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福州這幾天熱爆了。
早晨7點之后基本就不建議在地面上行走,因為燙腳。
從前福州人喜歡穿人字拖,那個著名的出口人字拖的工廠,閩珠,就在開福州,可見福州人對于人字拖的熱愛。
而現在,近些年來,街上穿人字拖的人越來越少了。
蓋因福州的天氣越來越熱,一年至少有大半年的時間在過夏天。
尤其當下這種酷熱的天氣,“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的狂爆熱炸天氣,誰還敢穿個薄薄的人字拖走在街上?
正午的時候,著拖鞋前行十分鐘,肯定變成烤豬蹄。
在露天停車場的車頂上煎個雞蛋,再配上一雙赤紅的烤豬蹄——記得自己為自己帶鹽。
酷熱難耐,只能躲在室內,太陽下山才敢出門。
每每迎著漫天的彩霞散著步,想著酷熱蒸騰之下,半個月來就下過一回雨,我就不無焦慮地跟李麻花說,哎,怎么辦,這個夏天這么熱,茶樹會不會再經歷一次去年的干旱?
李麻花說,不會.....吧。
一副不確定的樣子。
于是我更焦慮了。
《2》
520的時候,老S羊了。
后來某網查證的數據說,520羊了一波出去過節(jié)的人。
當時我們都笑瘋了。
老S,520,這完全是兩個八竿子打不著的概念,沒想到竟然用這種莫名其妙的方式扯到了一起。
可見,萬事萬物,老天爺自有安排。
我們電話慰問老S的時候,已經是他羊的第三天了。
他活蹦亂跳地回答我,沒事了,已經陰了,現在正在搬茶。
恢復這么快?!
他說羊的第一天很難受,咬咬牙煮了一壺2013的老銀針喝,喝了一天,第二天就輕松了,第三天完全正常了。
這么神奇。
他也覺得很神奇。
不過阿蘿吐槽說,老S已經沒有2013年的老銀針了,那7兩多(原來有8兩,被我七送八喝,折騰掉一兩),他喝的老銀針肯定是你們存的那一袋子....
我的心情瞬間就不好了。
所謂的鞭長莫及,原來就是這個意思。
不過他喝都喝了,現在再說也沒有意義,只能咬牙,認了。
誰叫我貪圖山上空氣好,把好茶老茶不賣的茶都存山上倉庫里了呢?
鑰匙在他手上,那些老茶,還不是隨便他喝。
算了,權當是交一筆存茶的費用吧。
只是,2013的老銀針,雖然只有3克,也是很多錢呢?
想想就肉疼。
《3》
下午天氣越發(fā)悶了。
中飯后,光線明顯暗下來。
在福州這個盆地里生活久了的人都知道,夏天如果出現這種天氣,一般是會有暴雨將至。
果不其然,半小時之后,有豆大的雨點打了下來。
雨珠啪啪啪,打在被曬得干涸的地面上,冒起一溜煙,一下子就沒了蹤跡。
趕緊把院子里的花盆們搬到屋檐下,免得被狂風肆虐過后,變成軟趴趴的地中海。
一切收拾停當,便洗手燙碗,坐在窗邊,喝著2023的清明白牡丹杏花雨,準備賞雨。
然而,不到3分鐘,雨停了。
天也晴開了,藍天白云重新又冒出頭來。
呃,這天氣,還真是像孩子的臉,說變就變,完全沒有規(guī)律可循。
正在掃興中,老S發(fā)來了視頻。
就在剛才,在我們福州天黑下來疑似大暴雨要來臨的時候,福鼎真的遭遇了強對流天氣——又又又又下冰雹了。
視頻里,有風在刮著雨,有雨在傾盆而下,有茶杯口那么大的冰雹,隨雨直下,打在地上,濺出一個個白色水坑。
追了一個電話過去,他說,大暴雨哩,有冰雹哩。
很久沒下雨了,這陣雨應該下得很及時吧?
老S說,確實該下雨了,再不下,茶樹要干了。
我忍不住問出了心中藏了很久的疑惑,今年會不會像去年一樣干旱?
