象、服飾和姿勢必須原則上符合其女性及佛教的形象規(guī)范,如果任意做則不符合玉雕技術規(guī)范,勢必不倫不類。
紫云翡翠觀音
不同的玉雕師的藝術素質(zhì)與實踐經(jīng)驗不同,在把握上述幾項基本內(nèi)容時會有“功力”上的不同。因此,在認識模糊時只有借助于二次、三次或四次的畫活,憑借鉛筆線所示的位置來循序漸進地完成雕刻作業(yè),這是雕刻工藝技術的基礎。
翡翠浮雕連年有余掛件
拋光是對玉雕工藝品加工的最終作業(yè),玉雕行業(yè)多習慣稱之為“光亮”或“光活”。
琢磨好設計造型的玉器,還要進行拋光。拋光的具體操作過程與琢磨類似,但使用的工具和磨料(拋光劑)與琢磨時不同。一般用樹脂、膠、木、布、皮、葫蘆皮等制成與琢磨時的鐵制工具或鉆粉砣頭形狀類似的工具,將拋光劑用適量的水或油脂調(diào)好,涂抹在柔軟的材料,如毛氈、皮革、棉布、木材、橡膠等制成的輪狀拋光工具上,經(jīng)電機帶動拋光粉拋光。
圓雕雙鶴
拋光的方法可分為機械輪磨拋光、震機拋光、手工擦磨拋光、半機半手拋光四大類,主要根據(jù)原料的好壞、大小等因素而選用具體的拋光方法。
震機是現(xiàn)代玉雕業(yè)中常用的適合于中低檔玉石的拋光設備,主要用來拋圓珠、圓球、小擺件、小把玩件、雕刻簡單的佩件(瓜果梨桃類)等。磨料采用瑪瑙、白玉或翡翠的小顆粒邊角料,同時還需在拋光過程中,根據(jù)需要加水、光亮粉等輔料以完成整個拋光過程。震機拋光需要時間較長,約一星期左右,但一次能拋光很多件。拋光后還需用超聲波清洗機清洗干凈。拋光工具的種類很多,因而拋光工具的選用很重要,雖然拋光效果與拋光粉的種類有關,但也與拋光工具的種類與結構有關。拋光效果不佳時,改換拋光工具也常能奏效。
飄黑花達摩翡翠把玩
值得指出的是,正式拋光前的琢磨與雕刻的作業(yè),是拋光作業(yè)一舉成功的保證。琢磨與雕刻越充分、細致,拋光就越省時且效果越好。拋光設備必須轉(zhuǎn)速能控制在每分鐘400轉(zhuǎn)以下,換上拋光用的各種工具頭的擦磨設備、雕刻機均即可使用。一般來說,擺件、把玩件類玉雕制品多用橫軸式設備,首飾、佩飾類玉制品拋光多用立軸式或吊機的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