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世界首富,大多數(shù)人第一個想起的應(yīng)該是比爾·蓋茨、貝佐斯等企業(yè)家,2018年亞馬遜的創(chuàng)始人杰夫·貝佐斯以1120億美元登上首富寶座,比爾·蓋茨以900億美元排在第二,這兩人的總資產(chǎn)總和超過2000億美元;但還有一位成功人士,總資產(chǎn)早已達到過萬億,遠遠超過們倆之和。
這個人就是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是十九世紀第一個億萬富翁,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唯一一個億萬富翁,在美國歷史上,除了君主以外,洛克菲勒的財富無人能及,被世界公認為“石油大王”,他的標準石油公司煉油量占全美的95%,占美國GDP的1.5%,同時還控制了美國的一些主要鐵路干線。
洛克菲勒雖然是歷史上最有錢的人,但發(fā)家致富的全靠自己白手起家,一步步苦過來的;
因為父親是賣假藥的,所以奔波搬家成了常事,母親是家庭主婦,家里經(jīng)濟條件十分艱難,給不到他半點幫助,他的高額身價和所有財富都是憑他個人一點一滴的打拼換來的!
洛克菲勒不僅是成功的企業(yè)家,他還是一個成功的教育家,從洛克菲勒出生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快200年,他的子孫現(xiàn)在一共有6代了,整整興盛了170多年,至今每一代仍然都富得流油;石油公司、芝加哥大學、世貿(mào)大樓等這些知名公司和建筑都能看到洛克菲勒家族的影子,這與洛克菲勒的家庭教育是分不開的。
他知道,能帶給孩子一生幸福的不是金錢,而是完整的人格、強大的內(nèi)心和良好的生活習性。他到底是怎么把自己的巨額財富傳承到了6代子孫還揮霍不盡呢?
在生前他曾寫了38封教育孩子的信,教他們?nèi)绾巫鋈?,如何賺錢。在其中一封信中,提到了有兩種人永遠不會富有。
一、及時行樂者
第一種不會富有的人就是及時行樂者,這種人都喜歡過光鮮亮麗的日子,像蒼蠅盯臭肉那樣,對奢侈品興趣盎然,他們揮霍無度,竭盡所能要擁有精美的華服、昂貴的汽車、豪華的住宅,以及價格不菲的藝術(shù)品。
這種生活的確很迷人,但是及時行樂者缺乏理性,缺乏對生活的警惕,他們的這種行為是在尋找增加負債的方法,到最后一定會淪為可憐的車奴、房奴,一旦破產(chǎn),他們就全完了!
坦白講,當下及時行樂者太普遍了,“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沒酒再去掙”,職場白領(lǐng)某個月的薪水多發(fā)了一點,都會止不住的鼓吹,立刻入手一個新的名牌包包,然后炫耀不停,也有不少人為了買到某品牌化妝水、包包、球鞋,不惜刷爆信用卡。
及時行樂就是提前滿足,與成功人士所謂的“延遲滿足”恰好相反,一味享受當下總有透支的時候,當能力和收入配不上欲望的時候,人生注定就是一場悲劇。
有句話說:假如人能夠遏制住自己的種種欲望,過著無求的生活;那么,他才算主宰了自己的生活,掌握了自己的命運。
二、喜歡存錢的人
洛克菲勒所說的第二種人是,喜歡存錢的人。把錢存在銀行里當然保險,但它跟把錢冷凍起來沒什么兩樣,要知道靠利息不能發(fā)財。
富人和窮人最大的區(qū)別就是,富人總是在想辦法讓錢生錢,而窮人要么是不停的花錢,要么是把僅有的一點點工資全部存在銀行,等著收利息。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存錢故事:
一位撿廢品的阿姨,辛辛苦苦才掙了500塊,拿到錢后立即存到銀行,這筆存款過了30年,連本帶息912.78元,30年的利息只有400多塊,差不多是本金翻了一本,要知道30年前的500元和現(xiàn)在的500元相差已經(jīng)不止10倍了,30年前500元夠一個家庭一年的開銷,而現(xiàn)在的500塊估計不夠一個家庭一周的開銷。
可見把錢存起來并不是正確的理財方式,停止及時行樂,學會花錢,這才是正確的投資方式?!豆终Q創(chuàng)富學》一書中曾說道:“別在20多歲的年紀開始存錢,把至少一半的錢用在自我投資上!”
投資是每個人都要學會做的事,投資的前提是我們要能夠把投入的資金賺回來,只投不賺,那不叫投資,只能叫打水漂。
再仔細想一想,為什么存錢的人不會富有?當你月收入只有3000元的時候,即便你不吃不喝3000元全部省下來,這樣存一年也僅僅只有36000元;但如果每月用適量的錢投資自己,學習技能,提升能力,然后再去從事月薪8000元的工作,即便每月花掉4000,還能余下4000,這是投資思維帶來的改變。
把錢存起來,并不會讓自己的財富增加,只有把錢用起來,才能讓自己的收入增長。
這本書最近搞活動,只需36就能買到世界首富珍貴的38封教育孩子的家書,平均每封只要9毛錢,少抽兩包煙或者少買一支口紅,或許能給到孩子一個更美好的未來。