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距是什么?為什么有些人創(chuàng)造的財富,是大多數(shù)人一輩子都無法企及的?
打個比方,一個金融機構(gòu)的精英,一個流水線上的工人,兩個人都甩開膀子干加油干,一個年薪100萬,一個年薪10萬,兩者的差距看得見。他們都是打工者,收入的上限隱約就在那里。
再看董明珠,持股格力電器4400萬股以上。
格力電器在2016年7月7日,每10股派15元;2017年7月5日,每10股派18元;2019年2月5日,每10股派6元;2019年8月6日,每10股派15元。
也就是說,董明珠這4年,光分紅就能拿到2.4億以上,這還不包括工資、獎金等其他收入。
董明珠的收入,已經(jīng)超出了打工者們的想象,這種差距是看不見的。
01
管理
為什么董明珠的收入這么高呢?
格力的分紅不是大風刮來的,是全體員工努力工作的結(jié)果。
假設(shè)平均每個員工每年創(chuàng)造30萬元利潤,公司給員工的年薪是20萬,剩余10萬就是公司的利潤(暫不考慮房租等)。如果公司有1萬個員工,公司一年的利潤就是10億。如果公司就一個老板,那么老板的年收入就是10億。
這讓我想到劉邦說的一句話:“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zhèn)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span>
劉邦能得天下,不是他戰(zhàn)略謀劃能力有多強,也不是他治理百姓的能力有多強,更不是領(lǐng)兵打仗有多厲害,劉邦的厲害之處在于,他能讓天下英才為自己打工,為大漢公司創(chuàng)造利潤。
人心是最復雜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訴求,都有私心。如何帶團隊,建立制度,平衡每個人的利益,這需要極高的管理智慧,也是領(lǐng)導力的體現(xiàn)。
馬云當年作為一個普通的英語老師,在既沒有行業(yè)經(jīng)驗,也沒有融資,更不懂產(chǎn)品和技術(shù)的情況下,就能在自己家里聚齊18個人來和他一起共事。這份凝聚力和領(lǐng)導力,放到今天,也是百萬里挑一的。畢竟,現(xiàn)在絕大多數(shù)創(chuàng)業(yè)者,是連一個全職的合伙人都找不到的。
一個人財富的上限,往往就取決于他能讓多少人給他打工,為他創(chuàng)造剩余價值。
當你能組織20個人干一件事時,你的年收入肯定遠超普通打工者,在你同學中應該是混的非常好的;當你能領(lǐng)導1千人干一件事時,你的財富將超出普通人的想象。
怎么才能管好越來越多的人呢?
管理的智慧,不是計較,而是豁達和包容,不是事事精明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是要讓利,越是能干大事的人,越是會讓利。
比如開一家店,我一個人也能做好,月利潤有2萬多。但作為管理者,應該主動讓利,請個人來做店長,底薪8千加提成。而作為老板,就可以把精力放在別的上面,思考更長遠的規(guī)劃,如何開更多的店,怎樣管理更多的員工。
人的本性是爭,是進,是攀比,要把別人比下去,而有智慧的人會退,會讓,會隱藏自己的光芒,讓別人去發(fā)光。
一個合格的管理者,始終應該秉承這么一個態(tài)度:君不與臣爭功,上不與下爭功。管理層要做的,無非是激賞和懲戒,具體執(zhí)行者們把事情做好了,這自然就是你的功勞和業(yè)績。
管理型人才和技術(shù)型人才,是完全兩回事。對管理型人才來說,不是追求自己的個性、展示自己的能力,而是合眾人之力一起干事,自己看起來反而很普通。
夫唯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
02
多元化
對平民子弟來說,往往最欠缺的就是管理智慧。大多數(shù)人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好好聽話,好好工作,做個螺絲釘,老師交待什么要保質(zhì)保量的完成。
學校教育的目的,從來不是培養(yǎng)領(lǐng)導,而是培養(yǎng)工人。
再加上身邊的朋友也是普通人,思維方式都差不多。如果一輩子都在小圈子里待著,就只能是個井底之蛙,很難再跳出去。
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最改變?nèi)松膽摼褪谴髮W。不是大學的教育,而是大學寢室。原來天涯海角的四個人,來自于不同的世界,性格迥異,經(jīng)歷也不同,但被隨機分到一個寢室,共同生活四年。
這是個新的圈子,不同的想法會交織,碰撞出燦爛的火花。原來還有另外一種世界,原來還有這樣一種活法,眼界慢慢開闊,人生的路不經(jīng)意間就改道了。
多元文化,往往是最有活力的。
這又讓我想起了大唐,那個極度開放的時代。比如很多外國人來中國留學,中國也不保守,同樣派僧侶、學者出國去取經(jīng)學習;外國人甚至可以參加科舉,考中后留在朝廷做官。
大唐文化的博大精深,豐富多彩,主要就源于它的海納百川、博采眾長,那時候的大唐是多元文化融合的中心。至今,我們都在懷念那個美好的時代,我們還在讀著唐詩。
真正有實力的英雄,是靠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來吸引別人青睞的。當一個人不能靠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而只能靠詆毀中傷別人來求得別人青睞時,說明他已經(jīng)越來越力不從心了。
就像明、清時代,抱殘守缺、閉關(guān)自守,片面強調(diào)所謂中國智慧,拒絕現(xiàn)代文明,根本原因就是在于外強中干,只能搞點夜郎自大的把戲。
反觀今天,昔日強大的美國也表現(xiàn)得越來越不自信,越來越力不從心。
對個人來說,要想變得更加強大,就得接觸不同的思維,甚至主動學習來改變認知,不斷推翻過去的固有觀念,并在實踐中驗證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