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低下,隨時被人以任何方式收割
恒生資管集團 副總裁 何伏
一個人的認知低下直接導(dǎo)致這個人固執(zhí)犟;人與人的差別,很大程度是對世界認知程度的差別,而人的眼界往往決定了人的認知。
認知水平越有限想法越單一,越缺乏判斷力,人就會表現(xiàn)的越固執(zhí);人和人一旦產(chǎn)生認知差別,就會做出完全不一樣的決定,而這些決定,就是你和這些人最大的區(qū)別。
一個真正優(yōu)秀的人會保持獨特的個性,因為會認識到所謂的估值不是獨特的個性,某種程度上說是一種人格的缺陷。更多的人是被自己限制,被自己干擾,被自己阻礙的。不提升自我認知就會走更多的彎路!不過也不要太沮喪,以往的所有教訓(xùn)和經(jīng)驗也都會成為我們的資源。就像我最喜歡的一句話:凡事相互助力。
當(dāng)你的認知能力高,見識的多讀得多經(jīng)歷得多有獨立思考能力時個人認知就會越豐富越飽滿,在同樣的問題前不會只執(zhí)著于一種答案,而是有幾種可能的答案。
人往往都是自我設(shè)限的;相反的認知能力越高越愿意提高自己!
一個人對于這個世界的看法和理解,組成了他的認知體系。而有什么樣的認知就會有什么樣的行動,行動決定了結(jié)果。認知也有可能被結(jié)果再次調(diào)整。認知的基本特點就是決定人的行為,那么你有沒有不帶情緒的積極主動的做事呢?有沒有只為完成找方法,而不為懶惰找借口呢?如果就只是說:“我沒有辦法”或者說“別人不都這么做嗎?”這樣類似的話并不叫認知,叫盲從。
認知很難講的清,但是一個認知水平較高的人,你卻很容易能夠觀察和體會出他的與眾不同。一個認知水平高的人總是會心態(tài)平和的致力于解決問題,執(zhí)行任務(wù),達成目標(biāo)。他不會帶著嫉妒和不滿的視角去看待問題,而是會用更多維的視角,提升自己的認知,然后積極的應(yīng)對。真正的積極的心態(tài),積極的認知不是勉強得來的,而是建立在對每一件事都從多維的角度,積極的基礎(chǔ)上,一步一步達成的!
時間不會等你們成長,若不想以后后悔,就要馬上改變!認知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結(jié)果,也就是未來......
——認知高度不同的人,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樣的!
有人說:為什么我懂得了這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那是因為你根本沒懂,但卻以為自己懂了。認知是所有行為的內(nèi)在邏輯,而行為是認知能力的外在表現(xiàn)。
有句話這樣說的:
你從30樓往下看,全是美景
但你從3樓往下看,全是垃圾
人若沒有高度,看到的全是問題
人若沒有格局,看到的全是雞毛蒜皮!
人類的認知,好似一個巨大的天坑,呈漏斗態(tài)勢排布。
越往下,所見越少,機會越少,越是感受到社會不公,憤怒無比。
越往上,所見越多,機會越多,越是感覺世界美麗,風(fēng)光無限。
下愚莫揣上智,泥陷于認知漏斗底部的人士,看不到上層認知的風(fēng)景,根本聽不懂認知更豁達的人在說些什么。
為什么你那么努力卻還一事無成?
為什么機會來了你卻總也抓不住?
為什么用盡省錢招數(shù)還入不敷出?
方向錯了,再多的努力都是徒勞!
我們可以把認知漏斗做個解析,大概分為九個層級:
最底端,只知好惡。 重新認識自己--沒機會真的怪不了運氣!
這是嬰兒時態(tài)的人類,餓了就吃,不分場合。撐了就拉,不分地點。這也是極端情緒化的一族,認知不足的困擾,讓他們總是陷入到窘態(tài),卻找不到解決的辦法。
現(xiàn)實中有許多這樣的人,一生也走不出自己的情緒,所謂維權(quán),多不過是孤注一擲的情緒渲泄。
第二層級,默守成規(guī)。重新認識知識--知識不是無用,是你不會用!
書本上的東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見識與認知。
之所以爹媽送你出國,不是讓你讀書,而是讓你成人!