老S說不知道,現在還不好說,看天氣了。
唉,一句看天氣,道盡了種茶賣茶的無力感——看天吃飯,聽天由命。
不是說人定勝天么?
還是有勝不了的時候。
《4》
去年的干旱,對于今年的春白茶的影響,到現在,基本上是已經顯現出來了。
有利有弊,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
好的方面就是,今年的春白茶,茶湯普遍都“鮮”,“活”,“嫩”,喝它們的時候,會想起“唯有源頭活水來”的句子。
茶湯里的那股子鮮嫩勁,像極了在吃一碗冰鎮(zhèn)過的新鮮豆腐花。
美呆了。
這種湯感,在白牡丹和春壽眉的前兩沖里,都能清晰明白地喝出來。
尤其在白毫銀針的前兩沖,湯水中的這股子鮮和嫩,更加明顯,愈發(fā)濃郁。
這種獨特的湯感呈現,也給今年的銀針系列們(白毫銀針、頭采米針、荒野銀針、荒野米針),增添了更加迷人的光彩。
當然,干旱也有壞處。
這是眾所周知的——因為旱過,茶樹內部部分管道受損,養(yǎng)分輸送不足,發(fā)育慢,總體產量降低。
不得不說,這是很致命的。
一款飲品,要想讓更多的人喝到并愛上,產量是首要的元素。
有了產量,才有了“子彈”,才可以去橫掃市場。
若年年干旱,年年降低產量,那假以時日,三五年過去,十年八年過去,恐怕,只有極小眾的人,才能喝到這么好的白茶了。
曲高而和寡,豈不遺憾?
《5》
干旱還帶來了一個嚴重的影響 ,那就是市場上小樹茶增多。
旱的時間太長,向陽的坡地里種植的茶樹,會因為過曬缺水而死去。
死去的茶樹會被連根拔起,扔在茶園里,化作春泥更護花。
這些缺了茶樹的茶地,到了秋冬季節(jié),就要進行補種。買回來茶苗,種下去,到了第二年春暖花開,茶苗就開始發(fā)芽,長葉,抽條.....
正常情況下,小樹苗生到第三年,可以小采一些,生到第四第五年,方才可以像成年茶樹那樣正常采摘。
但小樹苗等得,主人等不得。
干旱讓茶農失去了成年茶樹,這些補種的茶樹若是再不采摘,傻傻等它長大,那第二年,第三年,自己家整年的總體茶青產量就會降低。
產量的降低意味著收入的銳減。
這是靠天吃飯的茶農們,最不愿意接受的一個現實。
是以,小樹種一年,第二年就開始采它的,大有人在。
但小樹就是小樹,尚未成年,內質不夠豐富,湯水單薄,香氣淺淡,跟成年茶樹上采下來的茶相比,完全不是一個重量級的。
不好喝,是肯定的。
不過,它卻可以給主人帶來紅利——這種小樹茶,由于它的生長處于蓬勃期,年年早春發(fā)芽都特別早、特別快,能讓茶農搶頭里采一波,賣個頭采的高價。
于是,在利益的驅動下,小樹茶只會越來越多,越來越泛濫。
《6》
雖然去年的干旱讓白茶綻放出了絢麗的另一面,但還是不希望今年繼續(xù)旱下去。
畢竟,這種讓白茶鮮嫩度增加的方式,并不正常,并不可取。
而在商業(yè)層面,小樹茶不能再增量,老樹也不能再折損。
茶農往往只看到自己家的損失,想盡各種手段彌補。
但卻有可能因為一城一池的得失,而影響了福鼎白茶的全盤。
一家一戶的茶園事小,全市漫山遍野的茶園事大。
若因小而失大,則前途危矣。
故此,防旱抗旱還是要成為夏季茶園管理的重頭戲,保護好成年茶樹,避免它們受損,這方是正道。
……
「喜歡文章就點個贊」
作者 | 村姑陳
作者 | 村姑陳(微信cunguchen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