是讓你認識普遍的人性,普遍的社會規(guī)律,并于不同社會的差異性中獲得更具價值性的認知。
第三層級,認識到規(guī)矩的局限性。重新認識關(guān)系--尊重界限,找準(zhǔn)自身定位!
最守規(guī)矩的孩子,也是學(xué)校里最省心、懂事、聽話的孩子。
但這類孩子進入社會,多半會遭遇挫折失敗。因為這類孩子只是因為恐懼而不敢亂說亂動,等到你知道許多所謂的規(guī)矩,不過是成年社會出于省心而承襲的慣性,才能從恐懼中走出來。
——從這里,有條隱秘的貧富分界線。過于情緒化的人,默守陳規(guī)的人,滿心恐懼的人,都會感受到極大的生存壓力,必須繼續(xù)上行,才能突破。
第四層級,明是非,知大體。重新認識時間--時間用在哪兒,決定你是誰!
學(xué)習(xí)規(guī)矩,乖巧聽話,這是對幼兒的要求。
到了少年時代,孩子們的行動能力提升,就要明是非,知道有些事不能做,有些話不能說,就是遵奉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哪怕這個價值觀完全不對路子,但卻是維系社會運轉(zhuǎn)的唯一體系。
所以這是個血性方剛,努力向世界證明自我的過程,但如果不能超越這個階段,就無法突破自我。
第五層級,認識到是非的局限性。重新認識人生--格局,決定你的世界!
這個階段的人,知道了人類社會是發(fā)展變化的。
有些看似牢不可破的金科玉律,會隨著歷史的發(fā)展而變得落伍淘汰。
這時候的人開始思考,開始行動,開始接受一個不確定的世界。
從此不再固執(zhí),如果想要解決企業(yè)經(jīng)營管理難題,不再執(zhí)拗,知道了每個人眼里的世界不同,知道每個人的認知與價值體系完全不同,從此變得溫和起來,不發(fā)脾氣不鬧情緒,生存處境開始改變。
第六層級,認識到現(xiàn)實資源的有限性。重新認識金錢--無節(jié)制地省錢是個大坑!
什么叫現(xiàn)實資源的有限性?人類社會的一切憤怒、沖突、怨氣與對抗,都來源于資源的匱乏?,F(xiàn)代社會最匱乏的是注意力資源,權(quán)力與能力爭奪稀缺的社會注意力,帶給更多人極大的困擾。
——在這里,有條不可見的生存線。
處于這個層級的人士,是具有著一定生存能力的人。在窮寒國度他們能夠存活,在發(fā)達國家他們構(gòu)成中產(chǎn),在咱們這旯旮,他們是背負著沉重壓力的社會中堅,吃飯不愁,錢也不缺,就是心里總是七上八下——因為他們處于中間狀態(tài),心如飄萍,無根可依。
那就繼續(xù)往前走好啦。
第七層級,認識到人的發(fā)展性。
什么叫人的發(fā)展性?就是你的選擇和努力,可以改變你的環(huán)境與命運。
比如說20年前的馬云,那叫一個凄慘。他到處求職找工作,和朋友一起報考警校,去了5個人,考取4個,只有馬云沒考取。聽說肯德基是個人就要,再和朋友們?nèi)タ系禄鶓?yīng)聘,去了23個人,肯德基收下22個,就是不要馬云。
最后逼得馬云自己開公司拉業(yè)務(wù),結(jié)果,現(xiàn)在網(wǎng)上還瘋傳他拉業(yè)務(wù)時被人貶斥的視頻。
再比如說范雨素,她的家境貧寒,12歲獨闖海南,終未能改變命運之分毫。但她從未放棄夢想,一邊帶女兒北京務(wù)工,一邊學(xué)習(xí)寫作,終至在44歲時迅速火爆。
還有更多的人,仍然在默默無聞的努力,他們不會再是馬云,甚至未必會成為范雨素——但,當(dāng)她們走過漫長的人生路,回頭再看,就會發(fā)現(xiàn)人生處境,已經(jīng)大為改觀。
——所以這是一條經(jīng)濟自由線,明察趨勢,敢于行動的人,總會遇到他們特有的機會。
所以認知的第八層級,是認識到萬古不變的人性與社會規(guī)律。
認識人性,說透了就是認識自己。就是認識到自己心中的糾結(jié)與殘缺。就是認識到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苦傷。認識到人在社會上的表現(xiàn),充滿了無盡的矛盾與困惑,認識到人之幼年的缺憾,會構(gòu)成他終生走不出的陷阱。
這時候你對人再也不會有恨意,不會有怨言,因為你知道眾生皆苦,終不過是庸人自擾。
第九層級,認識到人生的至高意義與價值。
沖出人性的迷障,就得以機緣問鼎于智慧極峰。此時心境澄明,無苦無憂,洞穿了這個世界的本原,獲知了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這是人類認知的又一個新起點,快樂無邊的心靈自由,與以慈悲為感召的精神境界。
認知是人與人之間最基礎(chǔ)的差別。有人說人和人之間的差別,比人和狗之間的差別還大。我認同這個觀點,認知層次不同,就是雞同鴨講。人和狗之間還能通過表情、手勢進行交流;但人和人之間會因為思想的維度相差幾個等級而無法溝通。
我們的認知就是這樣,從漏斗的底端一步步向上攀行,每行進一步,都會有豁然開朗的通達感,每上升一層,都會獲得無盡的心靈快感。
擁有財富的人,多有追求智慧的沖動——因為他們有行動的力量。只有書本知識的人,卻多半和財富無緣,因為他們?nèi)狈π袆幽芰Α?/p>
這是一個矛盾的時代。一方面互聯(lián)網(wǎng)帶來了無數(shù)的機會,塑造了不少的新貴,每一個行業(yè)都在被改變或等待被顛覆;另一方面,中產(chǎn)階級無比焦慮,缺乏安全感,媒體天天營造上升通道被關(guān)閉的悲涼氛圍。我相信我們正在經(jīng)歷新的技術(shù)革命和新的文藝復(fù)興,我們無比興奮,卻又無比焦慮。我們好似有無限機會,又不知道如何抓住它們。我們?nèi)钡牟皇切畔?,而是認知。
我們的人生,往往只看到一條船,而沒有看到那條河,更疏略了兩岸美麗的風(fēng)景。讀千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讀書的目的,是讓你獲得明析的認知,與果決的行動能力。
不要太功利,這個世界,人類競爭比拼的不是什么學(xué)分成績,不是名校名師,不是專業(yè)科目,而是你對自我與社會的終極認知。
雖然了解自己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因為各種蠱惑人心的言論大行其道,普通人很難通過一般的媒介讀懂自己的內(nèi)心,一個人要了解自己甚至比了解身邊其他人還難,但是了解自己的回報十分豐厚。說格局、說心胸、說視野,最終說的不過是認知。你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世界?如何看待世相人心?你看明白了,想清楚了,心就靜了,做事就沉穩(wěn)了。言談舉止,也變得優(yōu)雅得體了。
很多人都在講認知,其實可能連講的人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是認知。認知不足的人,必困于自己的心,舉目所見,只有一些毫無意義的東西,拼命求索,卻無改于自己的命運之分毫。你的認知在哪個層級,你的人生就處在什么狀態(tài)。
大腦每時每刻都在騙你!如果你不快樂,不開心,總是感受到壓力或是痛苦,又或是對自己的際遇自艾自憐,那就好好梳理自己的內(nèi)心吧。人生苦短,壽命有限,舉凡心懷痛苦行至終點之人,莫不是錯過了此生。放棄吧,人生沒有假想的跑道!
世界雖很復(fù)雜,但千頭萬緒總有源頭。這個源頭就叫底層知識,對它的正向修繕是成長的關(guān)鍵所在。甚至可以這么說,世間的道理一共就這么多,無論你從事什么行業(yè),用的是什么技能,都是底層知識的“相”,提升認知,提升的就是底層知識的正確性!
格局,決定你的世界!提升自己的認知,它會讓你看到世界的另一種模樣。從認知的漏斗里爬出來,不做觀天于井的青蛙,而是迎著命運,接受自我,于智慧的巔峰,看大千紛紜,觀落英繽紛,美麗的世界,源自于美麗的人生,源自于豁達通明的認知,源自于不懈向上的嫻靜心境。幸福人人都能擁有!
2018年12月5日 于香港維多利亞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